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12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46题      
  知识点:   执行质量保证   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   测试内容   测试人员   测试设计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关键词:   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   项目质量管理   需求   测试   质量管理        章/节: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项目质量管理的部分流程为:编制需求报告→编制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编制测试报告→批准测试报告。新入职的测试人员小刘按照该流程对某系统进行了测试并产生了测试报告,客户对测试内容和结果不满意。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46)。
 
 
  A.  测试人员素质不高
 
  B.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不当
 
  C.  缺少评审环节
 
  D.  缺少质量审计环节
 
 
 

 
  第48题    2010年下半年  
   39%
在质量审计时,审计小组发现如下事实:一批计算机数量为50 台的进货合同,在检验时抽检了其中8 台计算机,发现2 台不合格。该检验..
  第8题    2014年下半年  
   67%
以下关于软件质量保证的描述中,()是不正确的。
  第47题    2010年上半年  
   60%
质量计划的工具和技术不包括(47)。
   知识点讲解    
   · 执行质量保证    · 测试报告    · 测试计划    · 测试内容    · 测试人员    · 测试设计    · 项目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
 
       执行质量保证
        执行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它是一个执行过程,使用质量控制过程产生的数据。质量保证是一项管理职能,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期。
        质量保证往往由质量保证部门或类似部门提供。该部门还要向项目团队、执行组织管理层、客户或发起人以及其他未主动参与工作的干系人提供质量保证支持。执行质量保证也为持续过程改进创造条件。通过持续过程改进可以减少浪费、消除非增值活动,使各过程在更高的效率和效果水平上运行。
        输入
        1.质量管理计划
        说明如何在项目中执行质量保证。
        2.质量度量指标
        3.过程改进计划
        4.批准的变更请求
        需要对批准的变更请求进行分析,分析其对质量管理计划、质量度量指标和质量检查单的影响,批准的变更请求是质量保证的重要输入,可用于质量审计、质量评审及过程分析等。
        5.质量控制测量
        质量控制测量是质量控制活动反馈给质量保证过程的结果,用于重新评估和分析执行组织的质量标准和过程。
        6.工作绩效信息
        工作绩效信息是质量保证重要的输入,包括项目可交付物、纠正措施和绩效报告,可用于质量审计、质量评审和过程分析等。
        7.实施的变更请求
        8.实施的纠正措施
        9.实施的缺陷修复
        10.实施的预防措施
        工具与技术
        1.质量规划工具与技术
        质量规划过程的工具与技术也适用于质量保证过程。
        2.质量审计
        质量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结构化审查,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质量审计的目标是:
        .识别正在实施的最佳实践。
        .识别差距和不足。
        .分享所在组织或行业中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
        .积极主动地提供协助,以改进过程的执行,帮助团队提高生产率。
        .每次审计都应对组织的经验教训积累做出贡献。
        采取后续措施纠正问题将降低质量成本,并提高发起人或客户对项目产品的接受度。质量审计可事先安排,也可随机进行,可由内部或外部的审计师进行。
        质量审计还可确认已批准的变更请求、纠正措施、缺陷修复、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3.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是指按过程改进计划中的步骤来识别所需的改进。它也要检查过程运行期间遇到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发现的非增值活动。过程分析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即识别问题,探究根本原因,并制订预防措施的一种技术。
        4.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
        见执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说明。
        输出
        1.请求的变更
        质量改进包括采取措施来提高执行组织的质量政策、过程及程序的效率和效果。可以提出变更请求,并提交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处理。
        2.建议的纠正措施
        质量改进包括建议纠正措施,以提高执行组织的效率和效力。纠正措施是指在进行质量保证活动(如审计和过程分析)后建议采取的措施。
        3.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标准。
        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中可能需要更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和进度管理计划。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整个项目的第一份供大家交流和供领导查阅的报告,人们对工程的满意程度和对工程质量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份报告。通常在独立网络测试后,要总结测试数据,并基于此对测试过的同类产品进行排序;而系统内部的测试仅是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测试报告呈现的内容和采取的表现形式非常重要,测试报告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测试目的:用一句或两句话解释本次测试的目的。
        ◆结论:从测试中得到的信息推荐下一步的行动。
        ◆测试结果总结:对测试进行总结并由此得出结论。
        ◆测试内容和方法:简单地描述测试是怎样进行的,应该包括负载模式、测试脚本和数据收集方法,并且要解释采取的测试方法怎样保证测试结果和测试目的的相关性,以及测试结果是否可重现。
        ◆测试配置:网络测试配置用图形表示出来。
        测试报告的形式可以是一个简短的总结(2~4页),也可以是一个很长的书面文档(5~20页)。测试总结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测试结果,如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产品评估。而系统衰减性测试、配置规模测试和应用程序的功能/特性测试的测试报告还要包括更多的信息。
        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测试报告需要长达50页。它通常包括从项目开始到结束按时间编排的所有活动,以及非常详细的问题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信息。
 
       测试计划
        制定一个全面的测试计划是负载测试成功的关键。定义明确的测试计划将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完成负载测试目标。这部分内容描述负载测试计划过程,包括分析应用程序、定义测试目标、计划方案实施、检查测试目标。在任何类型的系统测试中,制定完善的测试计划是成功完成测试的基础。负载压力测试计划有助于:
        ①构建能够精确地模拟工作环境的测试方案。负载测试指在典型的工作条件下测试应用程序,并检测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量等。
        ②了解测试需要的资源。应用程序测试需要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开始测试之前,应了解哪些资源可用并确定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③以可度量的指标定义测试成功条件。明确的测试目标和标准有助于确保测试成功。仅定义模糊的目标(如检测重负载情况下的服务器响应时间)是不够的。明确的成功条件应类似于“50个客户能够同时查看他们的账户余额,并且服务器响应时间不超过1分钟”。
        下面详细论述负载压力测试计划过程的4个步骤。
               分析应用程序
               负载测试计划的第一步是分析应用程序。应该对硬件和软件组件、系统配置以及典型的使用模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应用程序分析可以确保使用的测试环境能够在测试中精确地反映应用程序的环境和配置。
                      确定系统组件
                      绘制一份应用程序结构示意图。如果可能,从现有文档中提取一份示意图。如果要测试的应用程序是一个较大的网络系统的一部分,应该确定要测试的系统组件。确保该示意图包括了所有的系统组件,例如客户机、网络、中间件和服务器等。
                      如下图所示说明了一个由许多Web用户访问的联机银行系统。各Web用户连接到同一数据库以转移现金和支票余额。客户使用不同的浏览器,通过Web方式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
                      
                      联机银行系统应用布署
                      描述系统配置
                      增加更多详细信息以完善示意图。描述各系统组件的配置。应当掌握以下信息:
                      . 连接到系统的用户数;
                      . 应用程序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情况(硬件、内存、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
                      . 使用的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的类型(硬件、数据库类型、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等);
                      . 服务器与应用程序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方式;
                      . 前端客户端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中间件配置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 可能影响响应时间的其他网络组件(调制解调器等);
                      . 通信设备的吞吐量以及每个设备可以处理的并发用户数。
                      例如,在如上图所示的示意图中,多个应用程序客户端在访问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客户端配置内容
                      分析使用模型
                      定义系统的典型使用方式,并确定需要重点测试的功能。考虑哪些用户使用系统、每种类型用户的数量,以及每个用户的典型任务。此外,还应考虑任何可能影响系统响应时间的后台负载。
                      例如,假设每天上午有200名员工登录记账系统,并且该办公室网络有固定的后台负载:50名用户执行各种字处理和打印任务。可以创建一个200个虚拟用户登录访问记账数据库的方案,并检测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要了解后台负载对响应时间的影响,可以在运行方案的网络中再模拟员工执行字处理和打印活动的负载。
                      任务分布
                      除定义常规用户任务外,还应该查看这些任务的分布情况。例如,假设银行用户使用一个中央数据库为跨越多个州和时区的客户提供服务。250个应用程序客户端分布在两个不同的时区,全都连接到同一个Web服务器中。其中150个在芝加哥,另外100个在底特律。每个客户端从上午9点开始工作,但由于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此在任何特定时间内都不会有超过150个的用户同时登录。可以分析任务分布,以确定数据库活动峰值期的发生时间,以及负载峰值期间的典型活动。
               定义测试目标
               开始测试之前,应精确地定义想要实现的目标。
                      以可度量的指标制定目标
                      确定了负载测试的一般性目标后,应该以可度量指标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目标。为了提供评估基准,应精确地确定、区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测试结果的标准。
                      例如:
                      . 一般性目标产品评估:选择Web服务器的硬件。
                      . 明确目标产品评估:在一台HP服务器和一台NEC服务器上运行同一个包含300个虚拟用户的组。当300个用户同时浏览Web应用程序页面时,确定哪一种硬件提供更短的响应时间。
                      . 测试目标
                      ①度量最终用户的响应时间,完成一个业务流程需要多长时间;
                      ②定义最优的硬件配置,哪一种硬件配置可以提供最佳性能;
                      ③检查可靠性,系统无错误或无故障运行的时间长度或难度;
                      ④查看硬件或软件升级对性能或可靠性有何影响;
                      ⑤评估新产品,应选择哪些服务器硬件或软件;
                      ⑥度量系统容量,在没有显著性能下降的前提下,系统能够处理多大的负载;
                      ⑦确定瓶颈,哪些因素会延长响应时间。
                      确定测试的时间
                      负载测试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下表说明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哪些类型的测试与之相关。
                      
                      产品生命周期与测试类型
               计划方案实施
               下一步是确定如何实现测试目标。
                      定义性能度量的范围
                      可以度量应用程序中不同点的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在哪里运行Vuser(虚拟用户)以及运行哪些Vuser。
                      . 度量端到端的响应时间。
                      可以在前端运行GUI Vuser(图形用户界面用户)或RTE Vuser(终端用户)来度量典型用户的响应时间。GUI Vuser可以将输入提交给客户端应用程序并从该应用程序接收输出,以模拟实际用户;RTE Vuser则向基于字符的应用程序提交输入,并从该应用程序接收输出,以模拟实际用户。
                      可以在前端运行GUI或RTE Vuser来度量跨越整个网络(包括终端仿真器或GUI前端、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如下图所示为端到端的响应时间。
                      
                      端到端的响应时间
                      . 度量网络和服务器响应时间。
                      可以通过在客户机运行Vuser(非GUI或RTE Vuser)来度量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不包括GUI前端的响应时间)。Vuser模拟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进程调用,但不包括用户界面部分。在客户机运行大量Vuser时,可以度量负载对网络和服务器响应时间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为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网络和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 度量GUI响应时间。
                      可以通过减去前两个度量值,来确定客户端应用程序界面对响应时间的影响。GUI响应时间=端到端响应时间-网络和服务器响应时间。如下图所示为GUI响应时间。
                      
                      GUI响应时间
                      . 度量服务器响应时间。
                      可以度量服务器响应请求(不跨越整个网络)所花费的时间。通过在与服务器直接相连的计算机上运行Vuser,可以度量服务器性能。如下图所示为服务器响应时间。
                      
                      服务器响应时间
                      . 度量中间件到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如果可以访问中间件及其API,便可以度量服务器到中间件的响应时间。可以使用中间件API创建Vuser,来度量中间件到服务器的性能。如下图所示为中间件到服务器响应时间。
                      定义Vuser活动
                      根据对Vuser类型的分析以及它们的典型任务和测试目标来创建Vuser脚本。由于Vuser模拟典型最终用户的操作,因此Vuser脚本应包括典型的最终用户任务。例如,要模拟联机银行客户端,应该创建一个执行典型银行任务的Vuser脚本。需要浏览经常访问的页面,以转移现金或支票余额。
                      
                      中间件到服务器响应时间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要衡量的任务,并定义这些任务的事务。这些事务度量服务器响应Vuser提交的任务所花费的时间(端到端时间)。例如,要查看提供账户余额查询的银行Web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则应在Vuser脚本中为该任务定义一个事务。
                      此外,可以通过在脚本中使用集合点来模拟峰值期活动。集合点指示多个Vuser在同一时刻执行任务。例如,可以定义一个集合点,以模拟70个用户同时更新账户信息的情况。
                      选择Vuser
                      确定用于测试的硬件配置之前,应该先确定需要的Vuser的数量和类型。要确定运行多少个Vuser和哪些类型的Vuser,请综合考虑测试目标来查看典型的使用模型。以下是一些一般性规则:
                      . 使用一个或几个GUI用户来模拟每一种类型的典型用户连接;
                      . 使用RTE Vuser来模拟终端用户;
                      . 运行多个非GUI或非RTE Vuser来生成每个用户类型的其余负载。
                      例如,假设有五种类型的用户,每种用户执行一个不同的业务流程,如下表所示。
                      
                      Vuser的数量和类型
                      选择测试硬件和软件
                      硬件和软件应该具有强大的性能和足够快的运行速度,以模拟所需数量的虚拟用户。
                      在确定计算机的数量和正确的配置时,请考虑以下事项。
                      . 建议在一台单独的计算机上运行测试工具主控台。
                      . 在一台Windows计算机只能运行一个GUI Vuser;而在一台UNIX计算机上则可以运行几个GUI Vuser。
                      . GUI Vuser测试计算机的配置应该尽量与实际用户的计算机配置相同。
                      关于每个测试组件的硬件要求,请参考下表一和下表二。要获得最佳性能,应满足表中所列要求。
                      
                      测试机硬件与软件要求(Windows配置要求)
                      注意:对于一个要运行许多事务的长方案,结果文件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负载生成器计算机还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来存储临时文件(如果没有NFS)。有关运行时文件存储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第10章“配置方案”。
                      有关最新的安装要求,请访问
                      http://www.mercuryinteractive.com/products/loadrunner/technical/
                      
                      测试机硬件与软件要求(UNIX配置要求)
                      注意:对于一个要运行许多事务的长方案,结果文件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负载生成器计算机还需要几个MB的磁盘空间来存储临时文件(如果没有NFS)。有关运行时文件存储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第10章“配置方案”。
               检查测试目标
               测试计划应该基于明确定义的测试目标。下面概述了常规的测试目标。
               ①度量最终用户响应时间。
               ②定义最优的硬件配置。
               ③检查可靠性。
               ④查看硬件或软件升级。
               ⑤评估新产品。
               ⑥确定瓶颈。
               ⑦度量系统容量。
                      度量最终用户响应时间
                      查看用户执行业务流程以及从服务器得到响应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假设想要检测:系统在正常的负载情况下运行时,最终用户能否在20秒内得到所有请求的响应。如下图显示了一个银行应用程序的负载和响应时间度量之间的关系。
                      
                      负载和响应时间度量关系
                      定义最优的硬件配置
                      检测各项系统配置(内存、CPU速度、缓存、适配器、调制解调器)对性能的影响。了解系统体系结构并测试了应用程序响应时间后,可以度量不同系统配置下的应用程序响应时间,从而确定哪一种设置能够提供理想的性能级别。
                      例如,可以设置三种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并针对各个配置运行相同的测试,以确定性能上的差异。
                      . 配置1:200MHz、64MB RAM。
                      . 配置2:200MHz、128MB RAM。
                      . 配置3:266MHz、128MB RAM。
                      检查可靠性
                      确定系统在连续的高工作负载下的稳定性级别。可以创建系统负载:强制系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任务,来模拟系统在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内通常会遇到的活动类型。
                      查看硬件或软件升级
                      执行回归测试,以便对新旧版本的硬件或软件进行比较。可以查看软件或硬件升级对响应时间(基准)和可靠性的影响。应用程序回归测试需要查看新版本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否与旧版本相同。
                      评估新产品
                      可以运行测试,以评估单个产品和子系统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计划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表现。例如,可以根据评估测试来选择服务器的硬件或数据库套件。
                      确定瓶颈
                      可以运行测试以确定系统的瓶颈,并确定哪些因素导致性能下降,例如,文件锁定、资源争用和网络过载。使用负载压力测试工具,以及网络和计算机监视工具以生成负载,并度量系统中不同点的性能。如下图所示为系统不同点的性能。
                      
                      系统不同点的性能
                      度量系统容量
                      度量系统容量,并确定系统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能提供多少额外容量。要查看容量,可以查看现有系统中性能与负载间的关系,并确定出现响应时间显著延长的位置。该处通常称为响应时间曲线的“拐点”。确定了当前容量后,便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资源以支持额外的用户。如下图所示为响应时间与负载关系。
                      
                      响应时间与负载关系
 
       测试内容
        由于每种测试所花费的成本不同,如果测试步骤安排得不合理,将会造成为了寻找错误原因而浪费大量的时间以及重复测试的情况。因此,合理安排测试步骤对于提高测试效率和降低测试成本有很大的作用,信息系统测试分别按硬件系统、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综合测试。
        (1)硬件测试。
        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中,通常需要根据项目的情况选购硬件设备。在设备到货后,应在各个相关厂商配合下进行初验测试,初验通过后将硬件与软件、网络等一起进行系统测试。初验测试所做的工作主要如下。
        .配置检测,检测是否按合同提供了相应的配置,如系统软件、硬盘、内存、CPU等的配置情况。
        .硬件设备的外观检查,所有设备及配件开箱后,外观有无明显划痕和损伤。这些包括计算机主机、工作站、磁带库、磁盘机柜和存储设备等。
        .硬件测试,首先进行加电检测,观看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报警、屏幕有无乱码提示和死机现象,是否能进入正常提示状态。然后进行操作检测,用一些常用的命令来检测机器是否能执行命令,结果是否正常。例如,文件复制、显示文件内容、建立目录等。最后检查是否提供了相关的工具,如帮助系统、系统管理工具等。
        通过以上测试,要求形成相应的硬件测试报告,在测试报告中包含测试步骤、测试过程和测试的结论等。
        (2)网络测试。
        如果信息系统不是单机,需要在局域网或广域网运行,按合同会选购网络设备。在网络设备到货后,应在各个相关厂商配合下进行初验测试。初验通过后网络将与软件、硬件等一起进行系统测试。初验测试所做的工作主要如下。
        .网络设备的外观检查,所有设备及配件开箱后,外观有无明显划痕和损伤,这些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硬件测试,进行加电检测,观看交换机、路由器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有无错误和报警。
        .网络连通测试,检测网络是否连通,可以用ping、 telnet、 ftp等命令来检查。
        通过以上测试,要求形成相应的网络测试报告,在测试报告中包含测试步骤、测试过程和测试的结论等。
        (3)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实际上分成4步: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它们将按顺序进行。首先是单元测试(Unit Testing),对源程序中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验证每个模块是否满足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装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是将已测试过的模块组合成子系统,重点测试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联系。确认测试(Validation Testing)是对整个软件进行验收,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来考察软件是否满足要求。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是将软件、硬件、网络等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下面将分别对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内容和要求加以说明。
 
       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的选择
               测试人员的能力包括以下几项。
               ①一般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协调、管理、质量意识、过程方法、软件工程等;
               ②测试技能及方法:包括测试基本概念及方法、测试工具及环境、专业测试标准、工作成绩评估等;
               ③测试规划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及防范、软件放行/接收准则制定、测试目标及计划、测试计划和设计的评审方法等;
               ④测试执行能力:包括测试数据/脚本/用例、测试比较及分析、缺陷记录及处理、自动化工具;
               ⑤测试分析、报告和改进能力:包括测试度量、统计技术、测试报告、过程监测及持续改进。
               测试人员的激励
                      X理论+Y理论
                      . X理论:胡萝卜+大棒——迫使人们工作;
                      . Y理论:经理的职能不是督促人们工作,而是使人们有可能工作。
                      需要的层次(Maslow模型)
                      . 生存需要——工作职位、工资奖金、休息时间;
                      . 安全需要——公正待遇、应付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 社会需要——团队归属感,互相认同、理解和支持;
                      . 自尊需要——具有受人尊重/赏识的能力或/和业绩;
                      . 自我实现需要——成为自己期望的人物。
                      人员激励的关键点
                      . 管理者习惯用对自己有效的因素激励测试人员,很可能发现无效;
                      . 过多使用权力、资金或处罚手段很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 行业领先企业采取卓有成效的非货币形式的激励措施;
                      .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而不仅是在项目结束时实施激励措施;
                      . 奖励应该在工作获得认同后尽快兑现;
                      . 对人员的工作表现出真诚的兴趣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 激励因素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已经满足的需要很可能不再成为激励因素。
                      人员自我激励
                      测试工作的快乐哲学:选择积极的态度,把工作当作游戏,让别人快乐,全身心投入工作。
                      注意测试工作的7条效率原则: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一开始就牢记目标,不迷失方向;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但常常把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先理解人,后被人理解;寻求双赢;互相合作,追求1+1>2;终生学习,自我更新,不断进步。
               测试职业发展
               国际推荐的软件测试职业发展计划如下。
               . 1~2年,测试技能:熟悉整个测试过程及产品业务领域,学习和掌握自动测试工具,学习测试自动化编程技术;开发和执行测试脚本,承担系统测试实施任务;掌握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数据库方面的技能。
               . 3~4年,测试过程:深入了解测试过程,掌握测试过程设计及改进,参与软件工作产品的同行评审;进一步了解产品业务领域,改进测试自动化编程技术;能指导初级测试工程师;加强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数据库方面的技能。
               . 4~5年,测试组织工作:管理1~3名测试工程师,担任任务估算、管理及进度控制;进一步培养在软件项目管理及支持工具方面的技能。
               . 5~6年,技术管理:管理4~8名测试工程师,提高任务估算、管理及进度控制能力,完成测试规划并制定测试计划;研究测试的技术手段,保持使用项目管理及支持工具的技能;用大量时间为其他测试工程师提供技术及过程方面的指导;开始与客户打交道并做演示推介。
               . 6~12年,测试管理:管理8名以上测试工程师,负责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测试工作;与客户打交道并做演示推介;保持使用项目管理及支持工具的技能。
               人员的培训
                      软件测试培训内容分类
                      . 测试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 测试设计培训、测试工具培训。
                      . 测试对象——软件产品培训。
                      . 测试过程培训。
                      . 测试管理培训。
                      制定测试人员培训计划
                      . 是测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需要管理层的重视,在时间和资源上予以保证。
                      . 认真调查和分析测试人员的培训需求。
                      . 将培训活动安排在测试任务开始前。
                      . “边干边学”模式很可能牺牲质量和效率。
                      . 软件测试实习活动在整个培训中占较大比例。
                      . 鼓励合作学习,团队演练。
                      . 对培训效果要及时评价,发现不足进行改进。
 
       测试设计
        就每一项测试而言,软件测试过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评估等阶段。测试设计是整个测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测试设计的输出结果是测试执行活动依赖的执行标准,测试设计的充分性决定了整个软件过程的测试质量。为了保证测试质量,应从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系统需求的实现情况,从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测试设计:用户层、应用层、功能层、子系统层、协议层。
        用户层测试是面向产品最终的使用操作者的测试,重点突出的是从操作者角度上,测试系统对用户支持的情况,用户界面的规范性、友好性、可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等。主要包括用户支持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可维护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
        应用层测试是针对产品工程应用或行业应用的测试,重点放在系统应用的角度,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对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性能等进行测试。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测试、系统可靠性、系统稳定性测试、系统兼容性测试、系统组网测试和系统安装升级测试。
        功能层测试是针对产品具体功能实现的测试,主要包括功能覆盖测试、功能分解测试、功能组合测试和功能冲突测试。
        子系统层测试是针对产品内部结构性能的测试,重点关注子系统内部的性能、模块间接口的瓶颈。主要包括单个子系统性能测试、子系统间的接口瓶颈测试和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测试。
        协议层测试是针对系统支持的协议的测试,主要包括协议一致性测试和协议互通性测试。
 
       项目质量管理
        要保证项目的完成能够使需求得到满足。这一领域具体包括:
        (1)质量计划:找出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满足标准的要求。
        (2)质量保证:对项目绩效做经常性地评价,使得有信心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3)质量控制:监视特定的项目结果以判定是否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并找出方法来消除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
 
       质量管理
        ISO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2000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些定义表明质量是通过实体来体现的,质量的实体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ISO将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2000对质量保证的定义是:“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也就是,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和安装过程。
        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过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分解为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三个过程。
        (1)质量计划编制。是指确定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
        (2)质量保证。是定期评估总体项目绩效的活动之一,以树立项目能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
        (3)质量控制。是指监控具体的项目结果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方法来消除绩效低下的原因。
        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这两门学科都认识到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顾客的满意程度。强调对顾客的需求深刻理解、认真评估、准确定义和严格管理,以便与顾客的期望相符。这就要求既符合要求(项目交付的产品要与它宣布将交付的产品相符)又适于使用(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要满足实际需求)。
        (2)预防胜于检查。强调预防比检查更重要。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检查所发现错误的纠正代价。
        (3)管理层的责任。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参与,然而提供取得成功所需的资源却仍然是管理层的职责。
        (4)持续改进。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执行组织采取的质量改进措施,不仅会改善项目管理的质量,而且也会改进项目产品的质量。
   题号导航      2012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46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