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22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5题      
  知识点: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审计   网络安全
  章/节: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审计的内容不包括()。
 
 
  A.  监控网络内部的用户活动
 
  B.  对日常运行状况的统计和分析
 
  C.  对突发案件和异常事件的事后分析
 
  D.  数字证书的签发、撤销
 
 
 

 
  第17题    2019年上半年  
   39%
关于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第1题    2009年上半年  
   55%
安全审计是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包括(1)。
  第16题    2010年下半年  
   54%
某单位在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时采用的下述做法中,正确的是(16)。
   知识点讲解    
   ·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 安全审计    · 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与安全风险
        建立安全保障系统的步骤如下:
        (1)拟定新系统的功能——目标。
        (2)现有系统分析——风险识别。
        (3)对识别出的风险预估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评估。
        (4)按照风险大小和主次设计风险应对策略——控制风险。
        (5)对设计对策进行投入产出评估。
        (6)判断可行性。
        (7)设计。
        (8)实施。
        安全风险识别
        简单来说,安全风险识别就是把“安全威胁”找出来。“安全威胁”是指对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威胁”。在考虑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安全时,需要考虑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首先要考虑有形资产的保护,无形资产是在有形资产被破坏之后才引发的结果。
        1.安全威胁的分类
        安全威胁也叫安全风险,风险是指特定的威胁或因企业资产的脆弱性而导致企业资产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风险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
        .对信息或资产产生的威胁。
        .威胁的发生会对资产产生影响。
        .威胁具有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风险)分类如下。
        按风险的性质划分为:
        .静态风险: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和人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导致的风险。
        .动态风险:由于人们欲望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变化以及企业组织的变化导致的风险。
        按风险的结果划分为:
        .纯粹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仅仅会造成损害的风险。
        .投机风险:当风险发生时,可能产生利润也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
        按风险源的角度划分为:
        .自然事件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
        .人为事件风险:人为事件造成损失的概率远远大于自然事件威胁造成的损失。人为事件风险可分为意外的人为事件风险和有意的人为事件风险。
        .软件风险:指由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程度及其对于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产生的风险。软件系统风险的大小影响软件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兼容风险、维护风险和使用风险上。
        .软件过程风险:指在软件开发周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软件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
        .项目管理风险:主要源于应用软件产品的不可预见性、软件生产过程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过程形式以及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的独特性。
        .应用风险:指在应用系统或软件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连接或操作而产生的风险。包括安全性、未授权远程访问、不精确信息、不完整处理等。
        .用户使用风险:指终端用户进行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包括不充分地使用资源、不兼容的系统、无效应用、职责不分等。
        2.安全威胁的对象及资产评估鉴定
        安全威胁的对象是一个企业中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主要是有形资产。
        从安全角度来讲,一个信息系统内的资产在没有被评估鉴定之前,是不可能成功实施安全管理并进行维护的。
        资产评估鉴定的步骤如下:
        (1)根据企业的业务逐级划分资产的界限。
        (2)确定各个级别的资产隶属部门的岗位和责任人、相关干系人,并核实各自的责任、权限和落实的情况,以及监督、监管的制度和措施。
        (3)确定各个级别资产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受到可能威胁的强弱程度。
        (4)确定获取及维护各个级别资产的费用(包括人力和财力)。
        3.信息系统安全薄弱环节鉴定评估
        可以用威胁、脆弱性(弱点)、影响来计量风险。威胁、脆弱性、影响三者关系如下:
        .威胁可看成从系统外部对系统产生的作用,而导致系统功能及目标受阻的所有现象。脆弱性可以看成是系统内部的薄弱点。脆弱性是客观存在的,脆弱性本身没有实际的伤害,但威胁可以利用脆弱性发挥作用。影响可以看作是威胁与脆弱性的特殊组合。
        .风险=威胁×弱点×影响。
        对安全薄弱环节的鉴定评估包括鉴定物理环境、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硬件、软件和通信设施等的弱点,这些都可能被各种安全威胁利用。
        一些典型的安全薄弱环节如下:
        .未报告的新的网络连接。
        .未受过相应培训的业务人员。
        .错误的选择和使用密码。
        .没有正确的访问控制措施。
        .没有对信息或软件进行定期备份。
        .备份介质无人管理或管理混乱。
        .绕过安全防范设备,进行拨号接入专用网络。
        .安全岗位、安全制度不落实。
        .密码和授权长期不变。
        .内外网没有有效信息隔离。
        .使用非正版的软件和硬件。
        .施工和维护人员没有合法的资质证件。
        .所处的地方易遭到自然威胁(如雷击、洪水等)的破坏。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有:
        .问询法(头脑风暴法、面谈法和德尔菲法等)
        .财务报表法(各种财务报表和记录)
        .流程图法(网络图或WBS法)
        .现场观察法
        .历史资料(索赔记录及其他风险信息)
        .环境分析法(相关方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可能变更的法律法规等)
        .类比法
        .专家咨询
        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有:
        .概率分布(专家预测)
        .外推法(使用历史数据)
        .定性评估
        .矩阵图分析
        .风险发展趋势评价方法
        .项目假设前提评价及数据准确度评估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指对主体访问和使用客体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以保证安全规则被正确执行,并帮助分析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安全审计是落实系统安全策略的重要机制和手段,通过安全审计识别与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攻击行为、追查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泄密行为。它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中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并进行阻断。
        (2)对信息内容和业务流程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和单位资产的流失。
        CC标准将安全审计功能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安全审计自动响应、安全审计自动生成、安全审计分析、安全审计浏览、安全审计事件选择、安全审计事件存储。
        (1)安全审计自动响应:定义在被测事件指示出一个潜在的安全攻击时做出的响应,它是管理审计事件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报警或行动。例如包括实时报警的生成、违例进程的终止、中断服务、用户账号的失效等。根据审计事件的不同系统将做出不同的响应。其响应的行动可以做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安全审计数据生成:记录与安全相关的事件的出现,包括鉴别审计层次、列举可被审计的事件类型,以及鉴别由各种审计记录类型提供的相关审计信息的最小集合。系统可定义可审计事件清单,每个可审计事件对应于某个事件级别,如低级、中级、高级。
        (3)安全审计分析:定义了分析系统活动和审计数据来寻找可能的或真正的安全违规操作。它可以用于入侵检测或对安全违规的自动响应。当一个审计事件集出现或累计出现一定次数时可以确定一个违规的发生,并执行审计分析。事件的集合能够由经授权的用户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等操作。审计分析分为潜在攻击分析、基于模板的异常检测、简单攻击试探和复杂攻击试探等几种类型。
        (4)安全审计浏览:审计系统能够使授权的用户有效地浏览审计数据,它包括审计浏览、有限审计浏览、可选审计浏览。
        (5)安全审计事件选择:系统管理员能够维护、检查或修改审计事件的集合,能够选择对哪些安全属性进行审计。例如,与目标标识、用户标识、主体标识、主机标识或事件类型有关的属性,系统管理员将能够有选择地在个人识别的基础上审计任何一个用户或多个用户的动作。
        (6)安全审计事件存储:审计系统将提供控制措施,以防止由于资源的不可用丢失审计数据。能够创造、维护、访问它所保护的对象的审计踪迹,并保护其不被修改、非授权访问或破坏。审计数据将受到保护直至授权用户对它进行的访问。
 
       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各种病毒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系统、程序、软件的安全漏洞越来越多;黑客们通过不正当手段侵入他人电脑,非法获得信息资料,给正常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由于目前网络经常受到人为的破坏,因此,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其本质而言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上讲,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简单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系统不被侵入、数据不丢失以及网络中的计算机不被病毒感染三大方面。完整的网络安全要求:
               .运行系统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网络安全应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可审查性几大特征。网络的安全层次分为物理安全、控制安全、服务安全和协议安全。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包括:自然灾害、物理损坏、设备故障、意外事故、人为的电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乘机而入、痕迹泄露、操作失误、意外疏漏、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安全漏洞等。
                      控制安全
                      控制安全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等。
                      服务安全
                      服务安全包括:对等实体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加密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数据源点认证服务、禁止否认服务等。
                      TCP/IP协议安全
                      TCP/IP协议安全主要用于解决:TCP/IP协议数据流采用明文传输、源地址欺骗(Source address spoofing)或IP欺骗(IP spoofing)、源路由选择欺骗(Source Routing spoofing)、路由信息协议攻击(RIP Attacks)、鉴别攻击(Authentication Attacks)、TCP序列号欺骗攻击(TCP SYN Flooding Attack)、易欺骗性(Ease of spoofing)等。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信息泄漏或丢失、破坏数据完整性、拒绝服务攻击、利用网络传播病毒、使用者的人为因素、硬件和网络设计的缺陷、协议和软件自身的缺陷以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等方面。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用也随之扩大。数字签名、身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生出来的新技术和应用。
               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数据加密,其加密或解密变换是由密钥控制实现的。密钥(Keyword)是用户按照一种密码体制随机选取,它通常是一随机字符串,是控制明文和密文变换的唯一参数。
               密码技术除了提供信息的加密解密外,还提供对信息来源的鉴别、保证信息的完整和不可否认等功能,而这三种功能都是通过数字签名实现。数字签名的原理是将要传送的明文通过一种函数运算(Hash)转换成报文摘要(不同的明文对应不同的报文摘要),报文摘要加密后与明文一起传送给接受方,接受方将接受的明文产生新的报文摘要与发送方的发来报文摘要解密比较,比较结果一致表示明文未被改动,如果不一致表示明文已被篡改。
               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译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加密(秘密钥匙加密)系统,另一类是公开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系统。
               对称钥匙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秘密钥匙,而且通信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并保持钥匙的秘密。它的安全性依赖于以下两个因素。第一,加密算法必须是足够强的,仅仅基于密文本身去解密信息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第二,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而不是算法的秘密性,因此,没有必要确保算法的秘密性,而需要保证密钥的秘密性。对称加密系统的算法实现速度极快。因为算法不需要保密,所以制造商可以开发出低成本的芯片以实现数据加密。这些芯片有着广泛的应用,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对称加密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非常复杂、代价高昂。比如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在用户群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称加密系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型网络,当用户群很大,分布很广时,密钥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大问题。对称加密算法另一个缺点是不能实现数字签名。
               公开密钥加密系统采用的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是不同的。由于加密钥匙是公开的,密钥的分配和管理就很简单,比如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仅需要2n个密钥。公开密钥加密系统还能够很容易地实现数字签名。因此,最适合于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公开密钥加密系统并没有完全取代对称密钥加密系统,这是因为公开密钥加密系统是基于尖端的数学难题,计算非常复杂,它的安全性更高,但它的实现速度却远赶不上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二者的各自优点,采用对称加密系统加密文件,采用公开密钥加密系统加密“加密文件”的密钥(会话密钥),这就是混合加密系统,它较好地解决了运算速度问题和密钥分配管理问题。因此,公钥密码体制通常被用来加密关键性的、核心的机密数据,而对称密码体制通常被用来加密大量的数据。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实际上,它包含着一对矛盾(或称机制):一方面它限制数据流通,另一方面它又允许数据流通。
               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
               常见的防火墙主要有数据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代理服务型防火墙、复合型防火墙等几种类型。典型的防火墙包括过滤器、链路级网关和应用级网关或代理服务器,如下图所示。
               安装防火墙的作用在于弥补网络服务的脆弱性、控制对网络的存取、集中的安全管理、网络使用情况的记录及统计。但是它仍然有局限性,对于下列情况,它不能防范:绕过防火墙的攻击、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带来的威胁、变节者或公司内部存在的间谍将数据复制到软盘、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等。
               在使用防火墙前,应该设计好防火墙的规则。它包括下列内容:防火墙的行为准则(拒绝没有特别允许的任何服务、允许没有特别拒绝的任何服务)、机构的安全策略、费用、系统的组件或构件。
               
               防火墙的组成
               网络安全协议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
                      SSH (Secure Shell)
                      由芬兰的一家公司开发的。通过使用SSH,可以把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抵御“中间人”攻击,而且也能够防止DNS和IP欺骗。由于传输的数据是经过压缩的,所以还可以加快传输的速度。
                      SSH由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软件组成的。从客户端来看,SSH提供两种级别的安全验证:基于密码的安全验证和基于密匙的安全验证。
                      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体系结构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机构CA,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E-mail、身份证号等)捆绑在一起,在Internet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PKI体系结构把公钥密码和对称密码结合起来,在Internet网上实现密钥的自动管理,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一个典型、完整、有效的PKI应用系统至少应具有:公钥密码证书管理、黑名单的发布和管理、密钥的备份和恢复、自动更新密钥以及自动管理历史密钥等几部分。
                      (1) SET (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提出的应用于Internet上的以信用卡为基础的电子支付系统协议。它采用公钥密码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标准,主要应用于B to C模式中保障支付信息的安全性。SET协议本身比较复杂,设计比较严格,安全性高,它能保证信息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2) SSL (Secure socket Layer&Security Socket Layer)。
                      安全套接层协议(SSL)是网景(Netscape)公司提出的基于Web应用的安全协议,包括:服务器认证、客户认证(可选)、SSL链路上的数据完整性和SSL链路上的数据保密性。对于电子商务应用来说,使用SSL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但由于SSL不对应用层的消息进行数字签名,因此不能提供交易的不可否认性,这是SSL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的最大不足。
   题号导航      2022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5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