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17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6题      
  知识点:   ERP系统   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   运维
  关键词:   ERP   数据库系统   信息系统   运维   数据   数据库        章/节: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某央企的ERP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3年,为了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运维团队近期接到数据库系统升级的任务,它属于信息系统( )类型的工作。
 
 
  A.  更正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知识点讲解    
   · ERP系统    · 数据库    · 数据库系统    · 运维
 
       ERP系统
               ERP的定义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概念,是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软件。除了MRP 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标准功能外,还包括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等功能。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 Ⅱ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EDI)。
               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2)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ERP是对MRP 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 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 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ERP是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ERP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从本质上讲,ERP是一套信息系统,是一种工具。ERP在系统设计中可集成某些管理思想与内容,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但是,ERP本身不是管理,它不可以取代管理。ERP本身不能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企业的管理问题只能由管理者自己去解决。ERP可以是管理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工具。不少企业因为错误地将ERP当成了管理本身,在ERP实施前未能认真地分析企业的管理问题,寻找解决途径,而过分地依赖ERP来解决问题。最后,不但老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还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最终导致了ERP实施的失败。企业也因此而伤了元气。正确地认识ERP是什么与不是什么,就会在ERP实施之前认真分析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了解ERP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充分细致地计划与落实利用ERP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序,为ERP充分发挥效率提供基础。
               ERP应用成功的标志是:
               (1)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多个部门。
               (2)业务流程合理化,各级业务部门根据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
               (3)绩效监控动态化,绩效系统能即时反馈以便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管理改善持续化,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
               新一代ERP的核心技术
               为了应对管理软件所面临的变化、知识、分布与集成这四大挑战,解决存在的需求与软件脱节和企业变化快与软件调整难的两大问题,新一代ERP应该采用下面四项核心技术,即软件体系结构、企业建模、集成框架与平台和工作流。
               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是管理软件发展的关键,体系结构是需求和设计之间反映决策信息的中间过程,软件开发通过问题定义→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几个步骤实现。可见,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的结构信息独立于算法与数据,创建满足系统需要的结构,其本质是模型的层次化。
               基于企业模型来构建是管理软件发展的核心。企业建模是认识企业、描述企业的最科学有效的手段,是准确了解企业需求、定义软件功能和流程的有效方法。它是用户、软件厂商、实施单位交流的媒介和基础平台。同时,企业建模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企业可重用的知识包含在企业模型和模板中,企业模型是企业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企业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基于软件体系结构和企业模型建立管理软件的业务架构已经成为管理软件开发公司重要的核心能力。
               集成框架和平台是企业管理软件发展的蓝图。通过集成平台,将各种软件集成在一个平台下,实现企业管理软件和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扩展软件的服务水平。
               工作流是提高企业管理软件柔性的重要使能技术。通过工作流来管理企业业务流程,使得管理软件中流程与功能分离,克服了传统的设计开发方法的不足——过程和功能集中在一起。软件开发需要经过三次分离:即数据库的分离——成功(理论具备完整的数据库模型),用户接口的分离——没有完全成功(缺乏模型指导)和流程的分离——正在进行(是大势所趋),而工作流正是流程分离的关键技术。
               软件体系结构、企业建模、工作流和集成框架和平台形成了管理软件开发实施的核心技术。同时,必须实现软件开发的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软件管理软件高度可重用和柔性的基础支撑。
               新一代ERP的体系结构
               新一代ERP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是基于企业模型和工作流系统来构建的,底层是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和基础组件平台组成的系统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结构。中间层是由工作流系统、集成管理、公共应用服务组件等组成的应用平台。该平台作为ERP以及其他信息系统的构建平台。在这个基础结构之上建立ERP系统,通过ERP的各个功能组件组成核心业务组件框架,而各个行业的ERP系统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并通过统一的企业入口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新一代ERP的体系结构
               新一代ERP的实施过程包含四个主要阶段: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实现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并且这四个阶段是随着企业战略的不断调整和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循环进行的。
               以企业模型作为底层支撑平台来实施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利用企业建模过程中各阶段模型的演化来推进整体解决方案实施过程的演进,并通过模型演化过程中模型的一致性来保证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性和一致性。在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层次的企业模型作为实施的支撑,下面分别讨论各个阶段基于企业建模的实施步骤,以及各个层次的企业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演化过程。
                      企业业务战略规划
                      面向信息系统实施的企业业务战略规划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企业定位、企业现状分析、制定业务目标与所采用的战略、确定达到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为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业务框架。
                      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根据企业现状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以业务过程为核心、集成包含企业组织结构、资源结构的需求层的企业模型。这个企业模型描述的核心是企业粗线条的业务模型,目标是对企业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和诊断优化,我们称这个层次的企业模型为业务核心模型。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在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是从企业的业务系统框架到信息系统框架的转化。信息系统框架包含的内容是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数据结构和集成框架,以及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实施方法和实施计划。
                      基于企业建模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就是在模型上完成从需求层的业务核心模型到设计层的信息系统模型的抽取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建立并优化分析好的业务核心模型,从过程模型中根据功能抽离组织出信息系统需要实现的业务功能和功能结构,并且将过程中涉及的活动、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活动之间的数据流映射成这些功能单元里面的功能操作、功能单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整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这些功能单元将配置成最后运行的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或者系统组件。将过程模型中活动使用的和传递的各种可以用表单形式表达的数据抽取整理成为信息模型,描述数据结构和数据关系,同时功能单元之间交互的数据来源于这个信息模型。最后,再根据业务核心模型中描述的业务过程所关联的产品信息、组织信息和资源信息,可以确定未来数据库的系统结构、网络结构,构造信息系统各功能单元之间的集成框架。
                      
                      从业务核心模型到信息系统模型
                      信息系统实施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根据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确定的信息系统框架和实施方法、计划将信息系统搭建或者开发完毕,并且根据需要完成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开发。
                      系统实施相应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对已有系统的重新包装;对系统提供商提供的系统组件进行裁剪组合;对新系统/组件进行编码开发。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工作包括技术与系统培训、运行管理制度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系统日志建立、运行性能评价和信息系统调整等工作。
                      基于工作流模型的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功能,并且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建立有效的系统日志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日志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来评价信息系统的运行性能,及时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错误和潜在的问题,完成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系统使用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几个数据库中。
 
       数据库系统
        简单地说,数据库系统就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①以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
        ②管理数据库的系统(DBMS)。
        ③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
        ④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数据库管理员。
        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征
        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这种想当然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数据库对应的英文单词是DataBase,如果直译则是数据基地;而数据仓库则另有其词DataWarehouse。所以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不是同义词,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应用领域。
        数据库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门成熟的技术,但却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严格的定义。数据库是相互关联数据的集合,这是大家公认的数据库的基本特征之一。下面一段话概括了数据库应该具备的一些特征,也可以把它作为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相互关联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安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据与数据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库中不仅要能够表示数据本身,还要能够表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籍管理中,有学生和课程两类数据,在数据库中除了要存放这两类数据之外,还要存放哪些学生选修了哪些课程或哪些课程由哪些学生选修这样的信息,这就反映了学生数据和课程数据之间的联系。
        (2)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数据库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方法组织数据,如可以用顺序组织方法、索引组织方法、聚集(Cluster)组织方法等。
        (3)低冗余与数据共享。由于在数据库技术之前,数据文件都是独立的,所以任何数据文件都必须含有满足某应用的全部数据。比如,人事部门有一个职工文件,教育部门也有一个职工文件,两个部门的职工文件中都有"职工基本情况"的数据,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存储的,如果还有第三、第四个部门也有类似的职工文件,那么重复存储所造成的空间浪费是很大的。在数据库中,可以共享类似"职工基本情况"这样的共用数据,从而降低数据的冗余度。
        (4)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式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特性。在数据库技术之前,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和应用程序是密切相关的,当改变数据结构时,相应的应用程序也必须随之修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而数据库技术却可以使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从而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
        (5)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数据库技术要能够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库要有一套安全机制,以便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库中的数据被非法使用或非法修改;数据库还要有一套完整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以便保证当数据遭到破坏时(软件或硬件故障引起的),能立刻将数据完全恢复,从而保证系统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
        (6)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保证数据正确的特性在数据库中称为数据完整性。在数据库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些约束条件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正确的。比如输入年龄小于0或者大于200时,数据库能够主动拒绝这类错误。
        (7)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共享的,并且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数据,这就要求数据库能够协调一致,保证各个用户之间对数据的操作不发生矛盾和冲突,即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的各种功能和特性,并不是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固有的,而是靠管理或支持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提供的。一个完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上一节提到的各种功能,其任务就是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并且使之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同时还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一致性,并要保证数据的高度独立性。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数据库定义功能。可以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可以定义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联系,可以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和保证完整性的触发机制等。
        (2)数据库操纵功能。可以完成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纵,可以装入、删除、修改数据,可以重新组织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可以完成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3)数据库查询功能。可以以各种方式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可以使用户方便地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4)数据库控制功能。可以完成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等各方面的控制。
        (5)数据库通信功能。在分布式数据库或提供网络操作功能的数据库中还必须提供数据库的通信功能。
        3)数据库管理员
        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的人员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DBA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既有技术方面的工作,又有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参加数据库开发和使用的全部工作。总体来说,DBA的工作可以概括如下。
        (1)在数据库规划阶段要参与选择和评价与数据库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要与数据库用户共同确定数据库系统的目标和数据库应用需求,要确定数据库的开发计划。
        (2)在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负责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和共用数据字典的研制,要负责各级数据库模式的设计,要负责数据库安全、可靠方面的设计。
        (3)在数据库运行阶段首先要负责对用户进行数据库方面的培训;要负责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要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要负责监视数据库的性能,并调整、改善数据库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要继续负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管理;要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数据库的发展
        数据库的核心任务是数据管理,它包括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数据管理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是指计算机诞生的初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技术,从硬件看还没有磁盘这样的可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从软件看没有操作系统,更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如下。
        ①数据不保存。因为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也不需要长期保存数据,只是在完成某一个计算或课题时才将数据输入,然后不仅原始数据不保存,计算结果也不保存。
        ②没有文件的概念。这个时期的数据组织必须由每个程序的程序员自行组织和安排。
        ③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每组数据只对应一个应用,即使两个程序用到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各自组织,数据无法共享、无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参照。因此,程序和程序之间有大量的数据重复。
        ④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管理的概念。由于以上几个特点及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所以这个时期的每个程序都要包括数据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法和数据组织方法等。因为程序是直接面向存储结构的,所以存储结构的任何一点修改,都会导致程序的修改,程序与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从那时起,计算机不仅大量用于科学计算,也开始大量用于信息管理。像磁盘这样的直接存取存储设备也已经出现,在软件方面也有了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还有了专门用于数据管理的软件,即文件系统(或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部分)。这个阶段的数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①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磁盘上,也可以反复使用,即可以经常对文件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②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访问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数据之间有了数据存取的接口,程序开始通过文件名和数据打交道,可以不再关心数据的物理存放位置。因此,这时也有了数据的物理结构和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区别。程序和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③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由于有了磁盘这样的直接存取存储设备,文件也就不再局限于顺序文件,也有了索引文件、链表文件等。因而,对文件的访问可以是顺序访问,也可以是直接访问。但文件之间是独立的,它们之间的联系要通过程序去构造,文件的共享性还比较差。
        ④有了存储文件以后,数据就不再仅仅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而是可以由多个程序反复使用。但文件结构的设计仍然是基于特定的用途,程序仍然是基于特定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法编制的。因此,数据的存储结构和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未根本改变。
        ⑤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数据库技术的诞生既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依托,又有数据管理的需求做动力。数据库的数据不再是面向某个应用或某个程序,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组织)或整个应用。
 
       运维
        运维是运行维护的简称,是一种IT服务形态。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中,对运行维护服务(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给出的定义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运维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是对信息系统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相关的支持和服务。运维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基础设施、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依赖于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等信息系统,其范围可以是单个IT基础设施的运维,也可以是整体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总体运维。运维服务交付内容主要包括咨询评估、例行操作、响应支持和优化改善。
        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中,将运行维护服务分成基础环境运维、硬件运维服务、软件运维服务、安全运维服务、运维管理服务和其他运行维护服务六类,每类运维服务及其说明见下表。
        
        运维服务分类与代码
        
        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运维服务需要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并确保提供的运行维护服务符合与需方约定的质量要求。因此,具备相应运维服务能力是服务组织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比如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事故和问题经验、提供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手段、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提高组织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等等。在《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827.1-2012)中给出了供方运维服务的能力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四个关键要素: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每个要素通过关键指标反映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模型也给出了供方为持续提升运维能力的管理方法。
   题号导航      2017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6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