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监理师 > 2015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39题      
  知识点: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组织措施   工作流   项目目标
  关键词:   工作流   监理   项目目标   信息工程        章/节:   投资控制       

 
协助建设单位改善信息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工作流程是监理单位对信息工程目标控制采取的( )措施。
 
 
  A.  合同
 
  B.  技术
 
  C.  经济
 
  D.  组织
 
 
 

 
  第54题    2011年下半年  
   65%
对备件、设备采购,通过质量-价格比选,合理确定供应单位是投资控制的(54)。
  第56题    2010年上半年  
   55%
以下关于工程投资技术、经济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56)。
  第55题    2016年下半年  
   37%
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措施不包括(55)。
   知识点讲解    
   · 监理单位    · 建设单位    · 组织措施    · 工作流    · 项目目标
 
       监理单位
        项目监理方服务于信息系统建设合同的建设方与承建方。接受建设方委托后,监理方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监督者,所执行的原则是使工程承包合同成为“平等条约”;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和工程款支付的签认者,所执行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因此监理方是为双方的利益服务的,而不仅仅为委托方服务。
        根据工程监理的深入程度不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分为如下三种。
        (1)咨询式监理。只解答用户方就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其性质类似于业务咨询或方案咨询。这种方式费用最少,监理方的责任最轻,适合于对信息化有较好把握,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用户方采用。
        (2)里程碑式监理。将信息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结束都设置一个里程碑,在里程碑到来时通知监理方进行审查或测试。一般来讲,这种方式比咨询式监理的费用要多,监理方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里程碑的确定需要承建方的参与,或者说监理合同的确立需要开发方的参与,否则就会因对里程碑的界定不同而引起纠纷。
        (3)全程式监理。一种复杂的监理方式,不但要求对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里程碑进行审查,还应该派相应人员全程跟踪并收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信息,不断评估承建方的开发质量和效果。这种方式费用最高,监理方的责任也最大,适合于那些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太了解且技术力量偏弱的用户采用。
        监理单位的主要作用如下。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更合理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并合理且客观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监理由独立的第三方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来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这样对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更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监理单位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相关技术标准,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即在确保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进度和投资。监理单位要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有关方面控制进行再控制,对承建单位项目控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2)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双方都希望由第三方在工程的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及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效果都给予公正、恰当且权威的评价,这就需要监理单位来协调和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由于建设单位在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普遍存在缺乏人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建设单位自行管理对于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益和建设水平是无益的。通过第三方的专业服务,帮助建设单位对项目实施控制,并对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都做出约束,是监理作用一个重要体现。
 
       建设单位
        建设方是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者,有时也是项目的最终使用者,是在工程建设阶段的全权代表,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如投资额度、工程质量、投入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着建设方的切身利益。虽然承建方、监理方与建设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由于建设方是投资方,掌握着项目的最终资源——决定了其他方为从属地位,所以说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管理起着主导性作用。建设方加强和改善对项目的管理是从根本上实现项目按质如期完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为项目管理集体中的主要负责人,建设方的作用是阐明本项目的目标并确认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组织协调参与各方为此目标而通力合作,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做出决策。但在某些具体的项目管理事务中,建设方并不总是处于主要负责人的地位,还要作为裁判、支持者、服务员及督促员的角色。
 
       组织措施
        (1)制定本阶段投资控制详细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图。
        (2)在项目管理班子中落实从投资控制角度实施跟踪的人员、具体任务及管理职能分工。
 
       工作流
               工作流的定义
               工作流(Workflow)是针对业务流程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业务流程分解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工作如何组织协调在一起的规则抽象出来,从而分离了具体工作的逻辑和流程组织的逻辑。我们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协助下:开发人员遵从一定的编程接口及约定,就可以开发出更具灵活性的事务处理系统;最终用户无需重新开发事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自己更改工作流程,以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
               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描述不同覆盖范围和不同时间跨度的经营过程,根据经营过程以及组成活动的复杂程度,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采取多种实施方式,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支撑系统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也可以在一个工作组内部,也可以在全企业所有业务部门。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在模型建立阶段,通过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企业经营过程模型的建立,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实例化阶段完成为每个过程设定运行所需的参数,并分配每个活动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模型执行阶段完成经营过程的执行,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
               工作流的功能
               工作流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的分离,因此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实现情况下,通过修改过程模型来改变系统功能,完成对生产经营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的集成管理,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企业实现对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的过程控制以及决策支持,实现现代企业对“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信息传给适当的人”的要求。
               对于引入工作流的组织,能够在软件开发和业务两个层次受益。
               .方便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简化企业级软件开发甚至维护。
               .降低开发风险——通过使用状态和动作这样的术语,业务分析师和开发人员使用同一种语言交谈。这样开发人员就不必将用户需求转化成软件设计了。
               .实现统一集中——业务流程经常变化,使用工作流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业务流程的实现代码,不再散落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
               .加快应用开发——软件不用再关注流程的参与者,开发起来更快,代码更容易维护。
               .业务流程管理(BPM)——提高效率,在自动化过程中会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过程。
               .提高对迭代开发的支持。
               如果软件中业务流程部分不容易更改,组织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开发前的业务流程分析中,希望一次成功。但可悲的是,在任何软件项目开发中,这都很少能实现。工作流系统使得新业务流程很容易部署,业务流程相关的软件可以一种迭代的方式开发,因此使用工作流系统使开发更有效、风险更低。
 
       项目目标
        以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信息化改造为建设目标,利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数字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打造基于物联网的综合示范平台,建立起一个示范性应用基地。
        通过WIP(在制品管理)+SCADA(设备联网)实现敏捷制造的生产管理目标,以信息可视化提供的数据支撑,准确掌握各类生产的资源负荷状况,提高瓶颈资源利用率,提升原料工装夹具配送精准度、提升生产应变能力。以信息可视化达到问题预判、问题预防,减少生产问题。及时传递操作中的生产作业状态信息,促使解决问题流程的实施及现场管理组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可视化全息车间管理。提供多种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打造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可视化的车间管理可以提升效益。通过原料准备、生产计划信息、加工过程的透明化、实时化,提升配送精准度,监控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及时生产配送,提高效率。以设备信息可视化,提高设备信息化水平,提升效率,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用户满意度。以产品生命周期可视化,分析流程瓶颈,有效推进生产协调,降低生产执行出错率,提升部门协作效率。以工艺内容可视化,加强员工自主性,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增加产线应变能力。以异常信息可视化,快速响应并有效解决,避免停线,降低风险。通过库存信息透明化、实时化,避免信息传递延时而导致的物料出入库出错,降低仓储成本。形成透明化、实时化、现代化的智慧车间。目标总结如下。
        (1)打造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的现代化生产标杆。
        (2)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调度排产、生产数据跟踪,提高生产协同效率。
        (3)通过信息可视化促进精益生产以提升管理过程的问题解决能力,达到问题预判、问题预防的效果,可视化包括:
        生产进度可视化:实时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挖掘生产瓶颈,提升交期把控。
        生产质量可视化: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不良问题,归纳总结不良原因,整理解决方案,提高生产质量。
        异常信息可视化:提高异常情况响应速度,保证生产过程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4)打造信息化工艺流程,生产排产、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将生产工艺标准化,准确化。
        (5)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缩减人工成本,提升设备高度协同能力。
        (6)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数据自动采集,设备数据和生产数据自动报工。
        (7)提供多种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
   题号导航      2015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39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