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监理师 > 2016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下午试卷 案例
  第2题      
  知识点:   承建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需求分析   招标   综合布线系统   结论   评审   软件系统   审核   信息化   硬件   硬件系统   质量保证   综合布线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硬件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了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承建单位在未经监理认可的情况下购进了一批线缆,监理工程师对进场的电缆检查时发现:线缆标识不清,表面粗糙,外观不良。承建单位也未提供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等相关资料。
[事件2] 接到针对线缆问题的监理通知单后,承建单位提交了这批线缆的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等相关资料,要求监理审核并同意将这批线缆用于布线施工中。
[事件3] 软件开发实施中,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已经通过内部和外部专家评审。在承建单位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通过内审后,由监理协助建设单位聘请外部专家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专家评审,在讨论评审结论过程中,建设单位希望在评审结论中有“经过专家评审认为需求规格说明书所描述的需求满足用户业务对本项目软件应用系统建设的要求”这样的表述,专家认为仅通过这次专家会无法做出这样的认定,因此不同意在评审结论中写明建设单位所期望的表述。
 
问题:2.1   针对事件1,监理应如何处理进场线缆存在的问题?
 
问题:2.2   针对事件2,监理工程师应该同意承建单位的要求吗?如果同意,监理需要做什么?如果不同意,监理应该如何处理?
 
问题:2.3   针对事件3,作为监理工程师,请指出专家的意见是否正确?为什么?
 
 
 

   知识点讲解    
   · 承建单位    · 监理单位    · 建设单位    · 需求分析    · 招标    · 综合布线系统    · 结论    · 评审    · 软件系统    · 审核    · 信息化    · 硬件    · 硬件系统    · 质量保证    · 综合布线
 
       承建单位
        负责具体实施的承建方应该有自己的项目管理,监理方代表项目建设方对承建方提出的工程计划进行监督和协调,对一些关键点进行控制。这些关键点主要属于进度、资金及质量的范畴,但不能涉及管理细节。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承建方为主,并强调在项目中组织并制定相关计划。
        在一个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承建方可能有多个,比如硬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等。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专业化能促进生产效率和提高生产质量,故而承建方常常分解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如总承包商和分包商等,从而使一部分人或企业专注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从市场的角度看,总承包商既是买方又是卖方;从工程合同的角度来讲,他既要对建设方负全部法律责任,又要根据分包合同对分包商进行管理并履行义务,所有的主合同都会限定总承包商可以分包的最大范围。总承包商只能将某些具体的工程施工分包给分包商,但不能分包合同的责任和义务。总承包商不能期望通过分包逃避自己在合同中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作为分包商,一般情况下不与建设方直接发生合同关系。分包商只接受总承包商的统筹安排和调度,它只对总承包商承担分包合同内规定的责任并履行规定的义务。
        如果总承包商违反分包合同,则应该赔偿分包商的经济损失;分包商违反分包合同并造成建设方对总承包商的罚款或制裁,则分包商应该赔偿总承包商的损失。分包商是从总承包商处按分包合同索回其应得部分的,如果总承包商无力偿还债务,则分包商也同样蒙受损失,因此分包商的利益通常与总承包商的利益密切相关。
 
       监理单位
        项目监理方服务于信息系统建设合同的建设方与承建方。接受建设方委托后,监理方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监督者,所执行的原则是使工程承包合同成为“平等条约”;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和工程款支付的签认者,所执行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因此监理方是为双方的利益服务的,而不仅仅为委托方服务。
        根据工程监理的深入程度不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分为如下三种。
        (1)咨询式监理。只解答用户方就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其性质类似于业务咨询或方案咨询。这种方式费用最少,监理方的责任最轻,适合于对信息化有较好把握,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用户方采用。
        (2)里程碑式监理。将信息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结束都设置一个里程碑,在里程碑到来时通知监理方进行审查或测试。一般来讲,这种方式比咨询式监理的费用要多,监理方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里程碑的确定需要承建方的参与,或者说监理合同的确立需要开发方的参与,否则就会因对里程碑的界定不同而引起纠纷。
        (3)全程式监理。一种复杂的监理方式,不但要求对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里程碑进行审查,还应该派相应人员全程跟踪并收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信息,不断评估承建方的开发质量和效果。这种方式费用最高,监理方的责任也最大,适合于那些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太了解且技术力量偏弱的用户采用。
        监理单位的主要作用如下。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更合理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并合理且客观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监理由独立的第三方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来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这样对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更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监理单位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相关技术标准,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即在确保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进度和投资。监理单位要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有关方面控制进行再控制,对承建单位项目控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2)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双方都希望由第三方在工程的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及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效果都给予公正、恰当且权威的评价,这就需要监理单位来协调和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由于建设单位在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普遍存在缺乏人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建设单位自行管理对于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益和建设水平是无益的。通过第三方的专业服务,帮助建设单位对项目实施控制,并对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都做出约束,是监理作用一个重要体现。
 
       建设单位
        建设方是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者,有时也是项目的最终使用者,是在工程建设阶段的全权代表,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如投资额度、工程质量、投入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着建设方的切身利益。虽然承建方、监理方与建设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由于建设方是投资方,掌握着项目的最终资源——决定了其他方为从属地位,所以说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管理起着主导性作用。建设方加强和改善对项目的管理是从根本上实现项目按质如期完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为项目管理集体中的主要负责人,建设方的作用是阐明本项目的目标并确认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组织协调参与各方为此目标而通力合作,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做出决策。但在某些具体的项目管理事务中,建设方并不总是处于主要负责人的地位,还要作为裁判、支持者、服务员及督促员的角色。
 
       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监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对软件需求分析的相关内容(重点是工程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等)、需求分析过程、需求分析活动及文档格式进行审查,确认是否满足要求,并确定其可否作为软件开发的前提和依据。
        (1)参与用户需求调研,尤其是关键业务及有甲乙双方决策人物参与的大型交流会等。
        (2)组织有关单位参加《需求规格说明书》技术联合评审会议,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软件工程理论、用户需求及工程建设合同等进行审查并提出监理意见。
        (3)根据项目管理的理论,审核承建单位递交的《项目开发计划》。审核的重点是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工作背景是否适应本项目、工作分配及进度计划是否合理,以及软件开发风险因素分析、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等。
        (4)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软件开发的质量保证及配置管理计划等软件生存周期支持过程的文档。
        (5)审核承建单位针对本工程投入的软硬件资源是否满足工程需要并及时到位。
        (6)审核承建单位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工具的合法性。
        (7)主持监理例会,做好监理日记,定期将项目进展情况及发现的问题汇总,并以项目月报的形式向项目建设单位做书面汇报。
        (8)做好项目往来文档的整理及存档工作。
        在需求分析阶段,监理工作的重点是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项目开发计划的审核。
 
       招标
        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因此必须进行招标。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2)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2)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3)有符合规定条件,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从事其他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认定的主管部门由国务院规定。
               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
               招标公告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的事项与招标公告相同。
               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国家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给予歧视待遇。
               招标文件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国家对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有规定的,招标人应当按照其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相应要求。招标项目需要划分标段、确定工期的,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工期,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
               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PDS)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是在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利用双绞线或光缆来传输信息,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和光纤,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这种系统使用物理分层星型拓扑结构,积木式、模块化设计,遵循统一标准,使系统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也使每个信息点的故障、改动或增删不影响其他的信息点,使安装、维护、升级和扩展都非常方便,并节省了费用。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6个独立的系统(模块),如下图所示。
        
        综合布线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连接跳线和适配器。
        (2)水平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以及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一般情况下,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进行管理。
        (3)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所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4)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连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和不间断电源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6)建筑群子系统(楼宇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他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他建筑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备。在设计建筑群子系统时,应考虑地下管道铺设的问题。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质量参数方面,要遵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的要求。考生要熟记这两个规范里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软考在线软考学院(www.csairk.com)的法律法规栏目有该规范的完整文本,在此不再转载。
 
       结论
        从上面的概念和例子可以看出,要进行上面的白盒测试是需要投入巨大的测试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等。但是为什么还要进行白盒测试呢?原因如下。
        . 逻辑错误和不正确假设与一条程序路径被运行的可能性成反比。当我们设计和实现主流之外的功能、条件或控制时,错误往往开始出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日常处理往往被很好地了解(和很好地细查),而“特殊情况”的处理则难以发现。
        . 我们经常相信某逻辑路径不可能被执行,而事实上,它可能在正常的基础上被执行。程序的逻辑流有时是违反直觉的,这意味着我们关于控制流和数据流的一些无意识的假设,可能导致设计错误。只有路径测试才能发现这些错误。
        . 印刷上的错误是随机的。当一个程序被翻译为程序设计语言源代码时,有可能产生某些打印错误,很多将被语法检查机制发现,但是,其他的错误只有在测试开始时才会被发现。打印错误出现在主流上和出现在不明显的逻辑路径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评审
        对设计部分是否完整地实现了需求中规定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关键的处理及内外部接口定义的正确性、有效性、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等都一一进行评审。
 
       软件系统
        网络系统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等。网络操作系统是指能够控制和管理网络资源的软件,是由多个系统软件组成,在基本系统上有多种配置和选项可供选择,使得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设备构成最佳组合的互联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是保证网络中两台设备之间正确传送数据的约定。
 
       审核
        依据知识库内容加入的审核标准,由资深技术人员审核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与原有的知识库内容重复或冲突,给出审核意见后提交批准加入知识库中。
 
       信息化
        人们在生活和从事生产等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消息,接收者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消息被称为信息。信息的传送一般应借助一定的运载工具,并将信息变换成各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各个领域。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交流和处理信息,并根据它决策或采取行动。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获取及时可靠的信息将成为第一需要。信息已同能源和材料一起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是资源,而且是一种战略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不同,信息可以被很多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高,而且一条信息可以衍生出多条信息,取之不尽。信息与信息资源不同,信息的日常表现是无序的,但是信息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和规律,信息只有通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高技术的出现,在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信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信息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称当前的社会为信息社会。由此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递、分析与显示的高技术群。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并以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技术为中心。信息产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它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通信业。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
        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如下。
        (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通常人们习惯用信息产业部门所制造的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信息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粗略认为两者均超过50%以上,其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
 
       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也称为硬件设备,通常是电子的、机械的、磁性的或光的元器件或装置,一般分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硬件系统由计算机、通信设备、连接设备及辅助设备组成,通过这些设备的组成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下面来学习几种常用的设备。
        (1)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中,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服务器。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中向其他计算机或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并按提供的服务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常用的服务器有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信息浏览服务器、文件下载服务器等。
        (2)客户机。客户机是与服务器相对的一个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享受其他计算机提供的服务的计算机就称为客户机。
        (3)网卡。网卡是安装在计算机主机板上的电路板插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Board)。网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相连接,负责传输或者接收数字信息。
        (4)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可以将计算机中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通信线路中传输的模拟信号,或将通信线路中传输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一般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称为“解调”过程。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与公用电话线相连,使得现有网络系统以外的计算机用户能够通过拨号的方式利用公用事业电话网访问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
        (5)集线器。集线器是局域网中常用的连接设备,有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台本地计算机。
        (6)网桥。网桥(Bridge)也是局域网常用的连接设备。网桥又称桥接器,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
        (7)路由器。路由器是互联网中常用的连接设备,可以将两个网络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大的网络,如局域网与Internet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互联。
        (8)中继器。中继器可用来扩展网络长度。中继器的作用是在信号传输较长距离后,进行整形和放大,但不对信号进行校验处理等。
 
       质量保证
        系统质量是指反映系统或产品满足规定或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征和特性全体。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的独立的检查活动,由质量保证、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三个主要活动构成。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系统或软件产品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开发高质量的系统。
               质量特性
               讨论系统质量首先要了解系统的质量特性。已经有多种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软件质量特性,目前较多采用的如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和Mc Call软件质量模型。ISO/IEC 9126已经被ISO/ICE 25010系统和软件质量模型所取代,其主要改进包括将兼容性作和安全性作为质量特性,ISO/IEC 25012数据质量模型与ISO/IEC 25030使用质量模型作为补充。
                      ISO/ICE 25010系统和软件质量模型
                      ISO/ICE 25010系统和软件质量模型包含8个质量特性,每个特性由一组相关的质量子特性组成,如下图所示。该产品质量模型既可以用于软件,又可以用于任何包含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产品质量模型
                      其中,各质量特性和质量子特性的含义如下。
                      (1)功能适合性(functional suitability)。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的存在有关的一组属性。功能是指满足规定或隐含需求的那些功能。
                      .功能完整性(functional completeness):与对规定任务和用户目标加以实现的功能是否完整有关的属性。
                      .功能适当性(functional appropriateness):与对规定任务和用户目标能否提供一组功能以及这组功能是否适合有关的属性。
                      .功能正确性(functional correctness):与能够得到正确或相符的结果或效果有关的产品或系统属性。
                      (2)性能效率(performance efficiency)。在规定条件下,系统的性能水平与所用资源量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一组属性。
                      .时间特性(time behavior):与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软件执行其功能时的吞吐量有关的属性。
                      .资源利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与系统执行其功能时所使用的资源量以及使用资源的类型有关的属性。
                      .容量(capacity):与系统满足特定需求时指标参数的最大限制有关的属性。
                      (3)兼容性(compatibility)。与系统或组件与其他系统或组件进行信息交换,或在不同软硬件环境中执行所需功能有关的一组属性。
                      .共存性(co-existence):与同其他系统运行在同一环境使用相同的资源而不相互影响的能力相关的属性。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与同其他指定系统进行交互操作的能力相关的属性。
                      (4)易用性(usability)。与为使用所需的努力和由一组规定或隐含的用户对这样使用所作的个别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
                      .可识别性(appropriateness recognizability):与用户识别系统是否满足需求有关的属性。
                      .易学性(learnability):与用户为学习使用产品(例如操作控制、输入、输出)的有效性、效率、风险和满意度相关的属性。
                      .易操作性(operability):与用户为进行操作和操作控制所付出的努力有关的属性。
                      .错误防御(user error protection):与阻止用户错误输入有关的属性。
                      .界面美观性(user interface aesthetics):与系统用户界面使用户进行愉快满意交互有关的属性。
                      .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与用户可访问系统完成特定目标的范围和能力有关的属性。
                      (5)可靠性(reliability)。与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系统维持在其性能水平有关的能力。
                      .成熟性(maturity):与正常操作情况下满足可靠性需求有关的属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与系统运行可用使用能力有关的属性。
                      .容错性(fault tolerance):与在系统错误或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维持指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属性。
                      .易恢复性(recoverability):与在故障发生后,重新建立其性能水平并恢复直接受影响数据的能力,以及为达到此目的所需的时间和努力有关的属性。
                      (6)安全性(security)。与避免对程序及数据的非授权故意或意外访问的能力有关的系统属性。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与系统确保只有授权才能访问其数据能力有关的属性。
                      .完整性(integrity):与系统防止未经授权对数据和程序进行访问和修改能力有关的属性。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与对系统使用行为及发生时间真实性有关的属性。
                      .可审计性(accountability):与对系统使用行为进行追踪有关的属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与证明主体或资源身份是所声称的身份有关的属性。
                      (7)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与进行规定的修改所需要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模块性(modularity):与所组成系统的模块独立性有关的属性。
                      .可复用性(reusability):与模块用于其他系统有关的属性。
                      .易分析性(analyzability):与为诊断缺陷或失效原因,或为判定待修改的部分所需努力有关的属性。
                      .易修改性(modifiability):与进行修改、排错或适应环境变换所需努力有关的属性。
                      .易测试性(testability):为确认经修改系统所需努力有关的属性。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与系统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适应性(adaptability):与系统转移到不同环境时的处理或手段有关的属性。
                      .易安装性(installability):与在指定环境下对系统进行安装/卸载所需努力有关的属性。
                      .易替换性(replaceability):与一产品在该软件环境中用来替代指定的其他软件的可能和努力有关的属性。
                      Mc Call软件质量模型
                      Mc Call软件质量模型从软件产品的运行、修正、转移三个方面确定了11个质量特性,如下图所示。Mc Call也给出了一个三层模型框架,第一层是质量特性,第二层是评价准则,第三层是度量指标。
                      
                      Mc Call软件质量模型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系统或产品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在系统质量方面强调三个要点:首先系统必须满足用户规定的需求,与用户需求不一致的系统,就无质量可言;其次系统应遵循规定标准所定义的一系列开发准则,不遵循这些准则的系统,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最后系统还应满足某些隐含的需求,例如希望有好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等,而这些隐含的需求可能未被明确地写在用户规定的需求中,如果系统只满足它的显性需求而不满足其隐含需求,那么该系统的质量是令人担忧的。
               质量保证包括7个主要活动相关的各种任务,分别是应用技术方法、进行正式的技术评审、测试系统、标准的实施、控制变更、度量(metrics)、记录保存和报告。
 
       综合布线
        1.概念及相关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是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在统一的传输介质上建立的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
        目前在综合布线领域被广泛遵循的标准是EIA/TIA-568A。在此标准中把综合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EIA/TIA-568A标准中描述的综合布线系统
        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工作区子系统:实现工作区终端设备与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组成。工作区常用设备是计算机、网络集散器(Hub或Mau)、电话、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和音响等。
        .水平子系统: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将用户工作区引至管理子系统: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4对UTP(非屏蔽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如果需要某些宽带应用时,可以采用光缆。信息出口采用插孔为ISDN8芯(RJ45)的标准插口,每个信息插座都可灵活地运用,并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可随意更改用途。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互连配线架根据不同的连接硬件分为楼层配线架(箱)IDF和总配线架(箱)MDF,IDF可安装在各楼层的干线接线间,MDF一般安装在设备机房。
        .垂直干线子系统: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PBX)、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是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该子系统通常是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电缆及相关支撑硬件组成,以提供设备间总配线架与干线间楼层配线架之间的干线路由。常用介质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缆。
        .设备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的支撑硬件组成,作用是将计算机、PBX、摄像头、监视器等弱电设备互连起来并连接到主配线架上。设备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集线器(Hub)、网络交换机(Switch)、程控交换机(PBX)、音响输出设备、闭路电视控制装置和报警控制中心等。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的过流过压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常用介质是光缆。
        2.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
        综合布线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主要有单幢建筑和建筑群体两种范围。
        .单幢建筑:一般是指在整幢建筑内部敷设的通信线路,还应包括引出建筑物的通信线路。
        .建筑群体: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范围除包括每幢建筑内的通信线路外,还需包括各幢建筑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线路。
        上述范围是从基本建设和工程管理的要求考虑的,与今后的业务管理和维护职责等的划分范围有可能不同。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范围应根据网络结构、设备布置和维护办法等因素来划分。
        3.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场合和服务对象
        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场合和服务对象有以下几类:
        .商业贸易类型:如商务贸易中心、金融机构、高级宾馆饭店、股票证券市场和高级商城大厦等高层建筑。
        .综合办公类型:如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公司总部等办公大厦以及办公、贸易和商业兼有的综合业务楼和租赁大楼。
        .交通运输类型:如航空港、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枢纽站、江海港区城市公共交通指挥中心等。
        .新闻机构类型:如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通信及报社业务楼等。
        .其他重要建筑类型:如医院、急救中心、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及气象中心的高科技业务楼等。
   题号导航      2016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下午试卷 案例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第2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