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9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7题      
  知识点:   配置管理   硬件配置   硬件配置管理   资源管理   基线   配置项   评审   生命周期   硬件
  关键词:   IT资源管理   基线   配置管理   配置项   评审   生命周期   硬件        章/节: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IT资源管理中的硬件配置管理硬件经常被划分为各类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一个CI或一组CI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称为基线。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基线的属性。
 
 
  A.  通过正式的评审过程建立
 
  B.  基线存于基线库中,基线的变更接受更高权限的控制
 
  C.  硬件的正确性管理
 
  D.  基线是进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
 
 
 

 
  第59题    2017年上半年  
   49%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是目前国际上通用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由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
  第57题    2009年下半年  
   28%
COBIT中定义的IT资源如下:数据、应用系统、(57)、设备和人员。
 
   知识点讲解    
   · 配置管理    · 硬件配置    · 硬件配置管理    · 资源管理    · 基线    · 配置项    · 评审    · 生命周期    · 硬件
 
       配置管理
        IT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的IT系统管理提供支持,而IT资源管理能否满足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T基础架构的配置及运行情况的信息。配置管理就是专门负责提供这方面信息的流程。配置管理提供的有关基础架构的配置信息可以为其他服务管理流程提供支持,如故障及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利用配置管理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事故和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性能及能力管理需要根据有关配置情况的信息来分析和评价基础架构的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配置管理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所有软件、硬件和各种文档,比如变更请求、服务、服务器、环境、设备、网络设施、台式机、移动设备、应用系统、协议、电信服务等都可以被称为配置项。所有有关配置项的信息都被存放在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需要说明的是,配置管理数据库不仅保存了IT基础架构中特定组件的配置信息,而且还包括了各配置项相互关系的信息。配置管理数据库需要根据变更实施情况进行不断地更新,以保证配置管理中保存的信息总能反映IT基础架构的现时配置情况以及各配置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而言,配置管理作为一个控制中心,其主要目标表现在4个方面:
        .计量所有IT资产。
        .为其他IT系统管理流程提供准确信息。
        .作为故障管理、变更管理和新系统转换等的基础。
        .验证基础架构记录的正确性并纠正发现的错误。
        通过实施配置管理流程,可为客户和服务提供方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举例如下。
        (1)有效管理IT组件。IT组件是IT服务的基础。每个服务涉及一个或者多个配置项,通过配置管理可以了解这些配置项发生变动的情况。特别是在某个配置项丢失的时候,配置管理可以帮助IT管理人员了解这个配置项的所有人、责任人和应有的状况,从而方便用其他恰当的IT组件加以替换。
        (2)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配置管理可协助处理变更、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提供用户支持,减少了出现错误的次数,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
        (3)更好地遵守法规。配置管理可维护关于IT基础架构中的所有软件的清单,从而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复制,二是防止使用包含病毒的软件。
        (4)帮助制定财务和费用计划。配置管理提供所有配置项的完整列表,根据这份列表我们能够很容易地计算维护和软件许可费用,了解软件许可证过期日期和配置项失效时间以及替换配置项成本。这些信息有助于财务计划的制定。
        在IT资源管理及其关键的配置管理有所了解后,下面分别对硬件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设施及设备管理予以介绍。
 
       硬件配置
        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设备等)、通信设备,等等。要购置、安装、调试这些设备。这方面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硬件配置管理
        在配置管理中,“配置”和“配置项”是重要的概念,“配置”是在技术文档中明确说明并最终组成软件产品的功能或物理属性。因此“配置”包括了即将受控的所有产品特性,其内容及相关文档、软件版本、变更文档、硬件运行的支持数据,以及其他一切保证硬件一致性的组成要素,相对与硬件类配置,软件产品的“配置”包括更多的内容并具有易变性。
        硬件经常被划分为各类配置项(Configuraion Item,CI),这类划分是进行硬件配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CI是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一个系统包括的CI的数目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果一个产品同时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一般一个CI也同时包括软件和硬件部分。
        各CI随软件开发活动的进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部件进入受控状态。硬件配置管理包括了对各CI进行标识并对它们的配置的修改和控制的过程。在变更完成后,要对相应的CI进行基线化并形成各类基线。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对其的修改将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的过程进行,上一个基线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线内容形成下一个基线,这就是“基线管理”的过程,因此基线具有以下属性:
        (1)通过正式的评审过程建立,基线存在于基线库中,对基线的变更接受更高权限的控制,基线是进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
        (2)第一个基线包含了通过评审的软件需求,因此称之为“需求基线”,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基线,受控的系统需求成为进一步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对需求的变更被正式初始化、评估。受控的需求还是对软件进行功能评审的基础。
        注意:在硬件的更新阶段,应出具相应的硬件更新报告、存档,并更改硬件登记表。
 
       资源管理
        IT资源管理主要是摸清企业的各类IT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设施及设备资源、数据资源等,并对其进行跟踪。记录IT资产的需求、配置、调换、分级以及最终报废的历史情况,提供IT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为成本管理提供完整的IT资产数据。在此基础之上整合、优化利用企业整个IT资源。
 
       基线
        基线(baseline)是项目生存期各开发阶段末尾的特定点,也称为里程碑(milestone),在这些特定点上,阶段工作已结束,并且已经形成了正式的阶段性产品。
        建立基线的概念是为了把各开发阶段的工作划分得更加明确,使得本来连续开展的开发工作在这些点上被分割开,从而更加有利于检验和肯定阶段工作的成果,同时有利于进行变更控制。有了基线的规定就可以禁止跨越里程碑去修改另一开发阶段的工作成果,并且认为建立了里程碑,有些完成的阶段成果已被冻结。
        作为阶段工作的正式产品,基线应该是稳定的,如作为设计基线的设计规格说明应该是通过评审的。如果还只是设计草稿,就不能作为基线,不能被冻结。
        如果把软件看作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3种基线最受人们关注的: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
        (1)功能基线:指在系统分析与软件定义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中对待开发系统的规格说明;或是指经过项目委托单位和项目承办单位双方签字同意的协议书或合同中所规定的对待开发软件系统的规格说明;或是由下级申请经上级同意或直接由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对待开发软件系统的规格说明。功能基线是最初批准的功能配置标志。
        (2)分配基线(指派基线):指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软件需求的规格说明。指派基线是最初批准的指派配置标志。
        (3)产品基线:指在软件组装与系统测试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批准的有关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的全部配置项的规格说明。产品基线是最初批准的产品配置标志。
        另外,交付给外部顾客的基线一般称为发行基线,内部使用的基线称为构造基线。释放是指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结束时,由该阶段向下阶段提交该阶段产品的过程。它也指将集成与系统测试阶段结束时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向用户提交的过程。后面这个过程也称为交付。
        :提出基线的概念本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变更控制,但如果把每个基线都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会造成麻烦。因为一个变更很可能只涉及基线的很小部分。例如,假定某个大型软件中的一个模块修改了,如果将这一变更当做整个软件产品基线的变更,就很不方便。
 
       配置项
        GB/T 11457—2006对配置项的定义为:“为配置管理设计的硬件、软件或二者的集合,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个实体来对待。”配置项的例子有:交付的软件产品和数据,用于创建或支持软件产品的支持工具,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和客户提供的设备/软件,各类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等。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加以控制的配置项可以分为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例如,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所有的设计文档和源程序等;非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项目的各类计划和报告等。所有配置项的操作权限应由CMO(配置管理员)严格管理,基本原则是:基线配置项向开发人员开放读取的权限;非基线配置项向PM、CCB及相关人员开放。
 
       评审
        对设计部分是否完整地实现了需求中规定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关键的处理及内外部接口定义的正确性、有效性、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等都一一进行评审。
 
       生命周期
        IT服务生命周期由规划设计(Planning&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和监督管理(Supervision)5个阶段组成,简称“PIOIS”。
        (1)规划设计:从客户业务战略出发,以需求为中心,参照ITSS对IT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设计,为IT服务的部署实施做好准备,以确保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IT服务。
        (2)部署实施:在规划设计基础上,依据ITSS建立管理体系、部署专用工具及服务解决方案。
        (3)服务运营:根据IT服务部署情况,依据ITSS,采用过程方法,全面管理基础设施、服务流程、人员和业务连续性,实现业务运营与IT服务运营的全面融合。
        (4)持续改进:根据IT服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定期评审IT服务满足业务运营的情况,以及IT服务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案,并对IT服务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部署实施,以提高IT服务质量。
        (5)监督管理:本阶段主要依据ITSS对IT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对IT服务供方的服务过程、交付结果实施监督和绩效评估。
 
       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也称为硬件设备,通常是电子的、机械的、磁性的或光的元器件或装置,一般分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题号导航      2019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7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