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16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0题      
  知识点: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的内容   运维阶段   可用性   维护   稳定性   运维   运行维护
  关键词:   可用性   运维   运行维护   维护        章/节:   信息系统服务业   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       

 
运维的主要工作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以下关于运行维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0)。
 
 
  A.  IS0 20000及GB/T 24405是运行维护工作可以参考的管理标准
 
  B.  ITSS是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标准
 
  C.  运行维护业务不能被视为系统集成业务的一部分
 
  D.  基础设施的运维包括道路、水利设施、建筑物的维护,但其收入不能作为系统集成收入
 
 
 

 
  第10题    2015年上半年  
   72%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条件(2012年修定版)》,以下关于企业申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的叙述中,(10..
  第10题    2016年上半年  
   53%
以下技术服务工作中,(10)不属于IT系统运行维护。
  第10题    2022年上半年  
   64%
依据《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能力要求》,在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中,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分为5个等级,其..
 
  第12题    2018年上半年  
   48%
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在( )阶段进行的。..
  第64题    2015年下半年  
   59%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来说,基线是软件生存期各个开发阶段的工作成果。测试阶段的基线是(64)。
  第12题    2017年下半年  
   37%
某公司准备将运行在本地局域网上的CRM系统迁移到集团云平台上并做适当的功能扩展,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该CRM系统处于(..
   知识点讲解    
   ·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的内容    · 运维阶段    · 可用性    · 维护    · 稳定性    · 运维    · 运行维护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的内容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概念范围很广,所有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的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运行维护服务等工作,都属于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的范畴。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是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的前端环节,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解决方案。根据信息化建设方案选择合适的软硬件产品搭建信息化平台,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进行软件和应用开发,以及系统建成后的长期维护和升级换代等,属于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的中间及下游环节,是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覆盖了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我国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
        .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相关人员管理。
        .国家计划(投资)部门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的建议性要求。
        .信息系统用户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的市场性需求。
 
       运维阶段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进入运维阶段。系统的运行维护可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类型。
        .更正性维护:更正系统交付后发现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使信息系统能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继续使用。
        .完善性维护:改进交付后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预防性维护:在信息系统中的潜在错误成为实际错误前进行更正。
 
       可用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合法许可的用户能够及时获取网络信息或服务的特性。例如,网站能够给用户提供正常的网页访问服务,防止拒绝服务攻击。可用性是常受关注的网络信息系统CIA三性之一,其中A代表可用性(Availability)。对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而言,可用性至关重要,如电力信息系统、电信信息系统等,要求保持业务连续性运行,尽可能避免中断服务。
 
       维护
        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存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软件一旦交付正式投入运行后便进入软件维护阶段。该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正式的文档资料加以保存。
 
       稳定性
        运维要求系统不间断服务,即提供7×24不间断服务,专人值守,监控网站;意外情况下,及时通知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定期向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汇报网站运营情况。另外,对于响应时间也有要求,所以要监控网站群访问速度,如访问响应时间过长,及时查找原因,并向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汇报;监控网站群动态应用,对影响应用性能方面因素及时预警,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及时汇报给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
               IT服务体系整体结构
               只有高效、稳定、个性化的本地化服务模式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服务需求;也只有迅速的维护响应才能真正保证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在自身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政府门户网站内容管理平台运维项目,特定IT服务体系,由响应体系、维护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构成。
               (1)客户需求。在服务协议规定范围内的任何服务请求,包括咨询、问题申报、投诉等。
               (2)响应体系。第一时间受理客户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保障客户系统尽快恢复正常。
               (3)维护体系。对客户系统进行主动式服务,发现并解决系统隐患,优化系统性能,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和升级建议。
               (4)质量监督体系。为保障服务的质量制定相关的服务协议,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服务的提供是否正常。
               IT服务体系最终都可以通过本次项目建设的ITIL运维体系落实,响应体系对应ITIL运维体系的“事件管理”,维护体系对应ITIL运维体系的“问题管理”,质量监督体系则通过“运维管理”来实现。
               响应体系
               响应体系包含服务台和突发事件管理,主要任务是受理客户的服务需求,尽快恢复客户系统的正常运行。
               客户有问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Email与服务台联系,服务台负责接听技术服务电话、受理客户问题,进行记录,分类并转给相应的工程师处理。二线工程师负责处理服务台分配的事件或问题,当二线工程师需要技术支持时,可以从公司总部或第三方获得到技术支持和实验室环境支持。
 
       运维
        运维是运行维护的简称,是一种IT服务形态。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中,对运行维护服务(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给出的定义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运维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是对信息系统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相关的支持和服务。运维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基础设施、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依赖于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等信息系统,其范围可以是单个IT基础设施的运维,也可以是整体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总体运维。运维服务交付内容主要包括咨询评估、例行操作、响应支持和优化改善。
        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中,将运行维护服务分成基础环境运维、硬件运维服务、软件运维服务、安全运维服务、运维管理服务和其他运行维护服务六类,每类运维服务及其说明见下表。
        
        运维服务分类与代码
        
        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运维服务需要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并确保提供的运行维护服务符合与需方约定的质量要求。因此,具备相应运维服务能力是服务组织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比如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事故和问题经验、提供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手段、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提高组织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等等。在《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827.1-2012)中给出了供方运维服务的能力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四个关键要素: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每个要素通过关键指标反映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模型也给出了供方为持续提升运维能力的管理方法。
 
       运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测试、试运行后即可正式投入运行。运行维护是系统投入使用后,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直至系统消亡。
        在任一设计阶段,一旦发现不能满足用户数据需求时,均需返回到前面的适当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正。经过如此的迭代求精过程,直到能满足用户需求为止。在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满足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要求,将数据和功能两方面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在各个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参照和补充。
        事实上,在数据库设计中,对每一个阶段设计成果都应该通过评审。评审的目的是确认某一阶段的任务是否全部完成,从而避免出现重大的错误或疏漏,保证设计质量。评审后还需要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所提交的设计成果,有时甚至要回溯到前面的某一阶段,进行部分重新设计乃至全部重新设计,然后再进行评审,直至达到系统的预期目标为止。
   题号导航      2016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