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10年上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36题      
  知识点:   活动历时估算   三点估算   软件需求   需求分析
  关键词:   活动历时估算   项目经理   需求分析   活动历时   历时估算   需求        章/节: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项目经理对某软件需求分析活动历时估算的结果是:该活动用时2周(假定每周工作时间是5天)。随后对其进行后备分析,确定的增加时间是2天。以下针对该项目后备分析结果的叙述中,(36)是不正确的。
 
 
  A.  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应急时间是2天
 
  B.  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该活动历时的20% 
 
  C.  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时间储备是20%
 
  D.  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历时标准差是2天
 
 
 

 
  第26题    2009年上半年  
   54%
某项目计划2008年12月5日开始进入首批交付的产品测试工作,估算工作量为8(人)×10(天),误差为2天,则以下(26)理解正确(天指..
  第55题    2016年上半年  
   49%
项目经理小李对某活动工期进行估算时,发现人员的熟练程度和设备供应是否及时对工期至关重要。如果形成最有利组合时,预计9天可以..
  第47题    2018年下半年  
   61%
下图某工程单代号网络图中,活动B的总浮动时间为()天。
   知识点讲解    
   · 活动历时估算    · 三点估算    · 软件需求    · 需求分析
 
       活动历时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即活动持续时间估算,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期的过程,其主要作用为确定完成每个活动所需花费的时间量,为制订进度计划过程提供主要输入。
               输入
                      进度管理计划
                      进度管理计划规定了用于活动历时估算的方法和准确度以及其他标准,如项目更新周期。
                      活动清单
                      活动清单列出了需要进行持续时间估算的所有活动。
                      活动属性
                      活动属性为估算每个活动的持续时间提供了主要输入。
                      活动资源需求
                      估算的活动资源需求会对活动历时产生影响。对于大多数活动来说,所分配的资源能否达到要求,将对其历时有显著影响。例如,向某个活动新增资源或分配低技能资源,就需要增加沟通、培训和协调工作,而这可能导致活动效率或生产率下降,以致需要更长的持续时间。
                      资源日历
                      资源日历中的资源可用性、资源类型和资源性质,都会影响进度活动的历时。例如,由全职人员实施某项活动,熟练人员通常能比不熟练人员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该活动。
                      项目范围说明书
                      在活动历时估算时,需要考虑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所列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假设条件包括:
                      .现有条件。
                      .信息的可用性。
                      .报告期的长度。
                      制约因素包括:
                      .可用的熟练资源。
                      .合同条款和要求。
                      风险登记册
                      风险登记册提供了风险清单,以及风险分析和应对规划的结果。
                      资源分解结构
                      资源分解结构按照资源类别和资源类型,提供了已识别资源的层级结构。
                      组织过程资产
                      可能影响活动历时估算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
                      .关于活动历时的历史信息。
                      .项目日历。
                      .进度规划方法论。
                      .经验教训。
                      事业环境因素
                      可能影响活动历时估算过程的事业环境因素包括:
                      .历时估算数据库和其他参考数据。
                      .生产率测量指标。
                      .发布的商业信息。
                      .团队成员的所在地。
               工具与技术
                      专家判断
                      专家通过借鉴历史信息以及自身经验,可提供活动历时估算所需的信息,或根据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给出活动持续时间的上限。专家判断也可用于决定是否需要结合使用多种估算方法,以及如何协调各种估算方法之间的差异。
                      类比估算
                      类比估算是一种使用相似活动或项目的历史数据,来估算当前活动或项目的工期或成本的技术。类比估算以过去类似项目的参数值(如工期、预算、规模、复杂性等)为基础,来估算未来项目的同类参数或指标。在估算活动历时时,类比估算技术以过去类似项目的实际工期为依据,来估算当前项目的工期。这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方法,有时需要根据项目复杂性方面的已知差异进行调整。在项目详细信息不足时,就经常使用这种技术来估算项目工期。
                      相对于其他估算技术,类比估算通常成本较低、耗时较少,但准确性也较低。类比估算可以与其他估算方法联合使用。如果以往活动是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类似,并且从事估算的项目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那么类比估算就最为可靠。
                      参数估算
                      参数估算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项目参数,使用某种算法来计算成本或工期的估算技术。它利用历史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和其他变量来估算诸如成本、工期等。例如,把活动需要实施的工作数量乘以完成单位工作所需的工时(如设计活动中,用图纸的张数乘以设计每张图纸所需的工时),即可计算出该活动的历时,这就是简单的参数估算。
                      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取决于参数模型的成熟度和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参数估算可以针对整个项目或项目中的某个部分,并可与其他估算方法联合使用。
                      三点估算
                      三点估算通过考虑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以提高活动历时估算的准确性。
                      关于三点估算的计算会在14.4.1节详细介绍。
                      群体决策技术
                      基于团队的方法(如头脑风暴、德尔菲技术或名义小组技术)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参与,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并提高对估算结果的责任感。选择一组与技术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员参与估算过程,可以获取额外的信息,得到更准确的估算。另外,让项目成员亲自参与估算,能够提高他们对实现估算的责任感。
                      储备分析
                      在进行活动历时估算时,需考虑应急储备(有时称为时间储备或缓冲时间),并将其纳入项目进度计划中,用来应对进度方面的不确定性。
                      应急储备是包含在进度基准中的一段持续时间,用来应对已经接受的已识别风险,以及已经制定应急或减轻措施的已识别风险。应急储备与“已知—未知”风险相关,需要加以合理估算,用于完成未知的工作量。应急储备可取活动工期估算值的某一百分比、某一固定的时间段,或者通过定量分析来确定,如蒙特卡洛模拟法。可以把应急储备从各个活动中剥离出来,汇总成为缓冲。
                      随着项目信息越来越明确,可以动用、减少或取消应急储备。应该在项目进度文件中清楚地列出应急储备。
                      也可以估算项目所需要的管理储备。管理储备是为管理控制的目的而特别留出的项目时段,用来应对项目范围中不可预见的工作。管理储备用来应对会影响项目的“未知—未知”风险。管理储备不包括在进度基准中,但属于项目总工期的一部分。依据合同条款,使用管理储备可能需要变更进度基准。
               输出
                      活动历时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是对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工期的定量估算。活动历时估算的结果中可以指明时间变化范围,如2周±2天等。
                      项目文件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的项目文件包括:活动属性;为活动历时估算而制定的假设条件,如技能水平、可用性以及估算依据。
 
       三点估算
        通过考虑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以提高活动历时估算的准确性。这个概念源自计划评审技术(PERT)。PERT使用三种估算值来界定活动持续时间的近似区间。
               活动历时估算
               对活动进行最乐观、最悲观及最可能时间估算:
               To(Optimistic Time,最乐观时间)
               Tm(Most likely Time,最可能时间)
               Tp(Pessimistic Time,最悲观时间)
               假定三个估值服从β分布,由此可算出每个活动的期望历时Tei为:
               
               其中i表示第i项活动。
               根据β分布的方差计算方法,第i项活动的持续时间方差为:
               
               标准差为:
               
               总工期估算
               PERT方法中总工期期望值为各活动期望历时之和,且服从正态分布。
               总工期期望值:Te=∑Tei
               总工期方差:
               标准差:
               总工期的正态分布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总工期的正态分析
               正态分布图的X轴代表工期,Y轴代表工期发生的概率密度,曲线下的面积代表了累积概率分布。由正态分布图可以得到下面的信息:
               .以工期期望值Te为中心,概率分布曲线对称分布。
               .如果需要了解某一天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只要看对应的概率密度即可,特殊点的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其他点的需要查正态分布表。
               .如果需要了解某一段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可能性,需要求解该段时间内累积概率密度和,即该段时间内曲线下的面积。
               .以工期期望值为中心,±1σ范围内完成的概率为68%,±2σ范围内完成的概率为95%,±3σ范围内完成的概率为99%。
               例1:A活动历时的悲观估计是36天,乐观估计是6天,最可能估计是21天,那么该活动在16~26天完成的概率有多大?在16天以前完成的概率有多大?
               A活动的期望工期为TeA=(36+4×21+6)/6=21天
               标准差为σA=(36-6)/6=5
               根据正态分布规律,A活动在16~26天完成正好落在±1σ范围内,所以完成的概率为68%。
               16天恰好是Te-1σ,所以A活动在16天之前完成的概率为50%-68%/2=16%。
               例2:下图所示为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图中标出了每个活动的ToiTmiTpi,计算项目在57天内完成的概率为多少。
               
               某项目的关键路径
               分别对每个活动计算期望工期及方差,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各活动的期望工期及方差
               该项目的期望工期为Te=4+11+25+12=52天
               总方差为σ2=0.444+2.778+20.25+2.26=25.732
               标准差为σ=5.072
               因为Te+1σ=52+5.072=57.072,57天落在正态分布的Te+1σ处,所以项目在57天内完成的概率为50%+68%/2=84%。
 
       软件需求
        在进行需求获取之前,首先要明确需要获取什么,也就是需求包含哪些内容。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常,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或人的因素、环境需求、界面需求、文档需求、数据需求、资源使用需求、安全保密需求、可靠性需求、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等,并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此外,还需要注意其他非功能性的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用户或人的因素。
        (4)环境需求。
        (5)界面需求。
        (6)文档需求。
        (7)数据需求。
        (8)资源使用需求。
        (9)安全保密要求。
        (10)可靠性要求。
        (11)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12)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
               (1)确定软件系统的综合要求,包括系统界面、功能、性能、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2)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包括基本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量、峰值等。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结构化方法中可用数据流图来描述;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可以用类模型来描述。
               (4)修正项目开发计划。
               (5)如有必要,可开发一个原型系统以验证用户的需求。
               软件需求的分类
               下面介绍软件需求的分类。
               (1)功能需求。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2)非功能需求。它是指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或品质,如可靠性、性能响应时间、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等。
               (3)设计约束。其也称为限制条件、补充规约,这通常是对解决方案的一些约束说明。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数据域具有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3种属性。通常一种需求分析方法总要利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属性。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方法种类繁多,不过如果按照分解的方式不同,可以很容易地划分出几种大类型:
        (1)结构化分析方法。本节后续内容将详细讨论SA的内容。
        (2)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将在10.3节中进行详细介绍。
        (3)面向问题域的分析(Problem Domain Oriented Analysis, PDOA)方法。PDOA更多地强调描述,而少强调建模。它的描述大致分为关注问题域和关注解系统的待求行为这两个方面。问题框架是PDOA的核心元素,是将问题域建模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域。也可以把问题框架看作是开发上下文图,但不同的是上下文图的建模对象是针对解系统,而问题框架则是针对问题域。也就是说,问题框架的目标就是大量地捕获更多有关问题域的信息。PDOA方法现在还在研究阶段,并未广泛应用。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各个业务流程的过程,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每个业务处理的意义,为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改造提供建议,为系统的数据流程变化提供依据。
               业务流程分析的步骤如下:
               (1)通过调查掌握基本情况。
               (2)描述现有业务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
               (3)确认现有业务流程。
               (4)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5)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提出优化后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流程图中使用的基本符号如下图所示。
               数据流图
               DFD是结构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表达系统内数据的流动并通过数据流描述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DFD还可被认为是一个系统模型,在信息系统开发中,一般将它作为需求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业务流程图符号
               DFD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利用图形符号通过逐层细分地描述系统内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数据在它们之间传递的情况,来说明系统所完成的功能。具体来说,DFD的主要作用如下:
               (1)DFD是理解和表达用户需求的工具,是系统分析的手段。由于DFD简明易懂,理解它不需要任何计算机专业知识,因此通过它同客户交流很方便。
               (2)DFD概括地描述了系统的内部逻辑过程,是系统分析结果的表达工具,因而也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系统设计的起点。
               (3)DFD作为一个存档的文字材料,是进一步修改和充实开发计划的依据。
               在DFD中,通常会出现4种基本符号,分别是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数据源及数据终点)。数据流是具有名字和流向的数据,在DFD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加工是对数据流的变换,一般用圆圈表示。数据存储是可访问的存储信息,一般用直线段表示。外部实体是位于被建模的系统之外的信息生产者或消费者,是不能由计算机处理的成分,它们分别表明数据处理过程的数据来源及数据去向,用标有名字的方框表示。下图是一个典型的DFD示例。
               
               办理取款手续的DFD
               为了表达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加工情况,用一个DFD是不够的。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在DFD中常常出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加工。这样的DFD看起来很不清楚。层次结构的DFD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DFD反映这种结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整个系统。
               下图给出分层DFD的示例。数据处理S包括3个子系统1、2、3。顶层下面的第一层DFD为DFD/L1,第二层的DFD/L2.1、DFD/L2.2及DFD/L2.3分别是子系统1、2和3的细化。对任何一层数据流图来说,它的上层图称为父图,在它下一层的图则称为子图。
               
               分层数据流图
               概括地说,画DFD的基本步骤,就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检查和修改的原则如下:
               (1)DFD中的所有图形符号只限于前述4种基本图形元素。
               (2)顶层DFD必须包括前述4种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3)顶层DFD中的数据流必须封闭在外部实体之间。
               (4)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5)在DFD中,需按层给加工框编号。编号表明了该加工处在哪一层,以及上下层的父图与子图的对应关系。
               (6)规定任何一个数据流子图必须与它上一层的一个加工对应,两者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7)可以在DFD中加入物质流,帮助用户理解DFD。
               (8)图上每个元素都必须有名字。
               (9)DFD中不可夹带控制流。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DFD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DFD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DFD,数据字典难以发挥作用;没有数据字典,DFD就不严格。只有把DFD和对DFD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
               数据字典的设计包括:数据流设计、数据元素字典设计、数据处理字典设计、数据结构字典设计和数据存储设计。这些设计涵盖了数据的采集和范围的确定等信息。在数据字典的每一个词条中应包含以下信息:名称、别名或编号、分类、描述、何处使用。
               对加工的描述是数据字典的组成内容之一,常用的加工描述方法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及判定表。
               (1)结构化语言: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语言,在自然语言基础之上加了一些限度,使用有限的词汇和有限的语句来描述加工逻辑。结构化语言是受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启发而扩展出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只允许3种基本结构。结构化语言也只允许3种基本语句,即简单的祈使语句、判断语句和循环语句。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差别在于结构化语言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与自然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只有极其有限的词汇和语句。结构化语言使用3类词汇:祈使句中的动词、数据字典中定义的名词及某些逻辑表达式中的保留字。
               (2)判定树:若一个动作的执行不只依赖一个条件,而与多个条件有关,那么这项策略的表达就比较复杂。如果用结构化语言的判断语句,就有多重嵌套,层次一多,可读性就会下降。用判定树来表示,可以更直观一些。
               (3)判定表:一些条件较多、在每个条件下取值也较多的判定问题,可以用判定表表示。判定表能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条件组合与应做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判定表的优点是能够简洁、无二义性地描述所有的处理规则。但判定表表示的是静态逻辑,是在某种条件取值组合情况下可能的结果,它不能表达加工的顺序,也不能表达循环结构,因此判定表不能成为一种通用的设计工具。
   题号导航      2010年上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36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