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3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下午试卷 案例
  第4题      
  知识点:   企业信息化   数据管理   信息化   AE   APP   DM   办公自动化   产品数据管理   供应链管理   管理流程   结构设计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   软件工具   事务   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   智能决策支持   资源计划   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项建设工作,它涉及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企业信息化涉及面广,就制造型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包括了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等内容。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安全防范系统(PPS)、办公自动化(OA)等软件工具以及企业网站的建设等。而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选择各种适宜的软件以应用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问题:4.1   结合实际工作对企业信息化的了解,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正确理解企业信息化?
 
问题:4.2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请根据你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用箭线标出下列左右各项的单一对应关系。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 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出特征 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问题:4.3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了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不同的建设内容应用的软件工具不完全相同,请根据题干指出哪些软件常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指出3项)?哪些软件常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出4项)?
 
 
 

   知识点讲解    
   · 企业信息化    · 数据管理    · 信息化    · AE    · APP    · DM    · 办公自动化    · 产品数据管理    · 供应链管理    · 管理流程    · 结构设计    · 企业资源计划    · 企业资源计划(ERP)    · 软件工具    · 事务    · 数据库    · 数据库技术    · 智能决策支持    · 资源计划    · 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式有按照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的应用深度等进行分类。按所处的行业分为:制造业的信息化、商业的信息化、金融业的信息化、服务业务的信息化等。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分为:离散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型企业的信息化。
        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信息化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系统(ABC),等等。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
               在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数据需要不同水平的性能、可用性、保护、迁移、保留和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数据的生成和使用都需要利用高速存储,并相应地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措施,以达到高可用性和提供相当等级的服务水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重要性会逐渐降低,使用频率也会随之下降。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企业就可以将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存储,为其提供适当的可用性、存储空间、成本、性能和保护,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能对数据保留进行管理。
               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是数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数据输入和存取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输入数据的数据合法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从用户登录网络开始,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就应该开始了。
               (2)网络数据的保护。包括在本地网络上的数据或者穿越网络的数据。在本地网络的数据是由验证协议来保证其安全性的。
               (3)存储数据以及介质的保护。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来签署软件产品(防范运行恶意的软件),或者加密文件系统。
               (4)通信的安全性。提供多种安全协议和用户模式的、内置的集成支持。
               (5)企业和Internet网的单点安全登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数据将不再会被用到。一般情况下,一些无用的数据将被删除以节省空间,或者将有用的数据无限期地存储,以避免数据损失。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管理。IRM把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得到优化地配置和使用。上次我们在谈企业信息化的任务时,说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只有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才能发挥信息基础设施作用、建立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落实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从IRM的技术侧面看,数据环境建设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不是把资源整合起来就行了,而是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是架构问题,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规划是以建设进程为主线的,在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规划应是以架构为主线,主要涉及的是这个信息化运营体系的架构,这个架构要消除以往分散建设所导致的信息孤岛,实现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交换和使用,提升系统效率,达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技术也是一个要素,要选择与信息资源整合和管理相适应的软件和平台;另外一个就是环境要素,主要是指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最核心的基础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和规范。
               数据管理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做得好坏的关键人物是企业领导和信息系统负责人。IRM工作层上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数据管理员(Data Administrator, DA)。数据管理员负责支持整个企业目标的信息资源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协调数据库和其他数据结构的开发,使数据存储的冗余最小而具有最大的相容性;负责建立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标准和规程,组织所需要的培训;负责实现和维护支持这些目标的数据字典;审批所有对数据字典做的修改;负责监督数据管理部门中的所有职员的工作。数据管理员应能提出关于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整治建议,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同的数据结构设计的优缺点忠告,监督其他人员进行逻辑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员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同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起制定信息资源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在数据结构的研制、建立文档和维护过程中,能与项目领导、数据处理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协同工作。能同最终用户管理部门一起工作,为他们提供有关数据资源的信息。
               一般来说,由数据管理员对日常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数据库为了保证存储在其中的数据的安全和一致,必须有一组软件来完成相应的管理任务,这组软件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 DBMS随系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它应该包括数据库描述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数据库的查询和操纵功能、数据库维护功能等。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效率,现代数据库系统除了DBMS之外,还提供了各种支持应用开发的工具。
               目前许多厂商提供了相应的DBMS,便于数据管理员对底层的数据进行维护。例如MySQL、东软的OpenBase、金仓的KingbaseES等。
               公司级的数据管理
               如何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
               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各种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则是建立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拥有者对共享数据的涵义、表示及标识有着相同的而无歧义的理解基础上。然而,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及各应用领域对于相同的数据概念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不同的描述,从而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数据名称的不一致性、数据长度的不一致性、数据表示的不一致性以及数据含义的不统一性。
               数据标准化是一种按照预定规程对共享数据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数据标准化的对象是数据元素和元数据。数据元素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数据库中表达实体及其属性的标识符。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数据元素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元数据是描述数据元素属性(即语义内容)的信息,并被存储在数据元素注册系统(又称数据字典)中。数据元素注册系统通过对规范化的数据元素及其属性(即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用户跨系统和跨环境的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建模阶段、数据规范化阶段、文档规范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数据标准化是建立在对现实业务过程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的,并以业务模型为基础的。业务建模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业务建模专家按照《业务流程设计指南》,利用业务建模技术对现实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及业务信息进行抽象分析的过程,从而形成覆盖整个业务过程的业务模型。该阶段着重对现实业务流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需要业务领域专家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业务模型是某个业务过程的图形表示或一个设计图。
               数据规范化阶段是数据标准化的关键和核心,该阶段是针对数据元素进行提取、规范化及管理的过程。数据元素的提取离不开对业务建模阶段成果的分析,通过研究业务模型能够获得业务的各个参与方、确定业务的实施细则、明确数据元素对应的信息实体。该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数据规范化专家按照《数据元素设计与管理规范》利用数据元素注册系统(或数据字典)对业务模型内的各种业务信息实体进行抽象、规范化和管理的过程,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数据元素目录。在实现数据元素标准化的同时,还应关注数据元素取值的规范化,以此实现信息表示和信息处理的标准化。
               文档规范化阶段是数据规范化成果的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实现离散数据有效合成的重要途径。标准数据元素是构造完整信息的基本单元,各类电子文档则是传递各类业务信息的有效载体,并是将分离的标准数据元素信息进行有效合成的手段。该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电子文档设计专家按照《电子文档设计指南》对各类电子文档格式进行规范化设计和管理的过程,并形成了一批电子文档格式规范。
               综上所述,数据标准化所涉及的三个主要阶段缺一不可、彼此密不可分。业务建模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数据规范化及其管理是数据标准化的核心和重点;文档规范化是数据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的关键。
               此外,数据标准化也可以采用数据字典、数据指南或信息系统字典等加以统一。数据字典实际上也是以数据表和视图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表和视图。管理员可以通过数据字典获得全面的数据库信息。
               数据库审计支持
               数据安全是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必须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数据库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数据库审计是数据库安全的基本要求。企业应针对自己的应用和数据库活动定义审计策略。智能审计的实现对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减少执行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通过智能限制日志大小,还能突出更加关键的安全事件。
               信息系统审计员可以从数据库系统本身、主体和客体三个方面来进行审计,审计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以及与安全相关的事件。数据库审计员可以分析审计信息、跟踪审计事件、追查责任以及使用审计服务器记录审计跟踪,并且可以根据审计信息,对审计结果进行统计、跟踪和分析,进行审计跟踪、入侵检测等。
               目前许多数据库供应商都提供了支持数据库审计的功能,例如东软公司的OpenBASE Secure就提供了十分完善的审计功能。
 
       信息化
        人们在生活和从事生产等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消息,接收者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消息被称为信息。信息的传送一般应借助一定的运载工具,并将信息变换成各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各个领域。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交流和处理信息,并根据它决策或采取行动。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获取及时可靠的信息将成为第一需要。信息已同能源和材料一起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是资源,而且是一种战略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不同,信息可以被很多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高,而且一条信息可以衍生出多条信息,取之不尽。信息与信息资源不同,信息的日常表现是无序的,但是信息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和规律,信息只有通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高技术的出现,在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信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信息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称当前的社会为信息社会。由此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递、分析与显示的高技术群。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并以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技术为中心。信息产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它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通信业。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
        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如下。
        (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信息服务。
        (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获得进步。
        通常人们习惯用信息产业部门所制造的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信息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作为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粗略认为两者均超过50%以上,其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
 
       AE
        AE是一款影视后期包装软件,全称After Effects,许多电影的制作都用到了这个软件,它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AE借鉴了许多优秀软件的成功之处,将视频特效合成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关键帧、路径的引入使人们在控制高级的二维动画时游刃有余;高效的视频处理系统确保了高质量视频的输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系统使AE能实现使用者的一切创意。
        AE同样保留有Adobe优秀的软件相互兼容性,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调入Photoshop及Illustrator的层文件;Premiere的项目文件也可以近乎完美地再现于AE中,甚至还可以调入Premiere的EDL文件。AE的新版本还能将二维和三维在一个合成中灵活地混合起来。用户可以在二维、三维中或者混合起来并在层的基础上进行匹配。使用三维的层切换可以随时把一个层转化为三维;二维和三维的层都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三维层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动画操作,同时保持与灯光、阴影和相机的交互影响。AE支持大部分的音频、视频、图文格式,甚至还能将记录三维通道的文件调入并进行更改。
 
       APP
        (1)APP的定义。APP就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意思,APP营销是通过智能手机、社区、SNS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
        (2)APP营销模式。APP营销的主要模式有广告植入、用户植入和购物网站植入。
        ①广告植入。APP营销常见的广告植入有三种:加载应用时段植入的广告、运行应用时穿插的广告及运行主界面中商家LOGO广告。
        ②用户植入。主要的应用类型是网站移植类和品牌应用类,企业把符合自己定位的应用发布到应用商店内,供智能手机用户下载,用户利用这种应用可以很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信息。这种营销模式具有很强的实验价值,让用户了解产品,增强产品信心,提升品牌美誉度。
        ③购物网站植入。将购物网站移植到收集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站获取商品信息,进行下单。这种模式相对于手机购物网站的优势是快速便捷、内容丰富,并且这种应用一般具有很多优惠措施。
 
       DM
        DM(Delta Modulation)即增量调制,又称ΔM调制,是最简单的有损预测编码方法,早期在数字电话中被采用,是一种最简单的差值脉冲编码。实际的采样信号与预测的采样信号的差的极性若为正,则用1表示,反之则用0表示。由于DM编码只用1位对声音信号进行编码,所以DM系统又称1位系统。
 
       办公自动化
        多媒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采用系统综合设备,如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图像处理专用系统、语音传真、秘书系统、多功能多媒体工作站、综合业务数字网等实现办公一体化,综合处理语音、数据、文字、图像等,使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办公业务更加现代化,极大地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各种灵活方便的输入手段,使得计算机使用起来更加简单。例如,电视会议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满足人们在办公室召开实时会议的需求;各种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打破了单一的文本信息存储的局面,提供了丰富生动的信息表达方式,人们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处理;各种光笔、扫描、录音等多媒体输入方式简化了信息输入计算机的难度,使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能够包含多样化的信息,使处理信息的方式更为丰富,提高了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产品数据管理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 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设计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虽然各单元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但都已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并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数据也急剧膨胀,对企业的相应管理形成巨大压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及共享管理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将成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一项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PDM,即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管理为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PDM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这也是PDM系统有别于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
        PDM的确是一种“管得很宽”的软件,凡是最终可以转换成计算机描述和存储的数据,它都可以一概管之。PDM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但每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应用的层次要求和水平都不相同,因而并无万能的PDM系统可以包容。
        在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中,PDM系统可以被看作是起到一个集成框架的作用,各种应用程序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应用接口、开发(封装)等,直接作为一个个对象而被集成进来,使得分布在企业各个地方、各个应用中使用(运行)的所有产品数据得以高度集成、协调、共享,所有产品研发过程得以高度优化或重组。
        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各方面应用的PDM产品应具有的九大功能,包括文档管理、工作流和过程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查看和批注、扫描和图像服务、设计检索和零件库、项目管理、电子协作、工具与“集成件”功能。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核心是供应链。供应链是指一个整体的网络用来传送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开始一直到最终客户(消费者),它凭借一个设计好的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来完成。现代意义的供应链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供应链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任何一个企业内部都有一条或几条供应链,包括从生产到发货的各个环节;另一层含义是一个企业必定处于市场更长的供应链之中,包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供应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课题。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供应链可以耗费企业高达25%的运营成本。
        供应链管理至少包括以下六大应用功能:需求管理(预测和协作工具)、供应链计划(多工厂计划)、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配送计划、运输计划。新型的供应链管理借助于Internet使这个“供应群”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协作,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其信息流分为需求信息流和供应信息流,这是两个不同流向的信息流。当需求信息(如客户订单、生产计划、采购合同等)从需方向供方流动时,便引发物流。同时供应信息(如入库单、完工报告单、库存记录、可供销售量、提货发运单等)又同物料一起沿着供应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
        由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是一种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因而供应链中的信息获取渠道众多,对于需求信息来说既有来自顾客也有来自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供应信息则来自于各供应商,这些信息通过供应链信息系统而在所有的企业里流动与分享。对于单个企业情况来说,由于没有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上下游企业也就没有为它提供信息的责任和动力,因此单个企业的信息获取则完全倚赖于自己的收集。
        处于供应链核心环节的企业要将与自己业务有关(直接和间接)的上下游企业纳入一条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中,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市场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这种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是建立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的基石。
 
       管理流程
        信息系统软件交付之后就进入了运维阶段,该阶段短则4~5年,长则可达10年以上。运维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软件能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运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满足用户各种维护需求的过程。用户的维护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持续地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修改和维护。这一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P、D、C、A(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处理)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按照戴明质量控制理论,信息系统软件运维的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软件运维管理流程
        信息系统软件运维服务的四个关键要素是: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每个要素通过关键指标反映运维服务的能力。在运维服务提供过程中,通过应用PDCA的方法论,在运维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等不同阶段,通过对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四个服务要素的统一管理,来实现运维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结构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规定了教学软件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呈现的形式,它反映了教学软件的主要框架及其教学功能,多媒体课件的系统结构大多采用非线性的超媒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四种组织结构方式。
        ①线性结构:学生顺序地接收信息,从当前帧到下一帧,是一个事先设置好的序列。
        ②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按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
        ③网状结构:多媒体课件的网状结构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可在内容单元之间自由航行,没有预设路径的约束。
        ④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性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3大流,分别是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也就是对这3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还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而不仅仅是信息系统。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来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II(制造资源计划II)发展而来的,它的主线也是计划,但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在设计和开发ERP系统时,应该把握住一个中心、两类业务、三条干线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就是以财务数据库为中心;两类业务就是计划与执行;三条干线则是指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ERP设计时常用的工具包括:业务分析、数据流程图、实体关系图及功能模块图。
               ERP的功能
               ERP的功能模块比较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1)财会管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多币制模块、工资核算模块、成本模块等部分构成;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主要包括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其中,财务计划是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账户分析等;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做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等模块。
               (2)生产控制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功能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使得生产流程能够自动前后连贯地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的情况。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首先,企业确定它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采购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采购等。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等模块。
               (3)物流管理。包括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等模块。
               (4)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等模块。
               ERP的实施
               实施ERP是一场耗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由于ERP软件原本是个实用性强、牵涉面较广的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采取规范的方法,严格按照ERP软件的实施方法论进行。ERP实施方法论的核心是实现管理思想的革命和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和标准化;
               (2)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
               (3)后期: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或新旧系统)并行作业,逐步解决不适应性。
               整个实施过程包括项目启动、组建团队、设计、编码、测试、数据准备、软件安装、软件调试、项目试运行、项目正式运行等环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工作:
               (1)明确观点、统一认识、建立实施团队;
               (2)明确目标和制订实施计划;
               (3)根据企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组织培训;
               (4)根据企业现状进行业务需求分析;
               (5)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建模和进行原型分析;
               (6)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和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功能和参数配置以及系统实施;
               (7)根据业务原型进行试运行试验;
               (8)制订技术解决方案;
               (9)调试环境、培训和测试;
               (10)上线准备、数据准备;
               (11)系统上线、投入运行;
               (12)系统优化、周期性系统运行审查。
 
       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系统的概念
               一般来说,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ERP系统是一种软件工具,是一套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综合运用数据库、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GUI)和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化的企业管理。
               典型的ERP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作业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质量管理、动力管理、总账管理、应收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现金管理、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分销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领导查询、运输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和集成这些模块,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
               ERP系统的特点
               ERP系统的特点包括:
               .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统一性突出表现在系统使用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每个子系统都在这个中心数据库上运行。
               .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企业实施ERP系统,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现行业务流程固化,而是要按照建成现代化企业的目标将企业现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并且让ERP系统支持优化重组了的业务流程,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目的。
               .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ERP厂商的通常做法是开发一些通用的基本模块以支持诸多企业的大致相同的基本业务;再分别开发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定制软件模块,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将所选择的通用模块和定制模块进行组合,构造适合本企业需要的ERP系统。
               .ERP是开放的系统。ERP系统可将企业的外部相关信息,如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纳入其处理范围中。
               ERP系统的功能
               ERP系统的功能有:
               .财会管理: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生产控制管理: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物流管理:包括销售管理、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和差旅核算。
 
       软件工具
        软件工具的种类繁多,按照软件过程的活动可以划分为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工具、支持软件维护过程的工具、支持软件管理过程和支持过程的工具等。
        1)软件开发工具
        对应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软件开发工具通常有需求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码与排错工具、测试工具等。
        2)软件维护工具
        辅助软件维护过程的软件称为软件维护工具,它辅助维护人员对软件代码及其文档进行各种维护活动。软件维护工具主要有版本控制工具、文档分析工具、开发信息库工具、逆向工程工具和再工程工具。
        3)软件管理和软件支持工具
        软件管理和软件支持工具用来辅助管理人员和软件支持人员的管理活动和支持活动,以确保高质量地完成软件开发。辅助软件管理和软件支持的工具中常用的有项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工具和软件评价工具。
        4)软件开发工具的评价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衡量软件开发工具的优劣:功能、易用性、稳健性、硬件要求和性能、服务和支持。
 
       事务
               概述
               事务(Transaction)是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逻辑单位,即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都应该以事务的方式进行。
               事务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数据库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和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一个程序可包含多个事务。
               事务通常由数据库操纵语言或其他高级语言(如SQL、CoBOL、C、C++、Java等)书写的用户程序来实现。一个事务由应用程序的一组操作序列组成,它以BEGIN TRANSACTION语句开始,以END TRANSACTION结束语句。
               事务定义的语句如下:
               (1)BEGIN TRANSACTION:事务开始。
               (2)END TRANSACTION:事务结束。
               (3)COMMIT:事务提交。该操作表示事务成功地结束,它将通知事务管理器该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现在可以被提交或永久地保留。
               (4)ROLLBACK:事务回滚。该操作表示事务非成功地结束,它将通知事务管理器出故障了,数据库可能处于不一致状态,该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必须回滚或撤销。
               典型的例子是银行转账业务。对“从账户A转入账户B金额x元”业务,站在顾客角度来看,转账是一次单独操作;而站在数据库系统的角度它至少是由两个操作组成的,第一步从账户A减去x元,第二步给账户B加上x元。下面是银行转账事务的伪代码:
               
               SQL中事务的开始与结束
               SQL标准规定当一条SQL语句被执行,就隐式地开始了一个事务,SQL中的Commit work和Rollback work语句之一会结束一个事务。
               (1)Commit work:提交当前事务。这意味着将该事务所做的更新在数据库中永久保存。一旦事务被提交后,一个新的事务自动开始。
               (2)Rollback work:回滚当前事务。这意味着将撤销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这样,数据库恢复到该事务执行第一条语句之前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若事务已执行了Commit work,就不能用Rollback work来撤销。数据库系统能保证在发生诸如某条SQL语句错误、断电、系统崩溃的情况下,若事务还没有执行Commit work,则所造成的影响将被回滚。对断电、系统崩溃的情况,回滚是在系统重新启动时进行。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系统使用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几个数据库中。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与人类相比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此,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数据处理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和关键技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即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而数据库技术正是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到比较成熟后的产物。可以说,数据库技术是现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电子商务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取代传统方式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当然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支持。数据库技术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存储和管理各种商务数据:这是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功能。
        决策支持:近几年,随着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企业可以科学地对数据库中海量的商务数据进行科学地组织、分析和统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决策支持。可以说,数据库技术是电子商务的一项支撑技术,在电子商务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据库技术基本理论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这里的电子网络主要是指Internet和基于Internet技术的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其进行的商务活动不仅包含电子数据交换所涉及的电子交易,还包括电子函件交流、网上站点宣传和利用Internet技术改造的其他传统应用。但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提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技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所以,要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就应该先了解数据库的一些基本理论。
                      数据模型
                      模型就是对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对于具体的模型人们并不陌生,如航模飞机、地图和建筑设计沙盘等都是具体的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数据模型和基本数据模型。
                      (1)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交流的语言,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这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2)基本数据模型。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于DBMS的实现。基本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数据库结构的基础是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操作规则。如操作有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规则有优先级别等。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应用数据必须遵循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关系数据库
                      (1)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它利用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关系模型有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的完整性。
                      .数据结构。在关系模型中,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均由单一的结构类型即关系来表示。
                      .关系操作。关系代数(或等价的关系演算)中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等。关系模型给出了关系操作的能力和特点,但不对DBMS的语言给出具体的语法要求,关系语言的特点是高度的非过程化。其操作方式的特点是集合操作,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是集合,称为一次一集合的方式,而不是一次一记录的方式。
                      .关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己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是保证数据库中记录的唯一性,即每个记录的主键不能为空值也不能与其他记录的主键相同。参照完整性是保证表与表之间语意上的完整性,即当一个表引用在另一个表中定义的实体时,要保证这个实体的有效性。这两种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反映了用户的要求,是用户自行定义的。
                      (2)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的理论是在1974年被提出的,并在IBM公司的System R上实现。由于它功能丰富、使用方式灵活、语言简洁易学等优点,在计算机工业界和用户中备受青睐,很快得以推广。后来,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批准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及国际标准。至此,SQL就成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关系数据库系统一般都支持标准SQL语句。所以,尽管当今不同品牌的关系数据库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人们都可以通过标准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这就大大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SQL虽被称为“查询语言”,其功能却不仅仅是查询,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控制、事务控制四个方面,是一个综合、通用、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其中:
                      .数据定义。用于定义和修改数据库对象。如CREATE TABLE(创建表)、DROP TABLE(删除表)等。
                      .数据操纵。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查询操作。如SELECT(查询数据)、INSERT(插入记录)、DELETE(删除记录)、UPDATE(修改数据)等。
                      .数据库控制。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如GRANT(授予权利)、REVOKE(取消权利)等。
                      .事务控制。控制数据库系统事务的运行。如COMMIT(事务提交)、ROLLBACK(事务撤销)等。
                      SQL有如下几个比较突出的优点。
                      .一体化。SQL可以完成包括数据库定义、修改、删除、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等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给用户使用带来很多方便。
                      .灵活。SQL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联机交互使用,另一种是嵌入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中。这两种方式的语法结构是统一的。这样既给用户带来了灵活的选择余地,又不会带来不一致的困扰。
                      .高度非过程化。与高级编程语言相比,SQL对数据库的操作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使用SQL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不用了解实现的细节,复杂的过程均由系统自动完成。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3)关系数据的规范化理论。为了使数据库设计的方法走向完备,人们提出规范化理论。规范化可以使关系的结构简化,更加有规律,存储尽量减少冗余,使数据库设计得更为合理。规范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保证库中每一个分量都不可再分;②消除冗余存储,简化检索操作;③消除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数据库系统是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任务就是把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以便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用户。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部分是否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关键在数据库。因此只有对数据库进行合理的逻辑设计和有效的物理设计才能开发出完善而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设数据库系统一般要分为两步:一是设计和建立高效的数据库(DB),二是设计和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
               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
               广义概念上的数据仓库是一种帮助企业作决策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仓库技术(Data Warehouse,DW)、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DM)。
                      数据仓库技术
                      数据仓库是一种只读的、用于分析的数据库,常常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底层。它从大量的事务型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即为了决策目标而把数据聚合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数据仓库之父W. H. Inmon对数据仓库的定义是: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其中,“主题”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辅助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问题,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客观分析领域,如销售、成本、利润的情况等。那么,所谓“面向主题”就是指数据仓库中的信息是按主题组织的,按主题来提供信息。“集成的”是指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是业务处理系统数据的简单拼凑与汇总,而是经过系统地加工整理,是相互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所谓“随时间变化”,是指数据仓库中存储的是一个时间段的数据,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时点的数据,所以主要用于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一般数据仓库内的数据时限为5~10年,数据量也比较大。“信息本身相对稳定”,是指数据一旦进入数据仓库,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变更很少。
                      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已经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为了决策需要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所谓的“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方案建设的目的,是为前端查询和分析作为基础,由于有较大的冗余,所以需要的存储也较大。为了更好地为前端应用服务,数据仓库往往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效率足够高。数据仓库的分析数据一般分为日、周、月、季、年等,可以看出,日为周期的数据要求的效率最高,要求24小时甚至12小时内,客户能看到昨天的数据分析。由于有的企业每日的数据量很大,设计不好的数据仓库经常会出问题,延迟1~3日才能给出数据,显然不行的。
                      (2)数据质量足够好。数据仓库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肯定要准确的数据,但由于数据仓库流程通常分为多个步骤,包括数据清洗、装载、查询、展现等,复杂的架构会更多层次,那么由于数据源有脏数据或者代码不严谨,都可以导致数据失真,客户看到错误的信息就可能导致分析出错误的决策,造成损失,而不是效益。
                      (3)数据有足够的扩展性。之所以有的大型数据仓库系统架构设计复杂,是因为考虑到了未来若干年的扩展性,这样的话,未来不用太快花钱去重建数据仓库系统,就能很稳定运行。主要体现在数据建模的合理性,数据仓库方案中多出一些中间层,使海量数据流有足够的缓冲,不至于数据量大很多,就运行不起来了。
                      数据仓库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法与普通数据库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依据决策要求,只从数据库中抽取那些需要的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使系统获得特定的数据格式。
                      (2)数据仓库是多维的,即数据仓库的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多层的行和列。
                      (3)支持决策处理,不同于普通的事务处理。
                      数据仓库技术在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不少厂商都推出了他们的数据仓库产品,同时也推出了一些分析工具。仅仅拥有数据仓库是不够的,在其上应用各种工具进行分析,才能使数据仓库真正发挥作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就是这样的分析工具。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通过对信息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式的存取,对数据进行多层次、多阶段的分析处理,以获得高度归纳的分析结果。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自上而下、不断深入的分析工具:在用户提出问题或假设之后,它负责提取出关于此问题的详细信息,并以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数据仓库的概念提出不久,联机分析处理的理论及相应工具就被相继推出了。
                      联机分析处理要求按多维方式组织企业的数据,传统的关系数据库难以胜任。为此,人们提出了多维数据库的概念。正是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决策分析中的数据结构和分析方法相分离,才有可能研制出通用而灵活的分析工具,并使分析工具产品化。维是人们观察现实世界的角度,决策分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数据,以多维数据为核心的多维数据分析是决策的主要内容。多维数据库是以多维方式来组织数据的。目前,联机分析处理的工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多维数据库的,另一类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两者的相同点是基本数据源仍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都是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都向用户显示多维数据视图;不同点在于,前者是把分析所需的数据从数据仓库中抽取出来,物理地组织成多维数据库,而后者则是利用关系表来模拟多维数据,并不是物理地生成多维数据库。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发现被忽略的要素,而这些信息对预测趋势和决策行为也许是十分有用的。
                      从数据库的角度看,数据挖掘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从数据库的数据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效用的并最终可理解的信息(如规则、约束等)的非平凡过程。非平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描述其复杂程度,即数据挖掘既不是把数据全部抽取,也不是所有数据都不抽取,而是抽取出隐含的、未知的、可能有用的信息。
                      从决策支持的角度看,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的过程,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和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能高度自动地分析企业原始的数据,进行归纳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使系统能通过这些发现的知识来预测客户的行为,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从而减少风险,辅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它是提高商业和科学决策过程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方法。
                      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都可以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辅助决策,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差别呢?答案是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联机分析处理还是一种传统的决策支持方法。即,在某个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查询和分析来验证或否定这个假设,所以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验证型的分析。一般来说验证型的分析有如下局限性:
                      (1)常常需要以假设为基础。用户的假设能力有限,只能局限于对几种变量进行假设。
                      (2)联机分析处理需要对用户的需求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然而实际上有些时候用户的需求并不是确定的。
                      (3)抽取信息的质量依赖于用户对结果的解释,容易导致错误。
                      我们可以看出,联机分析处理是由用户驱动的,很大程度上受到用户水平的限制。与联机分析处理不同,数据挖掘是数据驱动的,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发现方法。使用数据挖掘工具,用户不必提出确切的要求,系统能够根据数据本身的规律性,自动地挖掘数据潜在的模式,或通过联想,建立新的业务模型,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并找到正确的决策。这显然利于发现未知的事实。从数据分析深度的角度来看,联机分析处理位于较浅的层次,而数据挖掘则处于较深的层次。所以,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是否能自动地进行数据分析。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联机分析处理产品融入了数据挖掘的方法,所以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
               SQL语言
                      SQL概述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及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管理的接口,常用的数据库开发系统,都支持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SQL语言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非过程化语言。SQL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因为它一次处理一个记录,对数据提供自动导航。SQL允许用户在高层的数据结构上工作,而不对单个记录进行操作。
                      .统一的语言。SQL将许多任务统一在一种语言之中,包括:查询数据;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对象;控制对数据和数据对象的存取;保证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
                      .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由于主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SQL语言,所以SQL语言具有很强的公用性,所有用SQL编写的程序都是可以移植的。
                      SQL语法基础
                      (1)CREATE建立表结构语句。
                      基本语法格式:
                      
                      语法说明:CREATE语句用于创建数据库中的表。其中column_name代表表中的字段名称,data_type代表字段可容纳何种数据类型。常用的数据类型可以是integer(size)、int(size)、smallint(size)、tinyint(size)、decimal(size,d)、numeric(size,d)、varchar(size)、date(yyyymmdd)等。CREATE语句的应用格式如下所示。
                      
                      
                      该语句创建Student学生表,其中包含Id、Sname等六个字段。
                      (2)SELECT查询语句。SELECT语句是数据库最基本语句之一,也是最常用的SQL操作。用户使用SELECT语句可以从数据库中按照自身的需要查询数据信息。系统按照用户的要求选择数据,然后将选择的数据以用户规定的格式整理后返回给用户。用户使用SELECT语句不但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精确查询,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基本语法格式:
                      
                      语法说明:ALL|DISTINCT用来标识在查询结果中出现相同行时的处理方式。如果使用关键字ALL,则返回查询结果中的所有行(包括重复行);如果使用关键字DISTINCT,返回删除相同行的查询结果;select_list表示获取字段信息的字段列表,各个字段名称之间用逗号分隔。在这个列表中可以包含数据源表或视图中的字段名称及其他表达式,例如常量或函数。如果用户用“*”来代替字段列表,那么系统将返回指定数据库表中的全部数据信息;INTO new_table_list代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这个数据表的名称是new_table_list,包含的数据信息是查询出来的结果集;table_list表示数据信息的数据源表列表;WHERE search_conditions代表查询条件,该子句表示一个或多个筛选条件的组合。WHERE子句中可以使用算数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来设置条件。还可以使用BETWEEN…AND…、LIKE、IN、NOT IN等特殊运算符;GROUP BY group_by_list表示查询的分组条件,即归纳信息类型;HAVING search_conditions表示组或聚合的查询条件;ORDER BY order_lis表示查询结果的排序方式。具体应用格式如以下SQL语句所示。
                      语句一:
                      
                      该语句查找Student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信息。
                      语句二:
                      
                      该语句查找Student学生表中广东籍女学生的Sno、Sname和Sclass信息。
                      语句三:
                      
                      该语句查找Student学生表中Sno最小的前10个记录。
                      语句四:
                      
                      该语句查找Student学生表中所有Snative既不是湖南也不是湖北的学生信息。
                      语句五:
                      
                      该语句查询以Sclass作为分组条件,查询结果为Student学生表中每个班的人数。
                      语句六:
                      
                      该语句查找Student学生表中人数大于30的Sclass和人数。HAVING子句总是跟在GROUP BY子句之后,不可以单独使用。
                      (3)INSERT插入语句。在SQL语句中,向数据表中添加数据的常用方法就是使用INSERT语句。
                      语法格式:
                      
                      语法说明:INSERT INTO子句用于指定向某数据表插入数据。数据表名跟在INSERT INTO关键字后面;column name用于指定该数据表的列名,可以指定一列或者多列,所有这些列都必须放在圆括号“()”中。如果要指定多个列,则必须用逗号隔开。如果指定了列名,那么在目标数据表中所有未被指定的列必须支持空值或者默认值;VALUES子句主要用于提供向表中插入的值。这些值也必须放在圆括号中,如果指定的值为多个时,这些值之间也必须用逗号隔开。具体应用形式可见以下语句。
                      
                      该语句向Student学生表插入一条新的记录。
                      UPDATE更新语句
                      当数据被添加到数据表之后,会经常需要修改。在SQL语言中,对数据的修改是通过使用UPDATE语句来实现的。
                      语法格式:
                      
                      语法说明:UPDATE子句和SET子句是必需的,而WHERE子句是可选的。在UPDATE子句中,必须指定将要更新的数据表的名称。在SET子句中,必须指定一个或多个子句表达式。使用UPDATE语句可以更改表中单行、多行或者表或视图中所有行的数值。具体应用形式可见以下语句。
                      
                      将Student学生表中Sname为刘晶晶的Sclass和Snative记录进行更新。
                      DELETE删除语句
                      DELETE语句用来从表或视图中删除一行或者多行记录。
                      语法格式:
                      
                      语法说明:DELETE FROM子句要求指定从中删除行的表的名称,WHERE指定搜索条件。如果在DELETE语句中没有包括WHERE子句,那么将从指定的表中删除所有行。在DELETE语句中没有指定列名,这是因为不能从表中删除单个列的值。具体应用形式可见以下语句。
                      
                      该语句删除Student学生表中Sname为“刘晶晶”的记录。
 
       智能决策支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系统运行着大量的生产数据以及设备的实时数据,企业一个车间一年的数据量就高10亿条以上,这是一种真正的工业大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直观的统计、分析报表,如计划制订情况、计划执行情况、质量情况、库存情况、设备情况等,可为相关人员决策提供帮助。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生产模式。
        总之,通过以上6个方面智能的打造,可极大提升企业的计划科学化、生产过程协同化、生产设备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对企业进行透明化、量化的管理,可明显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是一种很好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生产模式。
 
       资源计划
        确定完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资源种类和数量,并编制资源计划书,进行资源计划审核、批准等一系列活动。资源的种类包括人、设备、材料及资金等。
 
       自动化
        简而言之,就是将我们日常手动进行的一些工作通过工具,系统自动来完成,解放我们的双手,例如:没有工具前,我们安装系统需要一台一台裸机安装,如2000台,可能需要10人/10天,而现在通过自动化工具,只需几个简单命令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如机器人类程序,自动完成以往每天人工干预的工作,使其自动完成、汇报结果,并具备一定的专家系统能力,能做一些简单的是/非判断、优化选择等。应该说,自动化运维是运维工程师职业化的一个追求,利己利公,虽然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不断变更的业务、不规范化的应用设计、开发模式、网络架构变更、IDC变更、规范变动等因素,都可能会对现有自动化系统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模块化、接口化等工作。自动化相关工作,是运维工程师的核心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价值的体现。
        总结一下运维中关键技术:大量高并发网站的设计方案;高可靠、高可伸缩性网络架构设计;网站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被黑?南北互联问题,动态CDN解决方案;海量数据存储架构。
   题号导航      2013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下午试卷 案例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第4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