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数据的3种范畴。数据需要进行认识、理解、整理、规范和加工,然后才能存放到数据库中。也就是说,数据从现实生活进入到数据库实际经历了若干个阶段。一般划分为3个阶段,也就是数据的3种范畴,即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
|
|
①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也就是客观存在并可以相区分的客观事物或抽象事物,称为实体。
|
|
|
②信息世界。客观事物必然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反映,把这种反映称为信息。
|
|
|
③机器世界。对信息世界的信息进行数据化,数据化后的信息称之为数据。
|
|
|
(2)E-R方法。我们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进行描述,最常用的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即通常所说的E-R(Entity-Relationship)方法。E-R方法使用的工具称为E-R图,它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称为企业模式(Enterprise Schema),也把这种描述结果称为E-R模型。
|
|
|
E-R图的3个要素是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和属性之间的联系。
|
|
|
①实体。在E-R图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把实体名写在方框内。
|
|
|
②属性。实体的属性用椭圆框表示,框内写上属性名,并用连线与相应的实体相连。这种画法有点麻烦,后来也有直接将属性名写在实体旁边,并对实体的标识属性标注下划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