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2011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题      
  知识点: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的发展   管理体系
  关键词: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服务        章/节:   信息系统服务业       

 
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推进的。就我国现行几种信息系统服务管理内容的形成和推进过程而言,目前尚未包括(6)。
 
 
  A.  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B.  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C.  推行信息系统审计制度
 
  D.  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第10题    2015年下半年  
   44%
将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集线器、终端接入设备、有关系统软件等实施集成的服务称为(10) 。
  第1题    2011年上半年  
   73%
以下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
  第7题    2009年下半年  
   38%
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是由3方分工合作实施的,这3方不包括(7)。
   知识点讲解    
   ·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的发展    · 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的发展
               实施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管理制度
               .推荐优秀系统集成商:1996年7月,由原电子工业部“金”系列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国软件测评中心承办,开展了“全国优秀系统集成商推荐活动”。
               .对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进行资质认证:1999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
               自2000年9月11日公布首批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名单(共21家企业)开始,至2015年12月止,已有6157家企业获得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证书,其中一级251家,二级706家,三级3469家,四级1731家。
               2015年7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更名为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4年2月15日起,停止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和人员资质认定行政审批,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认定工作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实施。
               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2002年8月28日,信息产业部发出《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决定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2015年7月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项目管理人员登记管理办法(暂行)》对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实施企业聘任制度。
               .截止2015年12月止,已有40010人获得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证书,14194人获得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
               推出ITSS标准及评估服务
               .2009年4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负责制定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相关标准,并按照信息服务生命周期推出一套完整的IT服务标准体系,即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 ITSS)。ITSS包含IT服务的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和监督管理等全生命周期阶段应遵循的标准,涉及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服务管理、治理及外包等业务领域,是一套体系化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库。
               .2012年标准工作组首先推出了《GB/T 29264—2012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8827.1—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827.2—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和《GB/T 28827.3—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2014年2月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基于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的3个标准发布了《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ITSS.1—2015。该模型把运维企业按照成熟度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截止到2015年12月,通过运维标准符合性评估的单位有323家(其中用户单位5家)。
 
       管理体系
        灾备管理体系主要是指组织机构的各个层面,在日常状态和灾难状态下的各种管理工作,至少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灾难恢复组织机构。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机构设置的具体情况,设立灾难恢复组织机构,包括灾难恢复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等各阶段工作所需的人员,有关人员可为专职,也可为兼职,关键岗位的人员应有备份。商业银行可以参考《JR/T0044 2008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设置灾难恢复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层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2)岗位与培训管理。灾备中心的应急生产岗位应与生产中心对等,只不过可以按照人员复用的原则,由灾备管理人员、开发测试人员或系统运维人员专职或兼职担任。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岗位,在灾难恢复策略规划、系统建设与运维、预案制定、演练和更新维护等不同阶段,应按照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不同的培训计划。
        (3)灾难恢复预案管理与演练。灾难恢复预案要长期保持有效性,必须在灾难恢复策略发生变化、演练发现问题、生产系统发生变更、人员出现调整等情况下,及时修订维护预案,做好变更管理、版本管理,以及发布管理等,确保合适的人员及时获得最准确、最合适的信息。演练验证灾难恢复预案有效性的最佳手段。演练管理就是要对演练的计划、场景、人员、过程、总结评估和后续完善调整等进行全面管理,通过演练来培养灾难恢复团队面对复杂环境的信心和冷静心态,验证灾难恢复能力,改进灾难恢复流程,发现并纠正灾备体系中的缺陷。
        (4)灾备中心日常运维、灾难响应与重续运行管理。灾备中心应随时做好接替生产中心的准备,因此,必须像生产中心一样,对灾备中心的系统、网络和环境等基础资源进行运行维护,按照备份策略按时完成数据备份,完成灾备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同步。当灾难发生后,灾难恢复组织机构的各层人员立即响应,在指挥报告、协调、联络、保障等工作机制的保障下,按照灾难恢复流程步骤,一步步地恢复信息系统及其支撑的关键业务功能。在生产系统成功切换到灾备中心运行后,要按照生产中心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技术规范来管理,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直至生产中心重建并恢复了生产运行能力。
        (5)外部资源管理。外部资源主要指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服务商、设备商和外协人员等。当发生灾难时,可能需要这些外部资源的支持才能完成灾难恢复,比如,从设备供应商紧急采购灾备生产设备,从电信运营服务商紧急租用通信线路,从银联借调交易流水等。因此,需要与这些外部资源建立日常联系或签订协议,并不定期地测试其支持能力,以保证在灾难恢复期间,外部资源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题号导航      2011年下半年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