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架构设计师 > 2015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下午试卷 案例
  第4题      
  知识点:   电子邮件   客户关系管理   关系数据库   管理子系统   架构设计   数据存储   数据管理   数据库   文件系统   系统性能   信息管理   综合管理

 
【说明】
某软件公司拟开发一套贸易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和商品信息管理子系统两部分。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主要管理客户信息,并根据贸易业务需要频繁向客户发送相关的电子邮件、短信等提醒信息。商品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为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在线查询功能,包括商品基本信息、实时库存与价格等。
在对系统进行数据架构设计时,公司项目组的架构师王工主张采用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原因是目前公司客户和商品数量不大,且系统功能较为简单,采用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简单直观,开发周期短。架构师李工则建议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原因在于公司目前正处在高速扩张期,虽然目前的客户和商品数量不大,但随着公司快速发展,需要管理的数据必然飞速膨胀,采用关系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层,系统的扩展性更强,并能够对未来可能增加的复杂业务提供有效支持。经过讨论,项目组初步采纳了李工的意见,决定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客户数据,并针对业务特征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
 
问题:4.1   请从设计难度、数据冗余程度、数据架构、应用扩展性等4个方面对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件系统两种数据存储方式进行比较,填写表4-1中(1)~(4)。
表4-1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件系统存储方式比较
 
问题:4.2   对系统的核心业务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公司的资深架构师张工提出一种内存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混合存储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需要频繁读写的数据存入内存数据库,而将相对固定不变的数据存入关系数据库。请首先分析比较内存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在数据模型、读写性能、存储容量、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异,填写表4-2中(1)~(4)的空白,并根据张工的思路指定各种业务数据的存储方式,填写表4-3中(5)~(9)中的空白。
 
问题:4.3   系统开发完成进行压力测试时,发现在较大数据量的情况下,部分业务查询响应时间过长,经过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部分SQL查询语句效率低下。请判断表4-4中的SQL语句设计策略哪些可能会提升查询效率,哪些可能会降低查询效率,在(1)~(4)中填入“提升”或“降低”。
表4-4 SQL设计策略对性能的影响
 
 
 

   知识点讲解    
   · 电子邮件    · 客户关系管理    · 关系数据库    · 管理子系统    · 架构设计    · 数据存储    · 数据管理    · 数据库    · 文件系统    · 系统性能    · 信息管理    · 综合管理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ail)是现在数据量、使用量最大的一个Internet应用,它用来完成人际之间的消息通信。与它相关的有以下三个协议。
        (1)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工作在25号端口上。
        (2)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用于接收邮件,工作在110号端口上。
        (3)IMAP(Interactive Mail Access Protocol,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邮件访问协议,是用于替代POP3协议的新协议,工作在143号端口上。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通过提供更快速、更周到的优质服务来吸引或保持更多的客户。CRM集成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等的一整套应用系统,从而确保了客户满意度的提高,以及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CRM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基础上,重构包括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CRM的目标不仅要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而且要确保前台应用系统能够改进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以达到使企业获利的最终目标。
        CRM实际上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理念;同时,它又不仅是一个概念,也不仅是一种理念,它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型,并由集成了前台和后台业务流程的一系列应用程序来支撑。这些整合的应用系统保证了更令人满意的客户体验,因而会使企业直接受益。
        CRM的根本要求就是与客户建立起一种互相学习的关系,即从与客户的接触中了解他们在使用产品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他们加以解决。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姓名、通讯地址、个人喜好以及购买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甚至拓展新的市场需求。例如,你在订票中心预订了机票之后,CRM就会根据了解的信息向你提供唤醒服务或是出租车登记等增值服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CRM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跟客户的“接触”,搜集客户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
        一般说来CRM由两部分构成,即触发中心和挖掘中心,触发中心是指客户和CRM通过电话、传真、Web、E-mail等多种方式“触发”进行沟通;挖掘中心则是指CRM记录交流沟通的信息和进行智能分析。由此可见,一个有效的CRM解决方案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1)畅通有效的客户交流渠道(触发中心)。在通信手段极为丰富的今天,能否支持电话、Web、传真、E-mail等各种触发手段进行交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2)对所获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挖掘中心)。
        (3)CRM必须能与ERP很好地集成。作为企业管理的前台,CRM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信息必须能及时传达到后台的财务、生产等部门,这是企业能否有效运营的关键。
        CRM的实现过程具体说来,它包含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客户服务与支持,即通过控制服务品质以赢得顾客的忠诚度,如对客户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对客户投诉的快速反应、对客户提供产品查询等。二是客户群维系,即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实现新的销售,如通过交流赢得失去的客户等。三是商机管理,即利用数据库开展销售,如利用现有客户数据库做新产品推广测试,通过电话促销调查,确定目标客户群等。
 
       关系数据库
               关系模型概述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在用户看来,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等查询操作,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两大部分。早期的关系操作能力通常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来表示,关系代数是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关系演算是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另外还有一种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语言SQL,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查询功能,而且具有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首先介绍一些概念:
               (1)域(Domain):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2)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给定一组域D1, 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D1,D2,…,Dn的笛卡尔积为:D1×D2×…×Dn={(d1,d2,…,dn) |di∈Di, i=1,2,…,n}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或简称元组。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做一个分量。笛卡尔积可以用来表示二维表,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每列对应一个域。
               (3)关系(Relation):D1×D2×…×D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 (D1, D2,…,Dn),这里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Degree),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
               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子集,所以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一个元组就是该关系所涉及的属性集的笛卡尔积的一个元素。由于在笛卡尔积的定义中,域是可以相同的,所以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个列起一个名字,称之为属性,n目关系必须有n个属性。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之一为主码(Primary Key)。主码的各个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当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时,称为全码(All-Key)。
               关系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也就是说基本关系得所有主属性都不能取空值,而不仅是主码整体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
               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之间的联系用关系描述,这样就会存在着关系间的引用。例如,学生、课程、选课三个关系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教师,学分)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它们之间是多对多联系,存在着属性的引用,即选课关系引用了学生关系的主码和课程关系的主码,如画线所示。在选课关系中必须满足:①选课关系中的“学号”值必须是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学号,即在学生关系中有该学生的记录;②选课关系中“课程号”也必须确实存在,即课程关系中有该课程的记录。也就是说,选课关系中某些属性的取值需要参照其他关系的属性的取值。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并称基本关系R为参照关系,基本关系S为被参照关系或目标关系,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在上例中,“学号”和“课程号”是选课关系的外码,学生关系和课程关系是被参照关系,选课关系是参照关系。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或者取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例如属性的取值范围、属性间必须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等。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对布线电缆进行端接及配线管理的子系统,通常设置在楼层的接线间内。
        管理子系统由各种交连设备(双绞线跳线架、光纤跳线架)以及集线器和交换机等交换设备组成。交连设备通过水平布线子系统连接到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集线器或交换机与交连设备之间通过短线缆互连,这些短线称为跳线。
 
       架构设计
        WebApp描述了使WebApp达到其业务目标的基础结构,典型使用多层架构来构造,包括用户界面或展示层、基于一组业务规则来指导与客户端浏览器进行信息交互的控制器,以及可以包含WebApp的业务规则的内容层或模型层,描述将以什么方式来管理用户交互、操作内部处理任务、实现导航及展示内容。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结构是WebApp基础结构模型之一,它将WebApp功能及信息内容分离。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用来表示存储数据。通常,一个流入加工的数据流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消失了,而它的某些数据(或全部数据)可能被加工成输出数据流,流向其他加工或外部实体。除此之外,在软件系统中还常常要把某些信息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这时可以使用数据存储。每个数据存储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标识。可以有数据流流入数据存储,表示数据的写入操作;也可以有数据流从数据存储流出,表示数据的读操作;还可以用双向箭头的数据流指向数据存储,表示对数据的修改。
 
       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
               在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数据需要不同水平的性能、可用性、保护、迁移、保留和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数据的生成和使用都需要利用高速存储,并相应地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措施,以达到高可用性和提供相当等级的服务水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重要性会逐渐降低,使用频率也会随之下降。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企业就可以将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存储,为其提供适当的可用性、存储空间、成本、性能和保护,并且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能对数据保留进行管理。
               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是数据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数据输入和存取控制的时候,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输入数据的数据合法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从用户登录网络开始,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就应该开始了。
               (2)网络数据的保护。包括在本地网络上的数据或者穿越网络的数据。在本地网络的数据是由验证协议来保证其安全性的。
               (3)存储数据以及介质的保护。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来签署软件产品(防范运行恶意的软件),或者加密文件系统。
               (4)通信的安全性。提供多种安全协议和用户模式的、内置的集成支持。
               (5)企业和Internet网的单点安全登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数据将不再会被用到。一般情况下,一些无用的数据将被删除以节省空间,或者将有用的数据无限期地存储,以避免数据损失。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面管理。IRM把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得到优化地配置和使用。上次我们在谈企业信息化的任务时,说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只有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才能发挥信息基础设施作用、建立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落实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从IRM的技术侧面看,数据环境建设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不是把资源整合起来就行了,而是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其次,是架构问题,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规划是以建设进程为主线的,在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规划应是以架构为主线,主要涉及的是这个信息化运营体系的架构,这个架构要消除以往分散建设所导致的信息孤岛,实现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交换和使用,提升系统效率,达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技术也是一个要素,要选择与信息资源整合和管理相适应的软件和平台;另外一个就是环境要素,主要是指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最核心的基础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和规范。
               数据管理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做得好坏的关键人物是企业领导和信息系统负责人。IRM工作层上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数据管理员(Data Administrator, DA)。数据管理员负责支持整个企业目标的信息资源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协调数据库和其他数据结构的开发,使数据存储的冗余最小而具有最大的相容性;负责建立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标准和规程,组织所需要的培训;负责实现和维护支持这些目标的数据字典;审批所有对数据字典做的修改;负责监督数据管理部门中的所有职员的工作。数据管理员应能提出关于有效使用数据资源的整治建议,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同的数据结构设计的优缺点忠告,监督其他人员进行逻辑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员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同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起制定信息资源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在数据结构的研制、建立文档和维护过程中,能与项目领导、数据处理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协同工作。能同最终用户管理部门一起工作,为他们提供有关数据资源的信息。
               一般来说,由数据管理员对日常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数据库为了保证存储在其中的数据的安全和一致,必须有一组软件来完成相应的管理任务,这组软件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 DBMS随系统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它应该包括数据库描述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数据库的查询和操纵功能、数据库维护功能等。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效率,现代数据库系统除了DBMS之外,还提供了各种支持应用开发的工具。
               目前许多厂商提供了相应的DBMS,便于数据管理员对底层的数据进行维护。例如MySQL、东软的OpenBase、金仓的KingbaseES等。
               公司级的数据管理
               如何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
               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各种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则是建立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拥有者对共享数据的涵义、表示及标识有着相同的而无歧义的理解基础上。然而,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及各应用领域对于相同的数据概念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不同的描述,从而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数据名称的不一致性、数据长度的不一致性、数据表示的不一致性以及数据含义的不统一性。
               数据标准化是一种按照预定规程对共享数据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数据标准化的对象是数据元素和元数据。数据元素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数据库中表达实体及其属性的标识符。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数据元素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元数据是描述数据元素属性(即语义内容)的信息,并被存储在数据元素注册系统(又称数据字典)中。数据元素注册系统通过对规范化的数据元素及其属性(即元数据)的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用户跨系统和跨环境的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建模阶段、数据规范化阶段、文档规范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数据标准化是建立在对现实业务过程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的,并以业务模型为基础的。业务建模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业务建模专家按照《业务流程设计指南》,利用业务建模技术对现实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及业务信息进行抽象分析的过程,从而形成覆盖整个业务过程的业务模型。该阶段着重对现实业务流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需要业务领域专家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业务模型是某个业务过程的图形表示或一个设计图。
               数据规范化阶段是数据标准化的关键和核心,该阶段是针对数据元素进行提取、规范化及管理的过程。数据元素的提取离不开对业务建模阶段成果的分析,通过研究业务模型能够获得业务的各个参与方、确定业务的实施细则、明确数据元素对应的信息实体。该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数据规范化专家按照《数据元素设计与管理规范》利用数据元素注册系统(或数据字典)对业务模型内的各种业务信息实体进行抽象、规范化和管理的过程,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数据元素目录。在实现数据元素标准化的同时,还应关注数据元素取值的规范化,以此实现信息表示和信息处理的标准化。
               文档规范化阶段是数据规范化成果的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实现离散数据有效合成的重要途径。标准数据元素是构造完整信息的基本单元,各类电子文档则是传递各类业务信息的有效载体,并是将分离的标准数据元素信息进行有效合成的手段。该阶段是业务领域专家和电子文档设计专家按照《电子文档设计指南》对各类电子文档格式进行规范化设计和管理的过程,并形成了一批电子文档格式规范。
               综上所述,数据标准化所涉及的三个主要阶段缺一不可、彼此密不可分。业务建模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数据规范化及其管理是数据标准化的核心和重点;文档规范化是数据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的关键。
               此外,数据标准化也可以采用数据字典、数据指南或信息系统字典等加以统一。数据字典实际上也是以数据表和视图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表和视图。管理员可以通过数据字典获得全面的数据库信息。
               数据库审计支持
               数据安全是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必须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数据库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数据库审计是数据库安全的基本要求。企业应针对自己的应用和数据库活动定义审计策略。智能审计的实现对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减少执行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通过智能限制日志大小,还能突出更加关键的安全事件。
               信息系统审计员可以从数据库系统本身、主体和客体三个方面来进行审计,审计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以及与安全相关的事件。数据库审计员可以分析审计信息、跟踪审计事件、追查责任以及使用审计服务器记录审计跟踪,并且可以根据审计信息,对审计结果进行统计、跟踪和分析,进行审计跟踪、入侵检测等。
               目前许多数据库供应商都提供了支持数据库审计的功能,例如东软公司的OpenBASE Secure就提供了十分完善的审计功能。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系统使用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几个数据库中。
 
       文件系统
        由于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所以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保存到主存中。特别是在多用户系统中,既要保证各用户文件存放的位置不冲突,又要防止任一用户对外存储器(简称外存)空间占而不用;既要保证各用户文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被窃取和破坏,又要允许在特定的条件下多个用户共享某些文件。因此,需要设立一个公共的信息管理机制来负责统一管理外存和外存上的文件。
        所谓文件管理系统,就是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和相关数据的集合,专门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简称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功能包括按名存取,即用户可以“按名存取”,而不是“按地址存取”;统一的用户接口,在不同设备上提供同样的接口,方便用户操作和编程;并发访问和控制,在多道程序系统中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和控制;安全性控制,在多用户系统中的不同用户对同一文件可有不同的访问权限;优化性能,采用相关技术提高系统对文件的存储效率、检索和读/写性能;差错恢复,能够验证文件的正确性,并具有一定的差错恢复能力。
 
       系统性能
               系统性能定义和指标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以系统响应时间和作业吞吐量为代表。响应时间(Elapsed Time)是指用户从输入信息到服务器完成任务给出响应的时间,即计算机系统完成某一任务(程序)所花费的时间,比如存储器访问、输入/输出等待、操作系统开销等。作业吞吐量是整个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假定用户不间断地输入请求,则在系统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反比,即响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大。为了缩短某一用户或服务的响应时间,可以分配给它更多的资源。性能调整就是根据应用要求和服务器具体运行环境和状态,改变各个用户和服务程序所分配的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系统能力,用尽量少的资源满足用户要求,达到为更多用户服务的目的。
               计算机性能的其他常用指标还包括MIPS (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和MFLOPS(Million Floating-point Instruction Per Second)。
               (1) MIPS=指令数/(执行时间×1000000)。
               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 MIPS大小和指令集有关,不同指令集的计算机间的MIPS不能比较。
               ②在同一台计算机上MIPS是变化的,因程序不同而变化。
               ③有时MIPS指标会出现矛盾。
               ④主要适用于带有硬件浮点处理器的计算机。
               ⑤MIPS中,除包含运算指令外,还包含取数、存数、转移等指令在内。
               ⑥MIPS只适宜于评估标量机。
               ⑦相对MIPS指相对参照机而言的MIPS,通常用VAX-11/780机处理能力为1MIPS。
               (2)MFLOPS=浮点指令数/(执行时间×1000000)。
               ①与机器和程序有关。
               ②测量浮点运算时,比MIPS准确。
               ③MFLOPS比较适宜于评估向量计算机。
               ④MFLOPS与MIPS关系:1MFLOPS≈3MIPS。
               ⑤MFLOPS仅仅只能用来衡量计算机浮点操作的性能,而不能体现计算机的整体性能。例如编译程序,不管计算机的性能有多好,它的MFLOPS不会太高。
               ⑥MFLOPS是基于操作而非指令的,所以它可以用来比较两种不同的计算机。
               ⑦MFLOPS依赖于操作类型。例如100%的浮点加要远快于100%的浮点除。
               ⑧单个程序的MFLOPS值并不能反映计算机的性能。
               系统性能评估
               计算机性能评价技术可用于开发中和开发后的系统评价。主要包括三种技术:分析技术、模拟技术、测量技术。
                      分析技术
                      分析技术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计算机系统参数与性能指标参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按其工作负载的驱动条件列出方程,用数学方法求解。其特点是具有理论的严密性,节约人力和物力,可应用于设计中的系统。它的数学工具主要是利用排队论模型进行分析。
                      模拟技术
                      模拟技术首先是对于被评价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按系统可能有的工作负载特性建立工作负载模型;随后编写模拟程序,模仿被评价系统的运行;设计模拟实验,依照评价目标,选择与目标有关因素,得出实验值,再进行统计、分析。其特点在于可应用于设计中或实际应用中的系统,可与分析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混合系统。分析和模拟技术最后均需要通过测量技术验证。
                      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则是对于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评估。其评估层次包括实际应用程序、核心程序、合成测试程序三个层次,但必须均为国际性组织认可的程序,同时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以保证其准确性。
                      常用的国际认可的用来测试机器性能的测试基准测试程序(按评价准确性递减的顺序):
                      (1)实际的应用程序方法。
                      运行例如C编译程序、Tex、字处理软件、CAD工具等。
                      (2)核心基准程序方法。
                      从实际的程序中抽取少量关键循环程序段,并用它们来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3)简单基准测试程序。
                      简单基准测试程序通常只有10~100行而且运行结果是可以预知的。
                      (4)综合基准测试程序。
                      为了体现平均执行而人为编制的,类似于核心程序,没有任何用户真正运行综合基准测试程序。
 
       信息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和管理规则等组成,以采集、加工、维护和使用信息为主要功能的人-机系统。例如金融、财会、经营、管理、教育、科研、医疗、人事、档案、物资等各方面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分析和处理,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虽然在这方面应用中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数据量极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已难以胜任这一重任,计算机则成为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该系统一般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其他软件和网络系统为支撑环境,而用户则通过专门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数据的查询、修改等操作,并实现统计分析、规划、决策等功能。在信息管理方面,我们正经历着从单项事务的电子数据处理,向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及以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过程,并且呈现出系统集成化、结构分布化、信息多元化、功能智能化等趋势。
 
       综合管理
               统一门户
               运维门户(如下图所示)是运维管理的人机交互接口,提供了面向不同角色人的友好界面,方便操作。使得相关人员只要通过门户登录系统,就可以将角色所需的信息和功能推送到浏览器上,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最新信息,包括待办事宜、系统通知、作业计划以及个人信息等都一目了然,能够办理与该用户相关的所有待办的工作事宜。
               
               统一门户
               系统支持单点登录功能,提供基于Web的统一管理访问入口,支持统一登录、统一认证。
               支持与监控、资产配置和流程等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进行统一展示。
               具备全文检索功能,快速查询工单、知识、配置项等信息。
               支持用户身份认证、授权检查等功能,具备完整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面向组用户组织架构(部门)、角色的单独授权,授权范围包括功能模块、IT资源、展现视图、统计报表、告警列表等。
               针对不同的登录用户,提供个人桌面,定位不同用户各自关注的工作内容。
               通知中心
               系统提供了集中统一的通知中心(如下图所示),将用户关注的信息通过通知中心进行集中展现。
               
               通知中心
               具备统一的通知中心,实现监控、事件告警、资产配置、流程工单的统一通知。
               提供集中的通知页面,按通知发送时间的倒序、分页显示成功发给当前用户的通知记录。
               支持通知策略的定义,包括通知对象、通知方式、业务场景、通知内容等。
               提供邮件通知方式、提供短信通知方式、提供声音通知方式、提供Web弹窗通知方式等。
               系统支持按照权限展现相关通知内容,即技术人员登录系统后只能看到其权限范围内的通知内容,管理人员通过“我的工作台”——“我的通知”即可查看和他有关的通知信息。系统支持按通知发送时间的倒序、分页显示成功发给当前用户的通知记录;帮助管理人员方便、快捷的了解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
               通知中心支持灵活的策略设置,包括通知方式、通知对象、业务场景、通知内容等,均可按照实际管理需求进行配置。
               此外,系统还提供通知记录的统计和查询,方便后续的跟踪和追溯,对于通知记录,系统提供多种条件查询,包括按通知方式、通知内容、消息等级、通知状态、接受者、通知时间等,如下图所示。
               
               通知记录与查询
               报表平台
               该维护管理系统包含运行监控、资源配置、运维管理各方面应用的大量原始数据,并支持从多角度综合展现这些数据。广通运维系统内置了大量的运行分析报表,内容包括:资源故障分类统计报表、资源在线率统计报表、资源运行正常率统计报表、资源PKI性能指标分析报表、网络链路性能报表、业务可用性报表,系统用户可通过这些报表和图表,了解IT资源的运行状况和运行趋势。如下图所示为系统内容统计分析报表。
               
               运维统计分析报表
               支持多数据源的报表统计分析功能,能够生成各类资源报表、监控报表和运维报表等。
               具备常用报表模板,通过设置能自动产生各类型报表功能,包括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等。报表模板支持表格、柱状图、饼图等图形方式。
               报表支持PDF、Excel、Word、TXT、Flash样式呈现;支持导出为Word、Excel、PDF等文档格式。
               报表打印支持套打表样、打印控制功能,提供全面的页面打印控制:强制分页,补足空行,行列前后分页、自由分栏、重复标题、PDF打印、服务器打印等。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为整体平台及后续管理提供统一的账户管理和授权管理等功能,支持地域、权限、角色和组织的管理。
               支持部门管理:支持多级部门(如处、科)。分配给部门的角色,将被该部门下的所有用户所继承,如下图所示。
               
               业务单位管理
               支持账户管理:对账户能够进行管理维护,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账户信息,如下图所示。
               
               账户管理
               支持角色管理:角色表示一类特定的权限的集合,包括可以进行的操作和可以管理的资源,通过角色管理可以动态地创建、删除和修改角色,形成新的权限集合,以便分配给账户,达到控制账户权限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角色管理
               支持授权管理:实现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将权限分为操作权限和资源权限两种。操作权限如对表单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审核等,资源权限包括被管设备或资源分组、监控视图分组、报表分组等。通过操作权限和资源权限的有机组合及授权,可以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细颗粒度的控制。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组织架构管理、账户角色管理,能够根据用户实际管理架构设定整个平台的管理架构。
                      授权管理
                      
                      细粒度的权限控制
                      系统将权限分为操作权限和资源权限两种。操作权限如对表单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审核等,资源权限包括被管设备或资源分组、监控视图分组、报表分组等。通过操作权限和资源权限的有机组合及授权,可以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细颗粒度的控制,如上图和下图所示。
                      
                      对资产资源(操作对象)的操作授权管理
   题号导航      2015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下午试卷 案例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第4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