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路径: > 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 信息化、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开发基本知识 > 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概念 >
|
被考次数:27次
被考频率:高频率
总体答错率:40%  
知识难度系数:
|
由 软考在线 用户真实做题大数据统计生成
|
考试要求:了解
相关知识点:17个
|
|
|
|
|
系统(system)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希腊文sys-tema指的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从大处来说,整个宇宙是一个系统,一个地球也是一个系统;从小处来说,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人都可以称为一个系统。所以系统有大有小,若各组成部分能够互相作用,互相依赖,具有特定的功能,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是一个系统。也就是说,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
|
那么什么是信息系统呢?信息系统权威戈登.戴维斯给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用以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信息的相互关联的组件的集合,其作用在于支持组织的决策与控制。此定义中,前半部分说明了信息系统的技术构成,称作技术观,后半部分说明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称作社会观,合起来称作社会技术观。
|
|
|
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系统是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的一组相互关联的部件组成的系统。包括三项活动如下图所示。
|
|
|
|
|
.输入活动:从组织或外部环境中获取或收集原始数据。
|
|
|
.处理活动:将输入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更有意义的形式。
|
|
|
.输出活动:将处理后形成的信息传递给人或需要此信息的活动。
|
|
|
反馈:把输出信息返回到组织内相应成员中,组织成员借助于反馈信息来评测或纠正输入阶段的活动。
|
|
|
|
(1)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类型明确,即输入是数据,输出是信息。
|
|
|
(2)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必定是有用的,即服务于信息系统的目标,它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功能或目标。
|
|
|
(3)信息系统中,处理意味着转换或变换原始输入数据,使之成为可用的输出信息。处理也意味着计算、比较、变换或为将来使用进行存储。
|
|
|
(4)信息系统中,反馈用于调整或改变输入或处理活动的输出,对于管理决策者来说,反馈是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
|
|
(5)计算机并不是信息系统所固有的。实际上,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信息系统就已经存在,如动物的神经信息系统。
|
|
|
信息系统可以由人工或计算机来完成,后者称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也正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
|
|
|
|
信息系统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对整个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其组成包括以下七大部分。
|
|
|
(1)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主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如磁盘系统,数据磁带系统,光盘系统)、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
|
|
(2)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系统软件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各种计算机语言编译或解释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可分为通用应用软件和管理专用软件两类。通用应用软件如图形处理、图像处理、微分方程求解、代数方程求解、统计分析、通用优化软件等;管理专用软件如管理数据分析软件、管理模型库软件、各种问题处理软件和人机界面软件等。
|
|
|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有组织的数据是系统的重要资源。数据及其存储介质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的存储介质已包含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外存储设备中。另外还有录音、录像磁带、缩微胶片以及各种纸质文件。这些存储介质不仅用来存储直接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产、供、销活动以及人、财、物状况的数据,而且可存储支持管理决策的各种知识、经验以及模型与方法,以供决策者使用。
|
|
|
(4)通信系统。用于通信的信息发送、接受、转换和传输的设施如无线、有线、光纤、卫星数据通信设施,以及电话、电报、传真、电视等设备;有关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软件。
|
|
|
(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如各种电子和机械的信息采集装置,摄影、录音等记录装置。
|
|
|
(6)规章制度。包括关于各类人员的权力、责任、工作规范、工作程序、相互关系及奖惩办法的各种规定、规则、命令和说明文件;有关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的各种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等有关文件。
|
|
|
(7)工作人员。计算机和非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与收集、加工、传输信息的有关人员。
|
|
|
|
|
信息系统从概念上来看是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等四大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
|
|
|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包括组织内部和外界环境中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器的传输、加工、存储,为各类管理人员即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而整个的信息处理活动由信息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控制,信息管理者与信息用户一起依据管理决策的需求收集信息,并负责进行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传输等一系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同时在信息系统的正式运行过程中负责系统的运行与协调。
|
|
|
由此可见,信息用户是目标用户,信息系统的一切设计与实现都要围绕信息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管理者由于深谙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则起到了一个明确需求、协调资源和分配资源的角色,显而易见,信息管理者的角色很重要。现在很多企业和组织设立首席信息主管(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既反映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重视,也反映了企业家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和运行规律。
|
|
|
|
由于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而管理是分层的,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管理和作业处理三层,因此信息系统也可以从纵向相应分解为三层子系统。在企业内部,纵向层次的划分一般按行政级别划分,比如高级经理信息系统(供副总和董事以上人员使用)、中层经理信息系统(供部门经理,部门主管使用)和作业信息系统(供一般员工使用)。
|
|
|
另一方面,一般管理又是按职能分条进行的,因而在每个层次上又可横向地分为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生产与制造子系统、销售与市场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等。每个子系统都支持业务处理到高层战略计划的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一般来说,业务处理层所处理的数据量很大,加工方法固定,而高层的战略计划处理量较小,加工方法灵活,但比较复杂,因此可以将信息系统看成如下图所示的金字塔结构。在该图中,横向综合则是按三个层次划分子系统,纵向综合则是按具体的职能划分子系统。
|
|
|
要注意的是,这里是按通常的理解划分为战略层,战术层与作业层三个层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到底要划分多少层次还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来确定。管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如果管理的层次太少,则管理幅度过宽,容易产生各自为政;如果管理的层次太多,则管理幅度过窄,容易产生反应迟钝,滋生官僚主义。
|
|
|
|
|
|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系统无非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因此,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从技术上来看可以表示为如下图所示的形式。所以,在开发信息系统时必须考虑这些具体功能的实现。有时还必须考虑细节,如信息的检索有指定检索和模糊检索;信息的统计有时要考虑按常规时间段如月、季统计,有时还要考虑按非常规时间段统计,如上月13号到本月13号的统计等;信息的存储既要考虑实时存储,又要考虑定期转存;信息的增加有时还要考虑让系统自动记录增加的时间点,以便对系统的操作进行追踪,等等。
|
|
|
|
|
从信息用户的角度来看,信息系统应该支持整个组织在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各种信息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及系统的业务功能结构。例如,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可以如下图所示。
|
|
|
|
|
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信息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除了完成各自的特定功能外,这7个子系统又有着大量的信息交换关系,其子系统之间的主要数据交换关系构成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流,使得企业中的各类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从而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决策活动提供支持。
|
|
|
通过从技术角度和业务角度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应该知道,信息系统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总体规划,划分出子系统,规划出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逐步予以实现,其中特别要重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
|
|
|
|
信息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协同作用完成一定目标的系统,如果说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是信息系统的躯干的话,那么,软件则是信息系统的血肉。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组织或联系,称为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
|
|
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中使用到的软件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网络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软件以及其他工具软件等。这里应用软件是信息系统的灵魂,工具软件是保证信息系统正常或加速开发、正常或加强维护的手段,如杀毒软件、压缩工具软件、辅助开发工具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等。
|
|
|
对于上图中提到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着如下图所示的软件结构。在图中,操作系统、通信与网络软件处于底层,数据库管理系统处于第二层,管理着信息系统的公用数据库和各子系统的专用数据库。在数据库层上则是按照功能划分的七个应用程序子系统,分别是:行政信息子系统、研发信息子系统、生产信息子系统、营销信息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人事信息子系统和物流信息子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按照层次又可从纵向上分别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管理和业务处理这样三个层次。这些应用子系统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以调用公共应用程序和相应的模型、方法。这些公用应用程序和公用模型独立出来,可以提高系统的开发速度,增强系统的可重用性和抗干扰性。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需要程序设计语言以及其他开发工具的支持。在图中的左下角的三角形里,标注的是项目管理软件。之所以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标注,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是一个项目的事实,一定要用项目管理思想来指导,最好能有相应的项目管理软件对信息系统开发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进行把关。
|
|
|
|
|
|
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又称为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或信息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或者说避开信息系统各部分的实际工作和软件结构,只抽象地考查其硬件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集中式的、分布式的和分布-集中式的,如下图所示。
|
|
|
|
|
|
|
信息资源在空间上集中配置的系统称为集中式系统。以配有相应外围设备的单台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就是典型的集中式系统。面向终端的多用户系统也是将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和主要外围设备集中于一套计算机系统中,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通过设在当地的分时终端享用这些资源。距离较远的用户可通过调制解调器和通信线路实现与主机通信。
|
|
|
集中式是信息系统早期的结构,现在已基本上被淘汰。它的优点是:信息资源集中,便于管理;缺点是主机价格昂贵,维护困难,并且运行效率低,一旦出故障,容易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
|
|
|
|
由于系统内部有某些大而复杂的处理过程,微型机难以胜任,故采用一台或几台小型/超小型计算机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机和信息处理交换的中枢,外加若干微电脑和网络构成。
|
|
|
分布-集中式的优点是数据部分(需共享的部分)集中,便于管理,各个工作站间相互独立,独立处理各自的业务,必要时又是一个整体,可相互传递信息,共享数据;缺点是因有小型机在内,故价格相对较高,系统维护较困难。
|
|
|
|
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
|
|
|
除实现不同地点的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共享外,分布式结构的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各地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连的计算机系统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工作,又可脱离网络环境利用本地信息资源独立工作。
|
|
|
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可以组成分布式信息系统。服务器中装有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等,并配有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绘图机、外存储器等。分布在各地的网络结点上的计算机系统在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可以共享网络系统上的信息资源。
|
|
|
分布式结构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他结点的工作,系统建设可以采取逐步扩展网络结点的渐进方式,以合理使用系统开发所需的资源;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
|
|
|
分布式结构系统的缺点是:由于信息资源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管理上协调有一定难度;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安全保密措施的统一实施。
|
|
|
现在企业组织结构正朝小型化,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信息系统结构的主流模式。有时根据需要,在一个网络系统中可把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类结构结合起来,网络上部分结点采用集中式(分时终端)结构,其余的按分布式配置。
|
|
|
|
因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这里主要介绍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信息系统在某个时期可能侧重于支持某一两个层次的管理决策或管理业务活动。根据信息服务对象的不同,企业中的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三类。
|
|
|
|
|
(1)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它为各种类型的文案工作提供支持。从事这些工作的主要有秘书、会计、文档管理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工作性质主要不是创造信息,而是应用和处理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办公室的各项信息处理工作,协调不同地理分布区域之间、各职能之间和各类工作者之间的信息联系,提高办公活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典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文字处理、桌面印刷、电子化文档进行文件管理,通过数字化日历、备忘录进行计划和日程安排,通过桌面型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管理,通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子邮件、语音信箱、数字化传真和电视会议等进行信息联络与沟通。
|
|
|
(2)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最基本的。日常的业务处理活动,例如工资核算、销售订单处理、原材料出库、费用支出报销等。
|
|
|
事务处理系统存在于各种基层业务职能中,企业中一些典型的事务处理系统有销售订单处理系统、生产进度报告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费用支出报销系统、账务处理系统、考勤登记系统和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其他类型的组织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事务处理系统,典型的应用系统有:学校的学籍注册与管理系统、学生选课及成绩登记系统、课程安排系统、银行的储蓄业务处理系统、信用卡发放与结算系统、民航公司的机票预售系统、宾馆的客房预定与消费结算系统、商场的货品盘点系统、POS结算收款系统、机关的公文运转管理系统等。
|
|
|
事务处理系统直接支持业务职能的具体实现,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组织的业务运行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给组织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事务处理系统不仅直接支持组织的各项基础业务活动的实现,并且也为组织内各层次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业务运行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组织中其他各类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
|
|
|
(3)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Data Acquir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DAMS)。安装于生产现场的自动化在线系统。它将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质量、故障信息转换为数字电信号,自动传送给计算机,如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流量、压力、温度监测系统,纺织企业中的织机转速、经停、纬停监测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息系统,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省去大量人工录入数据的工作,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
|
|
|
|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有时又叫数据处理系统(DPS)或事务处理信息系统(TPS),这是支持企业作业运行层日常操作的主要系统。它主要用来进行日常业务的记录、汇总、综合、分类。它的输入往往是原始单据,它的输出往往是分类或汇总的报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由于所处理的问题处于较低的管理层,因而问题比较结构化,也就是处理步骤比较固定。
|
|
|
(2)知识工作支持系统(Knowledge Work Support System, KWSS)。支持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律师、咨询专家等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工作。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新的信息和知识,如政策制定、产品创新与设计、公关创意等,这些工作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以促进新知识的创造,并将新的知识与技术集成到组织的产品、服务或管理中去。知识工作支持系统要具有强大的数据、图形、图像以及多媒体处理能力,能够在网络化条件下广泛应用多方面信息和情报资源,并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创造工具和手段。
|
|
|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适用于制造企业,是一个基于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新兴领域。它有机地集成了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生产(CAM)和柔性制造系统(FMS),不仅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而且还具有各种控制功能,并且集成于一个系统中,将产品的订货、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综合在一起,达到企业生产全过程整体化的目的。
|
|
|
|
(1)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DSS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80年代获得发展。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没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人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发挥,要求更高层次的系统来直接支持决策,基于这样的原因出现了DSS。DSS是支持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迅速而准确地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决策者明确目标,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
|
(2)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IS)。SIS是专为企业决策层设计的面向问题的信息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企业形成竞争策略,使企业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它通过人性化的“人机人”方式设计和战略信息资源规划设计,来增强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与控制能力。战略信息系统更为人性化的表现在于,系统通过可调整的预警条件设置、自动提示等功能,使决策者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风险,能够更为敏感;战略信息系统更能通过可调整的系统内部游戏规则(工作、业务流程等)设置,来提高企业决策、管理等各方面的规范性。战略信息系统与前面的EDPS,DSS等的重大区别就在于战略信息系统强调的重点从支持企业功能转移到支持形成与实现竞争策略。
|
|
|
(3)管理专家系统(Management Expert System,MES)。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其任务是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模拟人脑所从事的推理、学习、思考与规划等思维活动,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如医疗诊断、气象预报、运输调度和管理决策等问题。管理专家系统是用专家系统技术来解决管理决策中的非结构化问题。
|
|
|
管理专家系统把某个或几个管理决策专家解决某类管理决策问题的经验知识整理成计算机可表示的形式的知识,组织到知识库中,用人工智能程序模拟专家解决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组成推理机,从而能在与管理人员的会话中,像管理专家一样工作,提出高水平的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
|
|
|
信息系统的出现,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决策过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下面介绍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
|
|
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相对稳定的。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和依赖越来越高,信息系统从原来的非主导地位逐渐变为主导地位。同时,这种要求和依赖对信息系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
|
(1)促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传统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集权式金字塔型的层次结构,位于组织高层的领导靠下达命令指挥工作。他们主要从中层领导那里得到关于企业运作情况的信息,却难以得到迅速及时的基层信息。现在的信息系统已能向企业各类管理人员提供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以及各种经营分析和管理决策功能。当新信息系统建立后,高层领导可以方便地得到详尽的基层信息,许多决策问题也不必再由上层或专人解决。因此,对中层及基层的管理人员的需要将会减少。这种趋势导致企业决策权力向下层转移并且逐步分散化,从而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
|
|
|
(2)组织结构更加灵活和有效。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要求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灵活应变,实现对生产的经营管理。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部门,分支机构或管理人员可借助有关信息的分析与判断,直接对生产经营问题做出决定。这种组织结构在信息网络的环境下更加灵活和有效,因为它可以消除组织结构中的僵化和滞后效应。还有一些企业采用非固定型组织结构,借助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支持,迅速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市场,提高效益。
|
|
|
(3)虚拟办公室。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的普及,管理人员可在旅途中处理公务,和同事或上下级进行方便的联系,甚至在家中工作。近年来,一些公司取消了固定办公室,员工们在办公室里没有固定的座位,在任何办公桌上使用计算机就可以工作。这种办公室称为虚拟办公室。有些公司干脆称为虚拟组织。由于现代社会通信和信息交换的方便性,虚拟组织可像实体组织一样进行公司业务运作。
|
|
|
(4)增加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众多因素的快速变化,企业的对策不能仅停留在原管理过程处理速度提高等要求上,而应考虑运作方式及管理过程等的彻底重新设计,其中也包括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这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起因和基本思想。信息系统除了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作用外,还有促进企业运作方式和管理过程的变革等更深层次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遵循信息的规律,采用全新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安排合理的信息流转路径来实现的。因此,信息系统对企业流程重组起到关键作用,它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流程重组成功的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企业流程重组同步或交错开展,可以明显地提高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