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 2012年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8题      
  知识点: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联系   实体   概念设计
  关键词:   E-R   标识符   实体        章/节:   数据库技术基础       

 
假设某企业职工实体有属性:职工号、职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部门实体有属性:部门号、部门名称、电话,一个部门可以有多部电话。一个部门有多个职工,职工可以在部门之间调动,要求记录职工每次调动时的调入时间和调出时间。则职工和部门之间的联系属于(57),该联系具有的属性是(58),设计的一组满足4NF的关系模式为(59)。
 
 
  A.  工作时间
 
  B.  调入时间、调出时间
 
  C.  调出时间
 
  D.  没有属性
 
 
 

  相关试题:E-R模型          更多>  
 
  第34题    2019年上半年  
   30%
某本科髙校新建教务管理系统,支撑各学院正常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经过初步分析,系统中包含的实体有学院、教师、学生、课程等。..
  第34题    2011年上半年  
   58%
设有员工实体Employee (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其中,“家庭住址”..
  第64题    2022年上半年  
   62%
某学生想要设计一个博客系统,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阶段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E-R模型,其中的联系类型为(63),联系的属性为(64)。..
   知识点讲解    
   ·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 联系    · 实体    · 概念设计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E-R方法所得到的全局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的描述,并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为适合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处理,必须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E-R图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要素构成的,而关系模型中只有唯一的结构——关系模式,通常采用下述方法加以转换。
               实体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将E-R图中的实体逐一转换成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名对应关系模式的名称,实体的属性转换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就是关系的码。
               联系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E-R图中的联系有三种: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和多对多联系(*:*)。针对这三种不同的联系,转换方法如下:
               (1)一对一联系的转换。通常一对一联系不需要将其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只需要将联系归并到关联的两个实体的任一方,给待归并的一方实体属性集中增加另一方实体的码和该联系的属性即可,归并后的实体码保持不变。
               (2)一对多联系的转换。通常一对多联系也不需要将其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只需要将联系归并到关联的两个实体的多方,给待归并的多方实体属性集中增加一方实体的码和该联系的属性即可,归并后的多方实体码保持不变。
               (3)多对多联系的转换。多对多联系只能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关系模式的名称取联系的名称,关系模式的属性取该联系所关联的两个多方实体的码及联系的属性,关系的码是多方实体的码构成的属性组。
 
       联系
        在E-R模型中,联系用菱形表示,如上表所示。通常可在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注上联系的类型(1:1、1:*或*:*)。实体的联系分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反映数据在同一记录内部各字段间的联系。
               两个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
               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3类:一对一联系记为1:1,一对多联系记为1:*(或1:n),多对多联系记为*:*(或mn)。
               (1)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对应,反之亦然,则称A与B具有一对一联系。
               (2)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对应;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对应,则称A与B具有一对多联系。
               (3)*:*。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对应;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对应,则称A与B具有多对多联系。
               例如,下图表示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其含义如下:
               
               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上图(a)所示的E-R图表示:电影院里一个座位只能坐一个观众,因此观众与座位之间是一个1:1的联系,联系名为“V_S”。
               上图(b)所示的E-R图表示:部门DEPT和职工EMP实体集,若一个职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那么,这两个实体集之间应是一个1:*的联系,联系名为“D_E”。
               上图(c)所示的E-R图表示:工程项目PROJ和职工EMP实体集,若一个职工可以参加多个项目,一个项目可以由多个职工参加,那么,这两个实体集之间应是一个*:*的联系,联系名为“PR_E”。
               两个以上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两个以上不同实体集之间存在1:1:1、1:1:*、1:*:*和*:*:*的联系。例如,下图表示了三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三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上图(a)表示供应商Supp、项目Proj和零件Part之间的多对多(*:*:*)的联系,联系名为“SP_P”。表示供应商为多个项目供应多种零件,每个项目可用多个供应商供应的零件,每种零件可由不同的供应商供应的语义。
               上图(b)表示病房、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一对多对多(1:*:*)的联系,联系名为“P_D”。表示一个特护病房有多个病人和多个医生,一个医生只负责一个病房,一个病人只属于一个病房的语义。
               注意:三个实体集之间的多对多的联系和三个实体集两两之间的多对多的联系的语义是不同的。例如,供应商和项目实体集之间的“合同”联系,表示供应商为哪几个工程签了合同。供应商与零件两个实体集之间的“库存”联系,表示供应商库存零件的数量。项目与零件两个实体集之间的“组成”联系,表示一个项目有哪几种零件组成。
               同一实体集内的二元联系
               同一实体集内的各实体之间也存在1:1、1:*和*:*的联系,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见,职工实体集中的领导与被领导联系是1:*的,如下图(a)所示。但是,职工实体集中的婚姻联系是1:1的,如下图(b)所示。
               
               同一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实体
        从上表中可见,在E-R模型中实体用矩形表示,通常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可以区别于其他对象的“事件”或“物体”。例如,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实体。每个实体由一组特性(属性)来表示,其中的某一部分属性可以唯一标识实体,如职工号。实体集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集合,例如,学校所有教师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教师的集合可以定义为一个实体集;学生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学生的集合可以定义为另一个实体集。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对需求说明书提供的所有数据和处理要求进行抽象与综合处理,按一定的方法构造反映用户环境的数据及其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即用户的数据模型或企业数据模型。这种概念数据模型与DBMS无关,是面向现实世界的、极易为用户所理解的数据模型。为保证所设计的概念数据模型能正确、完全地反映用户的数据及其相互关系,便于进行所要求的各种处理,在本阶段设计中可吸收用户参与和评议设计。在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时,可先设计各个应用的视图,即各个应用所看到的数据及其结构,然后再进行视图集成,以形成一个单一的概念数据模型。这样形成的初步数据模型还要经过数据库设计者和用户的审查与修改,最后形成所需的概念数据模型。
        有关概念模型的建立,请阅读3.6.3节。对概念模型的要求是:
        (1)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它应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表达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及其复杂联系、用户对数据对象的处理要求和手段。
        (2)概念模型应简洁、明晰,独立于机器、容易理解、方便数据库设计人员与应用人员交换意见,使用户能积极地参与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3)概念模型应易于变动。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补充。
        (4)概念模型应很容易向关系、层次或网状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易于从概念模式导出与DBMS有关的逻辑模式。
   题号导航      2012年上半年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8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