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 2020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0题      
  知识点:   运维关键技术点   关键技术   运维
  章/节:   大型网站也背景知识       

 
大规模集群运维管理的关键技术点不包含(60)。
 
 
  A.  监控
 
  B.  故障管理
 
  C.  流程管理
 
  D.  自动化
 
 
 

 
  第60题    2018年下半年  
   67%
(60)属于分布式存储或计算存储集群。
  第60题    2019年下半年  
   77%
(60)是分布式存储、计算存储集群采用的技术。
 
   知识点讲解    
   · 运维关键技术点    · 关键技术    · 运维
 
       运维关键技术点
        首先是大规模集群管理问题。我们要明确集群的概念,集群不是泛指各功能服务器的总合,而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或功能的服务器、硬盘资源的整合(机器数大于两台),对于应用来说它就是一个整体,目前常规集群可分为:高可用性集群(HA),负载均衡集群(如LVS),分布式存储、计算存储集群(DFS,如Google GFS、Yahoo Hadoop),特定应用集群(某一特定功能服务器组合、如DB、Cache层等),目前互联网行业主要基于这四种类型;对于前两种类似,如果业务简单、应用上Post操作比较少,可以简单地采用四层交换机解决(如F5),达到服务高可用/负载均衡的作用,对于资源紧张的公司也有一些开源解决办法如lvs+ha,非常灵活;对于后两种,那就考验公司技术实力及应用特点了,第三种DFS主要应用于海量数据应用上,如邮件、搜索等应用,特别是搜索要求就更高了,除了简单海量存储,还包括数据挖掘、用户行为分析;如Google、Yahoo就能保存分析近一年的用户记录数据,而Baidu应该少于30天、Soguo就更少了。这些对于搜索准备性及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如何科学管理集群,有以下关键几点。
               监控
               主要包括故障监控和性能、流量、负载等状态监控,这些监控关系到集群的健康运行及潜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干预。
               (1)服务故障、状态监控:主要是对服务器自身、上层应用、关联服务数据交互监控;例如针对前端Web Server,就可以有很多种类型的监控,包括应用端口状态监控,便于及时发现服务器或应用本身是否崩溃、通过ICMP包探测服务器健康状态,更上层可能还包括应用各频道业务的监控,这些只是一部分,还有多种监控方式,依应用特点而定。还有一些问题需解决,如集群过大,如何高性能地进行监控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2)集群状态类的监控或统计,为合理管理调优集群提供数据参考,包括服务瓶颈、性能问题、异常流量、攻击等问题。
               故障管理
               (1)硬件故障问题。对于成百上千或上万机器的集群,服务器死机、硬件故障概率是非常大的,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服务硬件问题。死机、硬盘损坏、电源故障、内存故障、交换机故障等问题随时可能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设计网站架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将其视为常态;更多地依靠应用的冗余机制来规避这种风险,给系统工程师足够宽裕的处理时间。这就是考验运维工程师及网站架构师的地方了,好的设计能达到Google所描述的自恢复能力,如GFS,糟糕的设计就是一台服务器的死机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服务的连锁故障反映,直接对用户拒绝响应。
               (2)应用故障问题;可能是某一Bug被触发,或某一性能阈值被超越、攻击等情况不一而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对这些问题的预防性措施,不能想当然,它不会出问题,如真出问题了,如何应对?这需要运维工程师平时做足功夫,包括应急响应速度、故障处理的科学性、备用方案的有效性等。
               自动化
               简而言之,就是将我们日常手动进行的一些工作通过工具,系统自动来完成,解放我们的双手,例如:没有工具前,我们安装系统需要一台一台裸机安装,如2000台,可能需要10人/10天,而现在通过自动化工具,只需几个简单命令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如机器人类程序,自动完成以往每天人工干预的工作,使其自动完成、汇报结果,并具备一定的专家系统能力,能做一些简单的是/非判断、优化选择等。应该说,自动化运维是运维工程师职业化的一个追求,利己利公,虽然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不断变更的业务、不规范化的应用设计、开发模式、网络架构变更、IDC变更、规范变动等因素,都可能会对现有自动化系统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模块化、接口化等工作。自动化相关工作,是运维工程师的核心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价值的体现。
               总结一下运维中关键技术:大量高并发网站的设计方案;高可靠、高可伸缩性网络架构设计;网站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被黑?南北互联问题,动态CDN解决方案;海量数据存储架构。
 
       关键技术
        一个完整的嵌入式DBMS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包括主DBMS、同步服务器、嵌入式DBMS、连接网络等几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组成
        (1)嵌入式DBMS。嵌入式DBMS是一个功能独立的单用户DBMS。它可以独立于同步服务器和主DBMS运行,对嵌入式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同步服务器连接到主服务器上,对主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2)同步服务器。同步服务器是嵌入式数据库和主数据库之间的连接枢纽,保证嵌入式数据库和主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的主数据库及DBMS可以采用Oracle或Sybase等大型通用数据库系统。
        (4)连接网络。主数据库服务器和同步服务器之间一般通过高带宽、低延迟的固定网络进行连接。移动设备和同步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可以是无线局域网、红外连接、通用串行线或公众网等。
               移动DBMS的关键技术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好数据的一致性(复制性)、高效的事务处理和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1)数据的一致性。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数据终端之间以及与同步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断接。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操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移动数据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2)高效的事务处理。移动事务处理要解决在移动环境中频繁的、可预见的断接情况下的事务处理。为了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3)数据的安全性。许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设备是系统中数据管理或处理的关键设备,因此嵌入式设备上的DBS对存取权限的控制较严格。同时,许多嵌入式设备具有较高的移动性、便携性和非固定的工作环境,也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某些数据的个人隐私性又很高,因此在防止碰撞、磁场干扰、遗失、盗窃等方面对个人数据的安全性需要提供充分的保证。
               移动DBMS的特性
               移动DBMS的计算环境是传统分布式DBMS的扩展,它可以看做客户端与固定服务器结点动态连接的分布式系统。因此移动计算环境中的DBMS是一种动态分布式DBMS。由于嵌入式移动DBMS在移动计算的环境下应用在EOS之上,所以它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需求:
               (1)微核结构。考虑到嵌入式设备的资源有限,嵌入式移动DBMS应采用微型化技术实现,在满足应用的前提下紧缩其系统结构以满足嵌入式应用的需求。
               (2)对标准SQL的支持。嵌入式移动DBMS应能提供了对标准SQL的支持。支持SQL92标准的子集,支持数据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排序、分组等)、插入、更新、删除多种标准的SQL语句,充分满足嵌入式应用开发的需求。
               (3)事务管理功能。嵌入式移动DBMS应具有事务处理功能,自动维护事务的完整性、原子性等特性;支持实体完整性和引用完整性。
               (4)完善的数据同步机制。数据同步是嵌入式数据库最重要的特点。通过数据复制,可以将嵌入式数据库或主数据库的变化情况应用到对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支持多种连接协议。嵌入式移动DBMS应支持多种通信连接协议。可以通过串行通信、TCP/IP、红外传输、蓝牙等多种连接方式来实现与嵌入式设备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
               (6)完备的嵌入式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嵌入式移动DBMS应具有自动恢复功能,基本无须人工干预进行嵌入式数据库管理,并能够提供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可靠。
               (7)支持多种EOS。嵌入式移动DBMS应能支持Windows CE、Palm等多种目前流行的EOS,这样才能使嵌入式移动DBMS不受移动终端的限制。
               另外,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用户只用一台移动终端(如手机)就能对与它相关的所有移动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和管理。这就要求前端系统具有通用性,而且要求移动数据库的接口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前端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自动生成统一的事务处理命令,提交当前所连接的数据服务器执行。这样就有效地增强了嵌入式移动DBMS的通用性,扩大了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应用前景。
               在嵌入式移动DBMS中还需要考虑诸多传统计算环境下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对断接操作的支持、对跨区长事务的支持、对位置相关查询的支持、对查询优化的特殊考虑,以及对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对系统效率的考虑等。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诸如复制与缓存技术、移动事务处理、数据广播技术、移动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位置相关的数据处理及查询技术、移动信息发布技术、移动Agent等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会进一步促进嵌入式移动DBMS的发展。
 
       运维
        运维是运行维护的简称,是一种IT服务形态。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中,对运行维护服务(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给出的定义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运维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是对信息系统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相关的支持和服务。运维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基础设施、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依赖于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等信息系统,其范围可以是单个IT基础设施的运维,也可以是整体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总体运维。运维服务交付内容主要包括咨询评估、例行操作、响应支持和优化改善。
        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29264-2012)中,将运行维护服务分成基础环境运维、硬件运维服务、软件运维服务、安全运维服务、运维管理服务和其他运行维护服务六类,每类运维服务及其说明见下表。
        
        运维服务分类与代码
        
        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运维服务需要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并确保提供的运行维护服务符合与需方约定的质量要求。因此,具备相应运维服务能力是服务组织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比如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事故和问题经验、提供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手段、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提高组织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等等。在《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827.1-2012)中给出了供方运维服务的能力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四个关键要素: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每个要素通过关键指标反映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模型也给出了供方为持续提升运维能力的管理方法。
   题号导航      2020年下半年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