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架构设计师 > 2009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15题      
  知识点:   存储管理   网络存储技术   存储系统   管理子系统   数据存储   网络化
  关键词:   存储管理   存储设备   存储系统   数据   网络   子系统        章/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某公司欲构建一个网络化的开放式数据存储系统,要求采用专用网络连接并管理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子系统。针对这种应用,采用(15)存储方式最为合适。
 
 
  A.  内置式存储
 
  B.  DAS
 
  C.  SAN
 
  D.  NAS
 
 
 

 
  第15题    2013年下半年  
   48%
主机PC对某个域名进行查询,最终由该域名的授权域名服务器解析并返回结果,查询过程如下图所示。这种查询方式中不合理的是(15)。..
  第13题    2018年下半年  
   57%
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0,生成多项式G(x)=x5+x3+x+1,则计算出的CRC校验码为( )。
  第15题    2010年下半年  
   42%
网络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实施这5个阶段的合理顺序是(15).
   知识点讲解    
   · 存储管理    · 网络存储技术    · 存储系统    · 管理子系统    · 数据存储    · 网络化
 
       存储管理
        在虚拟存储器的管理中,涉及载入(调入)、放置(放入分区)和置换(swapping)等问题。
        (1)调入策略:即何时将一页或一段从外存中调入内存,通常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请求调入法,即需要使用时才调入;另一种是先行调入法,即将预计要使用的页/段先行调入内存。
        (2)放置策略:也就是调入后,放在内存的什么位置,这与内存管理基本上是一致的。
        (3)置换策略:由于实际内存是小于虚存的,因此可能会发生内存中已满,但需要使用的页不在内存中这一情况(称为缺页中断)。这时就需要进行置换,即将一些内存中的页淘汰到外存,腾出空间给要使用的页,这个过程也称为Swapping。
               置换算法
               常见的置换算法如下:
               (1)最优(Optimized,OPT)算法:选择淘汰不再使用或将来才使用的页,这是理想的算法,但难以实现,常用于淘汰算法的比较。
               (2)随机(Rand)算法:随机地选择淘汰的页,开销小,但可能选中立即就要访问的页。
               (3)先进先出(First In and First Out,FIFO)算法:选择淘汰在内存驻留时间最长的页,似乎合理,但可能淘汰立即要使用的页。另外,使用FIFO算法时,在未给予进程分配足够的页面时,有时会出现给予进程的页面数越多,缺页次数反而增加的异常现象,这称为Belady现象。例如,若某个进程访问页面的顺序(称页面访问序列)是432143543215,当进程拥有3个主存页面时,发生缺页率比拥有4个主存页面时要小。
               (4)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LRU)算法:选择淘汰离当前点时刻最近的一段内使用得最少的页。例如,若某个进程拥有3个主存页面,已访问页面的顺序是4314,现在如果要访问第2页,则需要淘汰第3页,因为第1、4页刚刚使用了。这个算法的主要出发点是,如果某页被访问了,则它可能马上就要被访问。OPT算法和LRU算法都不会发生Belady异常现象。
               局部性原理
               存储管理策略的基础是局部性原理,即进程往往会不均匀地高度局部化地访问内存。局部性分为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访问存储位置,很可能不久的将来还要访问;空间局部性是指存储访问有成组的倾向:当访问了某个位置后,很可能也要访问其附近的位置。
               根据局部性原理的特征性,Denning阐述了程序性能的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频繁访问的页面的集合。工作集理论指出,为使进程有效地运行,它的页面工作集应驻留内存中。否则,由于进程频繁地从外存请求页面,而出现称为“颠簸”(抖动)的过度的页面调度活动。此时,处理页面调度的时间超过了程序的执行时间。显然,此时CPU的有效利用率会急速下降。
               通常用两种等价的方法确定进程的工作集,一种是将工作集确定为在定长的页面访问序列(工作集窗口)中的页面集合,另一种是将工作集确定为在定长时间间隔中涉及页面的集合。工作集的大小依赖于工作集窗口的大小,在进程执行时,工作集会发生变化。有时,当进程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执行阶段时,工作集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不过在一个进程的执行过程中,工作集的大小处于稳定状态的时间基本上占绝大多数。
               另一种控制颠簸的技术是控制缺页率。操作系统规定缺页率的上下限,当一个进程的缺页率高于上限时,表明该进程需要更大的内存空间,则分配较多的内存页面给它,当进程的缺页率低于下限时,表明该进程占用的内存空间过大,可以适当地收回若干内存页面。
 
       网络存储技术
        目前,主流的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直接附加存储
                      DAS是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电缆直接连到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存储操作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因此,有些文献也把直接附加存储(DAS)称为SAS(Server 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
                      DAS的适用环境为: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
                      (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例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
                      (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时。
                      由于DAS直接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上,这导致它在传递距离、连接数量、传输速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因此,当存储容量增加时,DAS方式很难扩展,这是DAS升级的一个巨大瓶颈;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的读取都要通过服务器来处理,必然导致服务器的处理压力增加,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将大大降低;此外,当服务器出现宕机等异常时,也会波及到存储数据,使其无法使用。目前DAS基本被NAS所代替。
                      网络附加存储
                      采用网络附加存储(NAS)技术的存储设备不再通过I/O总线附属于某个特定的服务器,而是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NAS存储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NAS存储系统的结构
                      NAS存储设备类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它去掉了通用服务器的大多数计算功能,而仅仅提供文件系统功能,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并且为方便存储设备到网络之间以最有效的方式发送数据,专门优化了系统硬软件体系结构。NAS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离,其存储设备在功能上完全独立于网络中的主服务器,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访问不再需要文件服务器的干预,同时它允许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数据访问,所以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数据传输速率也很高。
                      NAS技术支持多种TCP/IP网络协议,主要是NFS(Net File System,网络文件系统)和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通用Internet文件系统)来进行文件访问,所以NAS的性能特点是进行小文件级的共享存取。在具体使用时,NAS设备通常配置为文件服务器,通过使用基于Web的管理界面来实现系统资源的配置、用户配置管理和用户访问登录等。
                      NAS存储支持即插即用,可以在网络的任一位置建立存储。基于Web管理,从而使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管理更加容易。NAS可以很经济地解决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但难以获得满意的性能。
                      存储区域网络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通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它没有采用文件共享存取方式,而是采用块(block)级别存储。SAN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将存储设备从传统的以太网中分离了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储区域网络SAN的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SAN存储系统的结构
                      根据数据传输过程采用的协议,其技术划分为FC SAN和IP SAN。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IBSAN技术。
                      (1)FC SAN。FC(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和SCSI接口一样,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而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支持热插拔、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它是当今最昂贵和复杂的存储架构,需要在硬件、软件和人员培训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FC 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分别是接口(SCSI、FC)、连接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和协议(IP、SCSI)。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它是专用、高速、高可靠的网络,允许独立、动态地增加存储设备,使得管理和集中控制更加简化。
                      FC SAN有两个较大的缺陷,分别是成本和复杂性,其原因就是因为使用了FC。在光纤通道上部署SAN,需要每个服务器上都要有FC适配器、专用的FC交换机和独立的布线基础架构。这些设施使成本大幅增加,更不用说精通FC协议的人员培训成本。
                      (2)IP SAN。IP SAN是基于IP网络实现数据块级别存储方式的存储网络。由于设备成本低,配置技术简单,可共享和使用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因而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在具体应用上,IP存储主要是指iSCSI(Internet SCSI)。作为一种新兴的存储技术,iSCSI基于IP网络实现SAN架构,既具备了IP网络配置和管理简单的优势,又提供了SAN架构所拥有的强大功能和扩展性。iSCSI是连接到一个TCP/IP网络的直接寻址的存储库,通过使用TCP/IP协议对SCSI指令进行封装,可以使指令能够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而过程完全不依赖于地点。
                      iSCSI优势的主要表现在于,首先,建立在SCSI、TCP/IP这些稳定和熟悉的标准上,因此安装成本和维护费用都很低;其次,iSCSI支持一般的以太网交换机而不是特殊的光纤通道交换机,从而减少了异构网络和电缆;最后,ISCSI通过IP传输存储命令,因此可以在整个Internet上传输,没有距离限制。
                      iSCSI的缺点在于,存储和网络是同一个物理接口,同时协议本身的开销较大,协议本身需要频繁地将SCSI命令封装到IP包中以及从IP包中将SCSI命令解析出来,这两个因素都造成了带宽的占用和主处理器的负担。但是,随着专门处理ISCSI指令的芯片的开发(解决主处理器的负担问题),以及10Gbps以太网的普及(解决带宽问题),iSCSI将有着更好的发展。
                      (3)IB SAN。IB(InfiniBand,无限带宽)是一种交换结构I/O技术,其设计思路是通过一套中心机构(IB交换机)在远程存储器、网络以及服务器等设备之间建立一个单一的连接链路,并由IB交换机来指挥流量。这种结构设计得非常紧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有效性,能缓解各硬件设备之间的数据流量拥塞。而这是许多共享总线式技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在共享总线环境中,设备之间的连接都必须通过指定的端口建立单独的链路。
                      IB主要支持两种环境:一是模块对模块的计算机系统(支持I/O模块附加插槽),二是在数据中心环境中的机箱对机箱的互连系统、外部存储系统和外部局域网/广域网访问设备。IB支持的带宽比现在主流的I/O载体(如SCSI、FC等)还要高,另外,由于使用IPv6的报头,IB还支持与传统Internet/Intranet设施的有效连接。用IB技术替代总线结构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建立了一个灵活、高效的数据中心,省去了服务器复杂的I/O部分。
                      IB SAN采用层次结构,将系统的构成与接入设备的功能定义分开,不同的主机可通过HCA(Host Channel Adapter,主机通道适配器)、RAID等网络存储设备利用TCA(Target Channel Adapter,目标通道适配器)接入IB SAN。
                      IB SAN主要具有如下特性:可伸缩的Switched Fabric互连结构;由硬件实现的传输层互连高效、可靠;支持多个虚信道;硬件实现自动的路径变换;高带宽,总带宽随IB Switch规模成倍增长;支持SCSI远程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协议;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抗毁性,支持热拔插。
                      网络存储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存储能力,提高存储性能。这些存储技术都能提供集中化的数据存储并有效存取文件;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并允许用户通过多个操作系统同时使用数据;都可以从应用服务器上分离存储,并提供数据的高可用性;同时,都能通过集中存储管理来降低长期的运营成本。
                      因此,从存储的本质上来看,它们的功能都是相同的。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区别正在变得模糊,所有的技术都在用户的存储需求下接受挑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系统的业务特点和要求(例如,环境要求、性能要求、价格要求等)进行选择。
 
       存储系统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的三层存储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存储器层次结构示意框图
               三层存储结构是高速缓存(Cache)、主存储器(Main Memory,MM)和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若将CPU内部寄存器也看作存储器的一个层次,那么存储器的层次分为4层。若有些计算机没有高速缓存,那么存储器的层次分为两层,即只有主存和辅存。
               存储器的分类
               1)按位置分类
               存储器按位置分类,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1)内存(主存):用来存储当前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速度快,容量小。
               (2)外存(辅存):用来存储目前不参与运行的数据,容量大但速度慢。
               2)按材料分类
               存储器按材料分类,可分为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光存储器。
               (1)磁存储器:用磁性介质做成的,如磁芯、磁泡、磁盘、磁带等。
               (2)半导体存储器:根据所用元件又可分为双极型和MOS型;根据是否需要刷新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3)光存储器:由光学、电学和机械部件等组成,如光盘存储器。
               3)按工作方式分类
               存储器按工作方式分类,可分为读写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1)读写存储器:既能读取数据也能存入数据的存储器。
               (2)只读存储器:根据数据写入方式,又可细分为固定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4)按访问方式分类
               存储器按访问方式分类,可分为按地址访问的存储器和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
               5)按寻址方式分类
               存储器按寻址方式分类,可分为随机存储器、顺序存储器和直接存取存储器。
               (1)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这种存储器可对任何存储单元存入或读取数据,访问任何一个存储单元所需时间都是相同的。
               (2)顺序存储器(SequentiallyAddressedMemory,SAM):访问数据所需时fi间与数据所在存储位置有关,磁带是典型的顺序存储器。
               (3)直接存取存储器(DirectAddressedMemory,DAM):采用介于随机存取和顺序存取之间的一种寻址方式。磁盘是一种直接存取控制器,它对磁道的寻址是随机的,而在一个磁道内,则是顺序寻址。
               相联存储器
               相联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其工作原理是把数据或数据的某一部分作为关键字,将该关键字与存储器中的每一单元进行比较,找出存储器中所有与关键字相同的数据字。
               高速缓冲存储器(可简称为高速缓存或缓存)可用在相联存储器中,在虚拟存储器中用来作段表、页表或块表存储器,还可以用在数据库和知识库中。
               高速缓存
               高速缓存(Cache)是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高速存储子系统。采用高速缓存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存储器的平均访问速度,使存储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Cache的存在对程序员是透明的。其地址变换和数据块的替换算法均由硬件实现。通常Cache被集成到CPU内,以提高访问速度,其主要特点是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1)Cache的组成
               Cache的组成如下图所示。Cache由两部分组成,即控制部分和缓存部分。缓存部分用来存放主存的部分复制信息。控制部分的功能是:判断CPU要访问的信息是否在Cache中,若在即为命中,若不在则没有命中。命中时直接对Cache寻址;未命中时,要按照替换原则,决定主存的一块信息放到Cache的哪一块里面。
               
               高速缓存的组成框图
               2)Cache中的地址映像方法
               因为处理机访问都是按主存地址访问的,而应从Cache中读写信息,因此这就需要地址映像,即把主存中的地址映射成Cache中的地址。地址映像的方法有3种,即直接映像、全相联映像和组相联映像。
               (1)直接映像就是主存的块与Cache中块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主存中的块只能存放在Cache的相同块号中。因此,只要主存地址中的主存区号与Cache中的主存区号相同,则表明访问Cache命中。一旦命中,以主存地址中的区内块号立即可得到要访问的Cache中的块。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地址变换很简单,缺点是灵活性差。
               (2)全相联映像允许主存的任一块可以调入Cache的任何一块的空间中。在地址变换时,利用主存地址高位表示的主存块号与Cache中的主存块号进行比较,若相同则为命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主存的块调入Cache的位置不受限制,十分灵活;其缺点是无法从主存块号中直接获得Cache的块号,变换比较复杂,速度比较慢。
               (3)组相联映像是前面两种方式的折中。具体做法是将Cache中的块再分成组。组相联映像就是规定组采用直接映像方式而块采用全相联映像方式。这种方式下,通过直接映像方式来决定组号,在一组内再用全映像方式来决定Cache中的块号。由主存地址高位决定主存区号,与Cache中区号比较可决定是否命中。主存后面的地址即为组号,但组块号要根据全相联映像方式,由记录可以决定组内块号。
               3)替换算法
               选择替换算法的目标是使Cache获得最高的命中率。常用的替换算法有以下几种。
               (1)随机替换(RAND)算法: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一个要替换的块号,将该块替换出去。
               (2)先进先出(FIFO)算法:将最先进入的Cache信息块替换出去。
               (3)近期最少使用(LRU)算法:将近期最少使用的Cache中的信息块替换出去。这种算法比先进先出算法要好些,但此法也不能保证过去不常用的将来也不常用。
               (4)优化替换(OPT)算法:先执行一次程序,统计Cache的替换情况。有了这样的先验信息,在第二次执行该程序时便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替换,达到最优的目的。
               4)Cache的性能分析
               若H为Cache的命中率,tc为Cache的存取时间,tm为主存的访问时间,则Cache的等效访问时间ta
               ta=Htc+(1-H)tm
               使用Cache比不使用Cache的CPU访问存储器的速度提高的倍数r可以用下式求得,即
               
               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是由主存、辅存、存储管理单元及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软件组成的存储系统。程序员使用该存储系统时,可以使用的内存空间远远大于主存的物理空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那么大的主存,故称其为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空间大小取决于计算机的访存能力而不是实际外存的大小,实际存储空间可以小于虚拟地址空间。从程序员的角度看,外存被看作逻辑存储空间,访问的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虚地址),虚拟存储器使存储系统既具有相当于外存的容量又有接近于主存的访问速度。
               虚拟存储器的访问也涉及虚地址与实地址的映像、替换算法等,这与Cache中的类似。前面讲的地址映像以块为单位,而在虚拟存储器中,地址映像以页为单位。设计虚拟存储系统需考虑的指标是主存空间利用率和主存的命中率。按存储映像算法,可将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分为以下3种。
               (1)页式虚拟存储器。以页为信息传送单位的虚拟存储器。为实现页式管理,须建立实页与虚页间的关系表,称为页表;在页表及变换软件的控制下,可将程序的虚拟地址变换为内存的实地址。页式虚拟存储器的优点是:页表硬件少,查表速度快;主存零头少。页式虚拟存储器的缺点是:分页无逻辑意义,不利于存储保护。
               (2)段式虚拟存储器。以程序的逻辑结构形成的段作为主存分配依据的一种管理方法。为实现段式管理,须建立段表;在段地址变换机构及软件的控制下,可将程序的虚拟地址变换为主存的实地址。段式虚拟存储器的优点是:段的界线分明;支持程序的模块化设计;易于对程序段的编译、修改和保护;便于多道程序的共享。段式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缺点是:主存利用率不高,查表速度慢。
               (3)段页式虚拟存储器。这是将段式虚拟存储器和页式虚拟存储器结合的一种管理方式。在这种虚拟存储器中,程序按逻辑结构分段,每一段再分成若干大小固定的页。程序的调入调出是按页进行的,而程序又可按段实现保护。这种管理方式兼有两者的优点,但地址变换速度比较慢。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用来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并且以文件的形式存储。CPU不能直接访问外存中的程序和数据,将其以文件为单位调入主存后方可访问。外存由磁表面存储器(如磁盘、磁带)及光盘存储器构成。
               1)磁盘存储器
               (1)磁盘存储器的构成。磁盘存储器由盘片、驱动器、控制器和接口组成。盘片用来存储信息;驱动器用于驱动磁头沿盘面径向运动以寻找目标磁道位置,驱动盘片以额定速率稳定旋转,并且控制数据的写入和读出;控制器接收主机发来的命令,将它转换成磁盘驱动器的控制命令,并实现主机和驱动器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及数据传送,以控制驱动器的读写操作;接口是主机和磁盘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逻辑。
               (2)磁盘存储器的种类。根据所用材质的不同,磁盘存储器分为软盘和硬盘。
               ①软盘。为了正确存储信息,将盘片划成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从外到里编号,最外一圈为0道,往内道号依次增加。沿径向的单位距离的磁道数称为道密度,单位为tpi。将一个磁道沿圆周等分为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段或扇区,每个扇区内可存放一个固定长度的数据块。磁道上单位距离可记录的比特数称为位密度,单位为bpi。因为每条磁道上的扇区数相同,而每个扇区的大小又一样,所以每个磁道都记录同样多的信息。又因为里圈磁道的圆周比外圈磁道的圆周小,所以里圈磁道的位密度要比外圈磁道的位密度高。最内圈的位密度称为最大位密度。
               磁盘容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非格式化容量,它是指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总位数;另一种是格式化容量,它是指各扇区中数据区容量的总和。计算公式分别为: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②硬盘。按盘片是否固定、磁头是否移动等指标,硬盘可分为移动磁头固定盘片的磁盘存储器、固定磁头的磁盘存储器、移动磁头可换盘片的磁盘存储器和温彻斯特磁盘存储器(简称温盘)。一个硬盘驱动器内可装多个盘片,组成盘片组,每个盘片都配有一个独立的磁头。所以记录面上相同序号的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面,其编号与磁道编号相同。文件存储在硬盘上时尽可能放在同一圆柱面上,或者放在相邻柱面上,这样可以缩短寻道时间。
               2)光盘存储器
               (1)光盘存储器的类型。根据性能和用途,可分为只读型光盘、只写一次型光盘和可擦除型光盘。
               (2)光盘存储器的组成及特点。光盘存储器由光学、电学和机械部件等组成。特点是: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采用非接触式读写信息;信息可长期保存;采用多通道记录时数据传输率可超过200Mb/s;制造成本低;对机械结构的精度要求不高;存取时间较长。
               磁盘阵列技术
               磁盘阵列是由多台磁盘存储器组成的、快速大容量且高可靠的外存子系统。现在常见的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磁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的。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如下表所示。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对布线电缆进行端接及配线管理的子系统,通常设置在楼层的接线间内。
        管理子系统由各种交连设备(双绞线跳线架、光纤跳线架)以及集线器和交换机等交换设备组成。交连设备通过水平布线子系统连接到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集线器或交换机与交连设备之间通过短线缆互连,这些短线称为跳线。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用来表示存储数据。通常,一个流入加工的数据流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消失了,而它的某些数据(或全部数据)可能被加工成输出数据流,流向其他加工或外部实体。除此之外,在软件系统中还常常要把某些信息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这时可以使用数据存储。每个数据存储都有一个定义明确的名字标识。可以有数据流流入数据存储,表示数据的写入操作;也可以有数据流从数据存储流出,表示数据的读操作;还可以用双向箭头的数据流指向数据存储,表示对数据的修改。
 
       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题号导航      2009年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15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