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2023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4题      
  知识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CPU   操作系统
  关键词:   CPU   操作系统        章/节: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是指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同时并行运行,而()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只是单CPU模拟双CPU来平衡程序运行性能,这两个模拟出来的CPU是不能分离的,只能协同工作。
 
 
  A.  虚拟化技术 多任务 超线程技术
 
  B.  超线程技术 虚拟化技术 多任务
 
  C.  虚拟化技术 超线程技术 多任务
 
  D.  多任务 虚拟化技术 超线程技术
 
 
 

 
  第2题    2014年上半年  
   28%
(2)不属于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第1题    2014年上半年  
   52%
结构化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将信息系统软件生命大致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5个阶段..
  第1题    2020年下半年  
   27%
()使系统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知识点讲解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CPU    · 操作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开发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依次进行。
        结构化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有:
        .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结构化方法的缺点有:
        .开发周期长。
        .文档、设计说明烦琐,工作效率低。
        .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
        .如果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可能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难度加大。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由美国Yourdon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简单实用、使用很广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与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构化设计(SD)方法衔接起来使用,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单纯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功能分解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其核心特征是“分解”和“抽象”,下层是上层的分解,上层是下层的抽象。
        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原型法
        原型法在很难全面准确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本着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
        .实际可行。
        .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分类如下:
        .抛弃型原型:此类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放弃不用了。
        .进化型原型:此类原型的构造从目标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基本需求出发,通过修改和追加功能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最终系统。
        原型法的特点如下:
        .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
        .系统开发计划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
        .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3.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如下:
        .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
        .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方式。
        .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而消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传递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
        .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借助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机制获得其父类的特征。
        .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构成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
        在系统开发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需要将多种开发方法进行组合应用,具体组合形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结合使用。
        .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使用。
        .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使用。
 
       CPU
        CPU即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刚才所列的系统性能评价指标都是围绕CPU的。当然,这些指标的评价结果是建立在CPU与其他系统部件(如内存)的协同工作的基础上的。单就CPU而言,考察它在系统中的工作性能要关注CPU利用率、队列长度、每秒中断次数,等。
 
       操作系统
        编写嵌入式软件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编写内核;二是使用现成的操作系统。如果嵌入式软件只需要完成一项非常小的工作,例如在电动玩具、空调中,就不需要一个功能完整的操作系统。但如果系统的规模较大、功能较复杂,那么最好还是使用一个现成的操作系统。可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操作系统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开发项目的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工具。有些实时操作系统只支持该系统供应商的开发工具,因此,还必须从操作系统供应商处获得编译器、调试器等;而有的操作系统应用广泛,且有第三方工具可用,因此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2)操作系统向硬件接口移植的难度。操作系统到硬件的移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按期完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选择那些可移植性程度高的操作系统,以避免因移植带来的种种困难。
        (3)操作系统的内存要求,有些操作系统对内存有较大要求。
        (4)操作系统的可剪裁性、实时性能等。
   题号导航      2023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4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