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9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4题      
  知识点:   安全性基本概念和特征   信息安全   一致性
  关键词:   篡改   数据   信息安全   安全        章/节: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分别属于信息安全的( )基本要素。
 
 
  A.  可用性、可控性
 
  B.  可用性、完整性
 
  C.  机密性、完整性
 
  D.  机密性、可审查性
 
 
 

 
  第24题    2018年上半年  
   15%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包括真实性、机密性、不可抵赖性、可审査性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属于( )。
  第57题    2014年上半年  
   50%
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控制、人员及管理控制和( )。
  第19题    2014年上半年  
   22%
通过( )不能减少用户计算机被攻击的可能性。
   知识点讲解    
   · 安全性基本概念和特征    · 信息安全    · 一致性
 
       安全性基本概念和特征
        信息安全是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的保护。
        信息具有三个特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信息的机密性是防止信息暴露给未授权的人或系统质量或状态,只确保具有权限和特权的人才可以访问信息的特定集合,而未被授权的人则被禁止获得访问权。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完整而未被腐蚀的质量和状态,在信息被暴露使其被腐蚀、损毁、破坏或其他真实状态被破坏时,信息的完整性就受到了威胁。信息的可用性使需要访问信息的用户可以在不受干涉和阻碍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访问并按所需格式接受它,这里的用户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另一个计算机系统,同时并不是说信息对任意用户都是可访问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信息访问授权的验证。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系统结构安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元素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安全技术、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的总和。
        现代信息系统架构在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网络系统之上,所以信息安全也要涵盖这几方面。信息系统安全的内涵是: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中进行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的,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和管理规程的有机集合。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5个基本要素为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
        (1)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受权的实体或进程。
        (2)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3)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
        (4)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5)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随着信息交换的激增,安全威胁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信息保密的需求也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领域迅速扩展到民用和商用领域。所谓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威胁的具体实现。安全威胁分为两类:故意(如黑客渗透)和偶然(如信息发往错误的地址)。
        典型的安全威胁举例如下表所示。
        
        典型的安全威胁
 
       一致性
        在讨论一致性之前,先看一下CAP理论。它作为一种理论依据,使得在不同应用中,对一致性也有了不同的要求。CAP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三个特点最多只能三选二。
        一致性意味着系统在执行了某些操作后仍处在一个一致的状态,这点在分布式的系统中尤其明显。比如某用户在一处对共享的数据进行了修改,那么所有有权使用这些数据的用户都可以看到这一改变。简言之,就是所有的结点在同一时刻有相同的数据。
        可用性指对数据的所有操作都应有成功的返回。高可用性则是在系统升级(软件或硬件)或在网络系统中的某些结点发生故障的时候,仍可以正常返回。简言之,就是任何请求不管成功或失败都有响应。
        分区容忍性这一概念的前提是在网络发生故障的时候。在网络连接上,一些结点出现故障,使得原本连通的网络变成了一块一块的分区,若允许系统继续工作,那么就是分区可容忍的。
        在数据库系统中,事务的ACID属性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比如银行系统中,转账就是一个事务,从原账户扣除金额,以及向目标账户添加金额,这两个数据库操作的总和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具有原子的不可拆分特性,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中的总金额没有变化。
        然而,这些ACID特性对于大型的分布式系统来说,是和高性能不兼容的。比如,你在网上书店买书,任何一个人买书这个过程都会锁住数据库直到买书行为彻底完成(否则书本库存数可能不一致),买书完成的那一瞬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书的库存减少了一本(这也意味着两个人不能同时买书)。这在小的网上书城也许可以运行得很好,可是对Amazon这种网上书城却并不是很好。
        而对于Amazon这种系统,它也许会用Cache系统,剩余的库存数也许是几秒甚至几个小时前的快照,而不是实时的库存数,这就舍弃了一致性。并且,Amazon可能也舍弃了独立性,当只剩下最后一本书时,也许它会允许两个人同时下单,宁愿最后给那个下单成功却没货的人道歉,而不是整个系统性能的下降。
        由于CAP理论的存在,为了提高性能,出现了ACID的一种变种BASE(这四个字母分别是Basically Available,Soft—state,Eventual consistency的开头字母,是一个弱一致性的理论,只要求最终一致性):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
        .Soft state:软状态,可以理解为“无连接”的,而与之相对应的Hard state就是“面向连接”的。
        .Eventual consistency:最终一致性,最终整个系统(时间和系统的要求有关)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
        在BASE中,强调可用性的同时,引入了最终一致性这个概念,不像ACID,其并不需要每个事务都是一致的,只需要整个系统经过一定时间后最终达到一致。比如Amazon的卖书系统,也许在卖的过程中,每个用户看到的库存数是不一样的,但最终卖完后,库存数都为0。再比如SNS网络中,C更新状态,A也许可以1分钟就看到,而B甚至5分钟后才看到,但最终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个更新。
        具体地说,如果选择了CP(一致性和分区容忍性),那么就要考虑ACID理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石,事务的四个特点)。如果选择了AP(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那么就要考虑BASE系统。如果选择了CA(一致性和可用性),如Google的bigtable,那么在网络发生分区的时候,将不能进行完整的操作。
        ACID理论和BASE的具体对比如下表所示。
        
        ACID和BASE的对比表
   题号导航      2019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4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