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 2019年下半年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0题      
  知识点:   网络层   OSI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
  章/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       

 
OSI体系结构中,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功能的是(20)。
 
 
  A.  传输层
 
  B.  网络层
 
  C.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
 
 
 

 
  第65题    2016年上半年  
   28%
传输经过SSL加密的网页所采用的协议是(65)。
  第2题    2018年上半年  
   2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的第3层和第5层分别为(2)。
  第7题    2017年上半年  
   39%
HTTPS使用(7)协议对报文进行封装。
   知识点讲解    
   · 网络层    · OSI体系结构    · 体系结构
 
       网络层
        为传输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交互网络数据传送功能,使得传输层摆脱路由选择、交换方式、拥挤控制等网络传输细节;可以为传输层实体建立、维持和拆除一条或多条通信路径;对网络传输中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差错予以报告。
 
       OSI体系结构
               协议的概念
               协议是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协议总是指某一层协议,准确地说,它是为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而制订的有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通常,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3个要素组成。
               (1)语法:控制信息或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网络体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以功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基础。
               (2)第n层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能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3)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4)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基本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又称ISO OSI RM参考模型。"开放"这个词表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互连(相互连接,也称互联)。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连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包括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用以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并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各层标准的制定;OSI的服务定义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抽象接口和交互用的服务原语;OSI的各层协议规范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及何种过程来解释该控制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OSI参考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在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网络中的设备只有与OSI的有关协议相一致时才能互连。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层与层之间进行对等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是保证点到点链路在光、电和机械上可以传送数据流。它定义了物理链路的电气和机械特性,以及激活、维护和关闭这条链路的各项操作。处理的信息单位是比特(bit)。特征参数包括电压、数据传输率、最大传输距离、物理连接媒体等。
               2)数据链路层
               为区分和标识不同的网络设备,引入了物理地址的概念;物理链路有时会出现错误,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就是在物理层的基础上,将数据流进行包装组织,使有差错的物理链路转化成为没有错误的数据链路。它将比特流收集起来,按包处理数据。特征参数包括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警告机制、所传数据帧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
               3)网络层
               网络层也叫网间层,对于各种不同底层技术的网络,为了隐藏物理网络细节,引入了逻辑地址(IP地址)这个概念,即对各网络中每个网络接口,无论基于何种底层技术,都可用逻辑地址来编号。类似地,也引入了包(Packet)这个概念,来隐藏不同物理网络数据链路层的不同数据传送模式。通过逻辑信道技术,网络层解决了链路复用的问题,路由和寻址概念的引入和实现,使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
               4)传输层
               网络层关心的是"点到点"的逐点传递,传输层关注的是"端到端"的最终效果。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的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以互联,但它们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各不相同。传输层要负责隐藏各通信子网的差异,通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最终为会话层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主要是与会话层之间的界面端口。
               5)会话层
               会话层用于建立、管理及终止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会话。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层连接到传输层的映射、会话连接的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会话连接与释放、会话连接管理和差错控制等。
               6)表示层
               不同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表示层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完成应用层数据所需的任何转换,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表示层定义一系列代码和代码转换功能,保证源端数据在目的端同样能被识别,如文本数据的ASCII码、表示图像的GIF或表示动画的MPEG等。
               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这些服务(称为服务元素)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可称为服务元素;有些服务元素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服务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
 
       体系结构
        RPR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RPR采用了双环结构,由内层的环1和外层的环0组成,每个环都是单方向传送。相邻工作站之间的跨距包含传送方向相反的两条链路。RPR支持多达255个工作站,最大环周长为2000km。
        
        RPR体系结构
   题号导航      2019年下半年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