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 2019年上半年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21题      
  知识点:   零缺陷   六西格玛管理   流程管理   质量成本
  关键词:   六西格玛   质量成本        章/节:   质量管理理论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方法,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关于六西格玛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六西格玛遵循五步循环改进法,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回顾
 
  B.  六西格玛人员包括绿带、黑带和黑带大师
 
  C.  六西格玛中过程能力用西格玛来度量,西格玛越大过程波动越小
 
  D.  六西格玛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改进
 
 
 

 
  第23题    2022年上半年  
   91%
质量管理方法不包括()
  第40题    2017年下半年  
   48%
质量管理常见的方法有:PDCA循环、( )等。
  第21题    2020年下半年  
   79%
关于零缺陷管理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1)。
   知识点讲解    
   · 零缺陷    · 六西格玛管理    · 流程管理    · 质量成本
 
       零缺陷
        20世纪70年代曾参加美国马丁导弹计划的克劳斯比(1926-2002),在工作的需求下提出“零缺陷(ZD)”的概念,他的名言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即差错不一定必须发生)”,“质量是免费的(即提高质量之效益可以大于其花费)”等。如果质量仅仅被当作是一个控制系统,那么它永远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进,质量不仅是一个控制系统,它更是一个管理功能(克劳斯比《质量无泪》1984)。克劳斯比的质量改进过程是以下列4项质量管理原理为基础的:
        .质量应定义成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优秀。
        .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是预防不合格,而不是对不合格进行评估。
        .工作标准应该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行。
        .以不合格付出的代价来衡量质量,而不是用不合格的百分比来衡量质量。
 
       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6σ)是一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6210~66800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
        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6σ改进遵循五步循环改进法,即DMAIC模式(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定义: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
        .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6σ人员包括绿带、黑带和黑带大师。绿带(Green Belt)的工作是兼职的,他们经过培训后,将负责一些难度较小项目小组,或成为其他项目小组的成员。黑带(Black Belt)来源于军事术语,指那些具有精湛技艺和本领的人。黑带是6σ变革的中坚力量。对黑带的认证通常由外部咨询公司配合公司内部有关部门来完成。黑带由企业内部选拔出来,全职实施6σ管理,在接受培训取得认证之后,被授予黑带称号,担任项目小组负责人,领导项目小组实施流程变革,同时负责培训绿带。黑带大师是6σ管理专家的最高级别,其一般是统计方面的专家,负责在6σ管理中提供技术指导。他们必须熟悉所有黑带所掌握的知识,深刻理解那些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和数学计算方法,能够确保黑带在实施应用过程中的正确性。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功能应实现IT运维管理中所要求的管理流程,并对其进行监控,确保运维服务质量。流程管理功能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对运维流程进行管控,按照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调用必要的资源,保证处理时限,确保服务质量,支持对故障和服务申请的跟踪,确保所有的故障和服务申请能够以闭环方式结束;二是利用运维管理系统固化运维服务的工作流程,提供标准的、统一的服务规范,提供灵活的流程定制功能。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负责记录、快速处理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中的突发事件。事件管理应支持自定义事件级别、事件分类,提供方便的事件通知功能,支持对事件进行灵活的查询统计,并可以详细记录事件处理的全过程,便于跟踪了解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事件管理应支持以下功能。
               (1)支持事件记录的创建、修改和关闭。
               (2)支持向事件记录输入描述和解决方案信息,支持创建事件记录时自动记录创建时间、创建日期和事件流水号。
               (3)支持将事件记录自动分派到相应支持组和个人。
               (4)提供对事件记录的查询功能。
               (5)支持灵活定制相关报表,可利用历史事件记录生成管理报表。
               (6)支持与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等其他管理流程的集成。
               事故管理
               针对所有事件中的事故事件,运维管理系统应对采集到的事故事件支持以下功能:事故查询、事故与客户信息关联、事故统计、事故确认、事故同步、事故升级、事故清除、事故通知、事故知识库关联等。
               (1)事故查询。运维管理系统支持多种条件组合的基本事故查询和统计功能,查询和统计功能针对当前事故和历史事故进行,并且应能根据事故源、事故级别、状态、类型、发生时间等组合条件对事故信息进行过滤查询。
               (2)事故与客户信息关联。运维管理系统应支持事故和客户信息的关联,根据事故对象自动获取客户的名称、联系人信息及SLA签约信息,并结合SLA签约信息确定事故的级别和后续处理策略。
               (3)事故同步。运维管理系统应具有事故同步的功能,当由于某些因素造成运维管理系统与IT资源的事故信息不同步时,可以启动同步功能,完成事故信息的同步。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向被管系统主动请求网络的当前活跃事故信息,或者请求某一时间段的事故信息。
               (4)事故确认。运维管理系统应提供事故确认的功能。运维管理系统应能对单个事故或符合条件的一组事故进行确认。
               (5)事故升级。对单位时间内频次过高或历时过长(门限可由用户设置)的事故自动提高事故级别,从而保证事故信息的有效性。运维管理系统应提供界面,可以由用户对事故升级的条件进行灵活配置。
               (6)事故清除。运维管理系统应具有事故清除的功能。事故清除功能应支持两种清除方式:自动清除和手工清除。自动清除是指运维管理系统能自动将超过事故保存时间的历史事故记录删除,而手工清除是指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对用户选定的事故进行清除。
               (7)事故统计。运维管理系统应具有事故统计功能。运维管理系统应能以报表、图形等形式根据事故对象、事故类型、事故级别、事故产生的时间等条件对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
               (8)事故通知。运维管理系统提供事故通知条件的设置,包括事故时间范围、事故级别、类型、事故设备等。运维管理系统支持查询、增加、删除、修改事故通知条件的功能,允许创建多个通知条件;运维管理系统提供将事故通知条件关联到相关的运维人员的功能,一个事故通知条件应可以关联到多个运维人员,并提供对E-mail和短信通知方式的设置。当出现事故时,运维管理系统会自动根据事故通知条件通过特定手段(如E-mail或短信)通知相关的运维人员。
               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流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问题和事故的再次发生,并将未能解决的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系统应支持以下功能。
               (1)支持问题记录的创建、修改和关闭,创建问题记录时自动记录创建时间、日期。
               (2)支持对事件、问题和已知错误的区分。
               (3)支持自动分派问题记录到定义的支持组或个人。
               (4)支持对问题记录定义严重等级和影响等级。
               (5)支持对问题记录的跟踪和监控。
               (6)支持生成可定制的管理报表。
               (7)支持向问题记录输入描述和解决方案信息。
               (8)提供对问题记录的查询功能。
               (9)支持与变更管理、配置管理、事件管理等其他管理流程的集成。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负责核实IT基础设施、应用和用户终端环境中实施的变更,以及配置项之间的关系是否已经被正确记录下来,监控IT组件的运行状态,以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能够准确地反映现存配置项的实际版本状态。
               配置管理相关的内容包括:分析现有信息,确定所需工具和资源,选择和识别配置构架,创建配置项,记录所有的IT基础设施组件及其相互关系(包含组件所有人、状态及可用的文档等),通过认可记录和监控已授权及确认的配置项来确保配置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核实配置项的存在性和准确性,根据配置项的使用情况产生趋势和发展的报告,为其他管理流程提供可靠的信息等。
               配置管理应追踪和监控基础设施及其状态,记录管理对象的相互关系,为事件、问题与变更管理等提供相关的设备系统信息,应能帮助事件管理、问题管理中的故障和问题正确快速解决,应能帮助评估变更影响并快速解决。
               配置管理应确保客户所有配置元素及其配置信息得到有效完整的记录和维护,包括各配置元素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
               配置管理子系统应支持以下功能。
               (1)支持对配置项的登记和变更管理。
               (2)支持对配置项属性的记录,如序列号、版本号、购买时间等。
               (3)支持配置项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4)支持配置项及其关系的可视化呈现。
               (5)支持对配置管理数据库访问权限的控制。
               (6)支持对配置项变更的历史审计信息的记录和查询。
               (7)支持配置项的状态管理。
               (8)支持针对配置项的统计报表。
               (9)支持与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等其他管理流程的集成。
               (10)配置管理与其他流程的集成要求。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实现所有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变更,变更管理应记录并对所有要求的变更进行分类,应评估变更请求的风险、影响和业务收益。其主要目标是以对服务最小的干扰实现有益的变更。系统应支持以下功能。
               (1)创建并记录变更请求:系统应支持信息的输入,并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方可提交变更请求。
               (2)审查变更请求:系统应支持对变更请求进行预处理,过滤其中完全不切实际的、不完善的或之前已经提交或被拒绝的变更请求。
               (3)变更请求的分类和划分优先级:系统应支持基于变更对服务和资源可用性的影响决定变更的类别,依据变更请求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划分。
               (4)系统应支持对变更请求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支持在变更全程控制相关人员对变更请求的读、写、修改及访问。
               (5)系统应支持将变更请求分派到合适的授权人员。
               (6)系统应支持对变更请求的审批流程,并支持对变更请求的通知和升级处理。
               (7)系统应提供可定制的管理报表,方便按类型、级别对变更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变更实施的成功率、失败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8)支持与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等其他管理流程的集成。
               发布管理
               发布管理负责对硬件、软件、文档、流程等进行规划、设计、构建、配置和测试,以便为实际运行环境提供一系列的发布组件,并负责将新的或变更的组件迁移到运行环境中。其主要目标是保证运行环境的完整性被保护及正确的组件被发布。系统应支持以下功能。
               (1)支持发布的分发和安装。
               (2)支持与配置管理、变更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等流程的集成。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流程负责搜集、分析、存储和共享知识及信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确保提供可靠和安全的知识及信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质量。知识管理应支持以下功能。
               (1)添加知识:提供支持人员提交经验和知识输入的接口或界面,支持Word/Excel/TXT等格式文档作为附件的输入。
               (2)支持知识库的更新。
               (3)查询知识:提供完善的查询功能,如查询关键字、知识列表等。
               (4)提供模糊匹配、智能查询、点击统计等增强功能。
 
       质量成本
        企业为了获得利润,需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测试。在质量方面的投资会产生利润,例如,提高产品质量会提高公司的声誉,使产品交付之后的维护成本减少,避免用户的报怨。测试是一种带有风险性的管理活动,减少企业在未来因为产品质量低劣而花费不必要的成本。
               质量成本要素
                      一致性成本(Cost of Conformance)
                      一致性成本是指用于保证软件质量的支出,包括预防成本(prevention cost)和测试预算,如测试计划、测试开发、测试实施费用。测试预算被称为审查费(appraisal cost):
                      CConformance=CPrevention+CAppraisal
                      非一致性成本(Cost of Nonconformance)
                      非一致成本是由出现的软件错误和测试过程故障(如延期、劣质的测试发布)引起的。这些问题会导致测试返工、补测、延迟。追加测试时间和资金就是一种由于内部故障引起的非一致成本。非一致成本还包括外部故障(软件遗留错误影响客户)引起部分。这些成本还包括技术支持小组预算,错误修正花费、产品收回、赔偿和销售成本。
                      CNonconformance=CInter-failure+CExter- failure
                      一般情况下,外部故障非一致成本要大于一致性成本与内部故障非一致成本之和。即:
                      CExter- failure>CPrevention+CAppraisal+CInter-failure
               质量成本计算
               质量成本=一致性成本+非一致性成本,即:
               Cquality=CConformance+CNonconformance
   题号导航      2019年上半年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21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