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59题      
  知识点:   计费管理   配置管理   网络资源管理与维护   性能管理   维护
  关键词:   计费管理   配置管理   网络维护管理   性能管理   网络   维护        章/节: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网络维护管理有5大功能,它们是网络的失效管理、网络的配置管理、网络的性能管理、(59)、网络的计费管理
 
 
  A.  网络的账号管理
 
  B.  网络的安全管理
 
  C.  网络的服务管理
 
  D.  网络的用户管理
 
 
 

 
  第60题    2018年上半年  
   23%
在网络资源管理中,识别网络资源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下面选项中,( )不属于网络资源。
  第59题    2020年下半年  
   41%
网络配置管理主要渉及()的设置、转换、收集和修复等信息。
  第59题    2009年下半年  
   54%
网络设备管理是网络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网络设备中,网关属于(59)。
   知识点讲解    
   · 计费管理    · 配置管理    · 网络资源管理与维护    · 性能管理    · 维护
 
       计费管理
               计费管理的概念
               IT服务计费管理是负责向使用IT服务的客户收取相应费用的流程,它是IT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真正实现企业IT价值透明化、提高IT投资效率的重要手段。
               组织为了向业务部门(客户)收费,根据设立责任中心的政策需要,必须将IT部门设立为相应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如果着重考核IT服务部门的成本和费用支出、IT服务部门不形成收入或者不考核其收入的情况下,可以设立成本中心。如果IT服务部门被看作一个单独的组织单位来衡量其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利润,则可以将IT服务部门设立为利润中心。
               通过向客户收取IT服务费用,一般可以迫使业务部门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需求、降低总体服务成本,并有助于IT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关注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服务项目。因此,从上述意义上来说,IT服务计费子流程通过构建一个内部市场并以价格机制作为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使客户和用户自觉地将其真实的业务需求与服务成本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IT投资的效率。
               计费管理的策略
               良好的收费/内部核算体系可以有效控制IT服务成本,促使IT资源的正确使用,使得稀缺的IT资源用于最能反映业务需求的领域。一般一个良好的收费/内部核算体系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有适当的核算收费政策。
               (2)可以准确公平地补偿提供服务所负担的成本。
               (3)树立IT服务于业务部门(客户)的态度,确保组织IT投资的回报。
               (4)考虑收费/核算对IT服务的供应者与服务的使用者两方面的利益,核算的目的是优化IT服务供应者与使用者的行为,最大化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实施收费/内部核算,组织内部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政策,来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即制定收费政策,否则实施收费是不会成功的。制定的收费政策一般要求要简单、公平、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制定过程应注意以下方面。
               (1)信息沟通。与IT服务的客户管理层沟通其消费的IT服务的成本及应收取的费用。
               (2)灵活价格政策。服务收费标准可以根据情况每年调整。由于每年IT服务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如果某项服务需求大增时,IT服务提供者需要进行投资,这时会调整IT服务的价格,以弥补新的IT投入。
               (3)收费记录法。提供IT服务时,每次都要向客户开出发票,写明应收取的费用,但并不真正要求客户支付。这种方法主要是为IT部门实行以利润为中心,真正实现收费积累经验,熟悉IT核算过程以及收费控制等,并及时改正、弥补失误;同时也让IT服务客户逐渐习惯IT服务收费。这种方法最终要收取费用,否则,IT会计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计费定价方法
               为IT服务定价是计费管理的关键问题,其中涉及下列主要问题:确定定价目标、了解客户对服务的真实需求、准确确定服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确定内部计费的交易秩序。
               价格策略不仅影响到IT服务成本的补偿,还影响到业务部门对服务的需求。灵活适当的价格政策不仅可以补偿服务成本,而且可以为新的服务的推出提供充足的资金。分散经营的组织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转移价格对于提供服务或产品的生产部门来说代表收入,对于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部门来说则代表成本。因此,转移价格会影响到这两个部门的获利水平,使得部门经理非常关心转移价格的制定,并会经常引起争论。制定转移价格的目的有两个: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转嫁,使每个责任中心都能作为单独的组织单位进行业绩评价;作为一种价格引导各级部门采取明智的决策,IT部门据此确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业务部门据此确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常见的定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成本法。服务价格以提供服务发生的成本为标准,成本可以是总成本,包括折旧等,也可以是边际成本,即在现有IT投资水平下,每增加一单位服务所发生的成本。
               (2)成本加成定价法。IT服务的价格等于提供服务的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
               IT服务价格=IT服务成本+X%
               其中X%是加成比例。这个比例是由组织设定的,它可以参照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并考虑IT部门满足整个组织业务目标的需要情况适当调整而定。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的专用服务项目,可以有效地保护服务提供者的利益。
               (3)现行价格法。参照现有组织内部其他各部门之间或外部的类似组织的服务价格确定。这种方法要求必须能够找到参照物。
               (4)市场价格法。IT服务的价格按照外部市场供应的价格确定,IT服务的需求者可以与供应商就服务的价格进行谈判协商。
               (5)固定价格法。也叫合同价格法。IT服务的价格是在与客户谈判的基础上由IT部门制定的,一般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
               计费数据收集
               该子流程的顺利运作需要以IT会计核算子流程为基础。
               成本核算是跟踪监测IT部门或组织的费用是如何形成的书面记录。包括各种分类账,由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记录非常重要,它是人们认识、识别与IT部门有关的成本,了解费用的去向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向企业内部及外部客户提供每一项服务的成本,指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资金的去向,提供IT成本效益分析或投资回报分析数据,描述成本的变化趋势。
               成本核算最主要的工作是定义成本要素,成本要素是成本项目的进一步细分,例如,硬件可以再分为办公室硬件、网络硬件以及中心服务器硬件。这有利于被识别的每一项成本都被较容易地填报在成本表中。成本要素结构一般在一年当中是相对固定的。定义成本要素结构一般可以按部门、按客户或按产品划分。对IT部门而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按照服务要素结构定义成本要素结构,这样可以使硬件、软件、人力资源成本等直接成本项目的金额十分清晰,同时有利于间接成本在不同服务之间的分配。服务要素结构越细,对成本的认识越清晰。下图是一个简单的服务要素结构,底层的服务为上层的服务提供支持,越高层的服务要素的功能与业务关系越密切。
               
               服务要素结构
               (资料来源:John Bartlett,etc. Services Delivery.OGC,2002)
               在确定服务要素结构的基础上识别成本,在各项服务当中分配归集成本,如下图所示。
               
               IT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的过程
               (资料来源:John Bartlett,etc. Services Delivery.OGC,2002)
 
       配置管理
        IT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的IT系统管理提供支持,而IT资源管理能否满足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T基础架构的配置及运行情况的信息。配置管理就是专门负责提供这方面信息的流程。配置管理提供的有关基础架构的配置信息可以为其他服务管理流程提供支持,如故障及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利用配置管理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事故和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性能及能力管理需要根据有关配置情况的信息来分析和评价基础架构的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配置管理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所有软件、硬件和各种文档,比如变更请求、服务、服务器、环境、设备、网络设施、台式机、移动设备、应用系统、协议、电信服务等都可以被称为配置项。所有有关配置项的信息都被存放在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需要说明的是,配置管理数据库不仅保存了IT基础架构中特定组件的配置信息,而且还包括了各配置项相互关系的信息。配置管理数据库需要根据变更实施情况进行不断地更新,以保证配置管理中保存的信息总能反映IT基础架构的现时配置情况以及各配置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而言,配置管理作为一个控制中心,其主要目标表现在4个方面:
        .计量所有IT资产。
        .为其他IT系统管理流程提供准确信息。
        .作为故障管理、变更管理和新系统转换等的基础。
        .验证基础架构记录的正确性并纠正发现的错误。
        通过实施配置管理流程,可为客户和服务提供方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举例如下。
        (1)有效管理IT组件。IT组件是IT服务的基础。每个服务涉及一个或者多个配置项,通过配置管理可以了解这些配置项发生变动的情况。特别是在某个配置项丢失的时候,配置管理可以帮助IT管理人员了解这个配置项的所有人、责任人和应有的状况,从而方便用其他恰当的IT组件加以替换。
        (2)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配置管理可协助处理变更、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提供用户支持,减少了出现错误的次数,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
        (3)更好地遵守法规。配置管理可维护关于IT基础架构中的所有软件的清单,从而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防止使用非法的软件复制,二是防止使用包含病毒的软件。
        (4)帮助制定财务和费用计划。配置管理提供所有配置项的完整列表,根据这份列表我们能够很容易地计算维护和软件许可费用,了解软件许可证过期日期和配置项失效时间以及替换配置项成本。这些信息有助于财务计划的制定。
        在IT资源管理及其关键的配置管理有所了解后,下面分别对硬件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设施及设备管理予以介绍。
 
       网络资源管理与维护
        识别完待管理的网络资源之后,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就是网络资源的登记管理,管理员将网络资源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方便企业资产的管理。应定期记下网络资源的设备材料单、开机/停机情况、位置、成本历史记录、保修期、读数、检验路线、安全方案以及资产单据等信息,可以用来将效率与资产寿命最大化。
        在登记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网络设备命名规则和标准给网络的各个设备标上名称,以方便管理。例如通信线路用line-double-0001,网络软件用netsoft-micro-0001,等等。
        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是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异构性越来越高。一个网络往往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子网组成,集成了多种网络系统(NOS)平台,并且包括了不同厂家、公司的网络设备和通信设备等。同时,网络中还有许多网络软件用于提供各种服务。随着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的提高,网络资源的维护管理对网络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已成为现代信息网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般说来,网络资源维护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调整,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其目的就是使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做出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络的高效运行等。一般而言,网络维护管理有5大功能,它们是:网络的失效管理、网络的配置管理、网络的性能管理、网络的安全管理、网络的计费管理。这5大功能包括了保证一个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系统主要由4个要素组成:若干被管理的代理(Managed Agents);至少一个网络维护管理器(Network Manager);一种公共网络维护管理协议(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一种或多种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IB)。其中网络维护管理协议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定义了网络维护管理器与被管理代理间的通信方法,规定了管理信息库的存储结构、信息库中关键字的含义以及各种事件的处理方法。目前有影响的网络维护管理协议是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和CMIS/CMIP (the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Protocol)。
        根据企业网络应用情况,企业局域网可执行每天8小时运行制或每天24小时运行制。但在网络运行期间,企业一定要安排技术人员值班,以便随时处理网络故障、解决网络问题、保持网络畅通、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水平。网络值班可分为现场值班和呼叫(BP机、手机等)值班两种形式:在法定工作时间,应实行现场值班,值班地点最好在网络中心;晚上或节假日期间,视网络应用情况,可设置现场值班或呼叫值班。网络值班要明确职责,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值班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在异常情况下又将如何应对,如何填写值班记录和值班交接记录等。
 
       性能管理
        衡量及利用网络性能,实现网络性能监控和优化。网络性能变量包括网络吞吐量、用户响应次数和线路利用。它指的是一种网络容量规划(Capacity Planning)过程,提供基于账单的使用,帮助理解流量的服务质量,并向客户/用户提供报告以遵循服务等级协议(SLA),从而使网络管理端获取有关网络的补充信息。
        网络性能管理由两部分组成:一组功能单元,预计和报告网络设备行为以及网络或网络元素的效力;一组子功能单元,包括收集统计信息、维护和检查历史日志、决定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下的系统性能以及改变操作的系统模型。
 
       维护
        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存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软件一旦交付正式投入运行后便进入软件维护阶段。该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正式的文档资料加以保存。
   题号导航      2011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59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