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智能真题库 > 历年试卷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2017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第60题      
  知识点:   软件分发管理   标准化   维护   自动化
  关键词:   维护        章/节: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软件分发管理是基础架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IT维护自动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软件使用标准化,减少维护IT资源的费用。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软件分发管理工作内容。
 
 
  A.  软件部署
 
  B.  编码与测试
 
  C.  安全补丁分发
 
  D.  远程管理和控制
 
 
 

 
  第43题    2009年下半年  
   18%
一般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写代码、软件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43)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第42题    2009年下半年  
   23%
要进行企业的软件资源管理,就要先识别出企业中运行的(42)和文档,将其归类汇总、登记入档。
  第41题    2011年上半年  
   29%
软件维护阶段最重要的是对(41)的管理。
   知识点讲解    
   · 软件分发管理    · 标准化    · 维护    · 自动化
 
       软件分发管理
        当前,IT部门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要跨多个操作系统部署安全补丁和管理多个应用。在运营管理层面上,他们不得不规划和执行操作系统移植、主要应用系统的升级和部署。这些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跨不同地域和时区在多个硬件平台上完成。如果不对这样的复杂性和持久变更情况进行管理,将导致整体生产力下降,额外的部署管理成本将远远超过软件自身成本。因此,软件分发管理是基础架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IT维护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软件使用标准化,并且大大减少维护IT资源的费用。
        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升级或部署新的软件来保持业务应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在企业范围内,手工为每个业务系统和桌面系统部署应用和实施安全问题修复已经成为过去。软件分发管理的支持工具可以自动完成软件部署的全过程,包括软件打包、分发、安装和配置等,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根据不同事件的触发实现软件部署的回滚操作。在相应的管理工具的支持下,软件分发管理可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完成下列软件分发任务。
               软件部署
               IT系统管理人员可将软件包部署至遍布网络系统的目标计算机,对它们执行封装、复制、定位、推荐和跟踪。软件包还可在允许最终用户干预或无需最终用户干预的情况下实现部署,而任何IT支持人员均不必亲身前往。
               无论软件产品是像Windows XP Professional这样的操作系统、像Microsoft Office这样的完整应用套件,还是由第三方厂商提供的软件或重要的Windows系统更新,均可确保软件处于即时更新状态并降低所需的工作量。
               安全补丁分发
               随着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微软都要发布修复系统漏洞的补丁,但很多用户仍不能及时使用这些补丁修复系统,在病毒爆发时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结合系统清单和软件分发,安全修补程序管理功能能够显示计算机需要的重要系统和安全升级,然后有效地分发这些升级。并就每台受控计算机所需安全修补程序做出报告,保障了基于Windows的台式机、膝上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安全。
               远程管理和控制
               对于IT部门来说,手工对分布空间很大的个人计算机进行实际的操作将是繁琐而效率低下的。有了远程诊断工具,可帮助技术支持人员及时准确获得关键的系统信息,这样他们就能花费较少的时间诊断故障并以远程方式解决问题。
 
       标准化
               标准化概念
                      标准、标准化及标准化对象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标准化的目的及工作任务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其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中国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国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法定度量衡标准以及法定违反标准的罚则。现代标准化是近二、三百年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将标准化问题提上了日程。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已取得世界上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视。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抽象性、技术性、经济性、连续性(或继承性)、约束性和政策性。其作用如下:
                      (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2)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3)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新技术或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4)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
                      (5)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6)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7)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8)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9)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0)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标准化基本过程及分类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其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的标准来体现的。标准化是一个可分为几个子过程的活动过程,一般包括标准产生(调查、研究、形成草案、批准发布)子过程,标准实施(宣传、普及、监督、咨询)子过程和标准更新(复审、废止或修订)子过程等。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为适应不同的要求,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为便于研究和应用的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属性对标准进行分类。根据适用范围可以分类如下:
               (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团体制定、公布和通过的标准。通常,国际标准是指ISO和IEC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 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等。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没有强制的含义,各国可以自愿采用。
               (2)国家标准。由一个国家的政府或国家级的机构制定或批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如我国国家标准(GB)、美国国家标准(ANSI)、德国国家标准(DIN)、英国国家标准(BS)和日本国工业标准(JIS)等。
               (3)区域标准。区域标准又称地区标准,泛指世界上按地理、经济或政治划分的某一区域标准化团体所通过的标准。
               (4)行业标准。由行业机构、学术团体或国防机构制定,并适用于某个业务领域的标准,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IEE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美国军用标准(MIL-S)、美国国防部标准(DOD-STD)等。
               (5)地方标准。由一个国家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州或加盟共和国)制定的标准。它一般由地方所属的各企业与单位执行。
               (6)企业标准。由企业或公司批准、发布的标准,某些产品标准由其上级主管机构批准、发布。例如,美国IBM公司通用产品部制定的“程序设计开发指南”仅供该公司内部使用。企业为达到或超过上级标准而对产品质量指标制定高于现行上级标准的内部控制的企业标准,目的在于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7)项目规范。由某一科研生产项目组织制定,且为该项任务专用的软件工程规范。例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软件工程规范。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类。
               标准的编号
                      国际、国外标准代号及编号
                      国际及国外标准编号的基本结构为“标准代号+专业类号+顺序号+年代号”。其中,“标准代号”大多采用缩写字母,例如IEC代表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API代表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STM代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等;“专业类号”有字母、数字、字母数字混合式三种形式;“顺序号”和“年号”的形式与我国基本相同,例如国际标准ISO代号及编号格式为: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ISO8402:1987和ISO9000-1:1994分别是ISO标准的编号。
                      我国标准代号及编号
                      我国标准编号的基本结构为“标准代号+顺序号+年代号”。
                      (1)国家标准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2)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再加上斜线T组成推荐性行业标准(如××/T)。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该行业标准代号。已正式公布的行业代号有QJ(航天)、SJ(电子)、JB(机械)和JR(金融系统)等。
                      (3)地方标准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北京市11、天津市12、上海市31等)组成,再加上斜线T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如DB××/T),不加斜线T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如DB××)。
                      (4)企业标准的代号由汉字大写拼音字母Q加斜线再加企业代号组成(如Q/×××),企业代号可由大写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或两者兼用组成。
               信息技术标准化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的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而开展的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术语、信息表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媒体、软件工程、数据库、网络通信、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面标准化。
                      信息编码标准化
                      编码是一种信息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它对事物或概念的描述比自然语言要直接、简洁、准确和有力。要保证信息编码的一致性,就要对编码对象的确定,对象特性的选择,编码方法和代码设计进行标准化。对信息进行编码实际上是对文字、音频、图形和图像等信息进行处理,使之量化,从而便于利用各种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递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为了统一编码系统,人们制定了各种标准代码,如国际上较通用的ASCII码等。
                      条码标准化
                      条码是一种特殊的代码,即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码中的条、空分别由两种不同深浅的颜色(通常为黑、白色)表示,并满足一定的光学对比度要求,其目的是便于光电扫描设备识读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汉字编码标准化
                      汉字编码是对每一个汉字按一定的规律用若干个字母、数字、符号表示出来。汉字编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数字编码、拼音编码和字形编码。我国在汉字编码标准化方面制定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共有6集。其中,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是基本集,收入常用基本汉字和字符7445个;GB7589—87和GB7590—87分别是第二辅助集和第四辅助集,各收入现代规范汉字7426个;GB/T12345—90是辅助集,它与第三辅助集和第五辅助集分别是与基本集、第二辅助集和第四辅助集相对应的繁体字的汉字字符集。除汉字编码标准化外,汉字信息处理标准化的内容还包括汉字键盘输入的标准化;汉字文字识别输入和语音识别输入的标准化;汉字输出字体和质量的标准化;汉字属性和汉语词语的标准化等。
                      ISO9000:2000标准
                      ISO9000标准是一系列标准的统称。其质量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评价基础,为企业进行世界贸易带来质量可信度。过程方法的概念,顾客需求的考虑,以及将持续改进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标准,把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和程度体现在标准的要求之中。ISO9000:2000标准的推出标志着国际标准化活动已从名词术语、试验方法及产品质量三大传统领域迈向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认证。ISO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如下:
                      (1)4个核心标准,即ISO9000:2000《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和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审核指南》。
                      (2)1个支持标准,即ISO1001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3)6个技术报告,即ISO10006《项目管理指南》、ISO1000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ISO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ISO10014《质量经济性指南》、ISO10015《教育和培训指南》和ISO10017《统计技术在ISO9001中的应用指南》。
                      (4)3个小册子,即质量管理原理、选择和使用指南,小型企业的应用指南和一个技术规范。
 
       维护
        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存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软件一旦交付正式投入运行后便进入软件维护阶段。该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正式的文档资料加以保存。
 
       自动化
        简而言之,就是将我们日常手动进行的一些工作通过工具,系统自动来完成,解放我们的双手,例如:没有工具前,我们安装系统需要一台一台裸机安装,如2000台,可能需要10人/10天,而现在通过自动化工具,只需几个简单命令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如机器人类程序,自动完成以往每天人工干预的工作,使其自动完成、汇报结果,并具备一定的专家系统能力,能做一些简单的是/非判断、优化选择等。应该说,自动化运维是运维工程师职业化的一个追求,利己利公,虽然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不断变更的业务、不规范化的应用设计、开发模式、网络架构变更、IDC变更、规范变动等因素,都可能会对现有自动化系统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模块化、接口化等工作。自动化相关工作,是运维工程师的核心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价值的体现。
        总结一下运维中关键技术:大量高并发网站的设计方案;高可靠、高可伸缩性网络架构设计;网站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被黑?南北互联问题,动态CDN解决方案;海量数据存储架构。
   题号导航      2017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上午试卷 综合知识   本试卷我的完整做题情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第60题    在手机中做本题